佛学入门须知:供佛上几支香_上香的意义_烧香的含义

2023-06-24 入门须知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著所蒙蔽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有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

因此香只要点一炷(支)到三炷,烛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为香点得越多,烛点的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是错会了点香烛的意义。而且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点香烛,只要有虔诚心,也一样能得到供养的功德。

而且供养佛时也不要过于复杂,通常可用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物。如果不容易办到,缺几样或全都没有也可以的,但决不可以供奉酒和荤菜,更不能在佛前焚烧纸锭。

一、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二、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三、有人一定要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四、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五、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三支为上。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六、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七、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妥当吗?

不妥。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八、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朝暮课诵的意义 朝暮课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