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2023-06-01 其他文章

问: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提到佛教是高深的科学,佛陀不是神,而是觉悟了的人,拥有着至高的智慧,是引导众生觉悟的导师。但是人们又经常说佛法无边,虔诚信佛会得到保佑,佛菩萨会救苦救难。那么为什么宗教科学会具有这样保佑功能呢?修行的高僧靠加持力来帮助信众,可是这加持力从何而来?为什么念咒会起到消灾作用?既然是一门引导人觉悟的科学,宗教的神奇的伟大的力量到底是怎么具有的呢?

答:佛教确实是科学,但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绝大多数是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研究物质的构成、变化、运动规律、相互作用等等。现代科学研究依靠基础理论、数学模型、实验器材和设备、实验环境等等因素来进行。这种科学研究一定要能经得起重复检验和验证,具有可复制性。

不过,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未知的领域犹如大海,人类已知的领域犹如一朵浪花。如果悉达多太子采用渐进式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要想把宇宙中最究竟的真理研究到位,那是不可能的。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以千万计,已知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未知世界相比还是那样的渺小。

悉达多太子是最早的人本主义者,他看到人的生老病死,内心中产生极大的悲心,想要众生从这样的痛苦中彻底解脱。因为这样的悲心,他放弃了王位,踏上了寻找真理的漫漫修行之路。他从人类自身的问题开始思索,逐步扩展到旁生道以及其它领域,在清净的思维中(我们称为禅定思考),他的意识跨过树林、跨过河流、跨过高山、跨过海洋,乃至跨越我们的星球、越过浩瀚的星系......今天的人们惊异于悉达多太子高度的概括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高超的归纳能力等等。在禅定状态中,他的思维可以穿越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宇宙,甚至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到达究竟的彼岸。这确实让人大为折服。

悉达多太子在他众多的证悟中,发现宇宙运动的规律,以及人生的实相,他的意识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境界,突破了有和无的思想束缚,让自己的思想彻底解放出来。在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助手的情况下,悉达多太子自己完成了这一庞大的课题,这实在令人惊异和叹服。尤为可贵的是,悉达多太子并没有因此神话自己,他把自己的方法尽数告诉了追随他的人们,很多人沿着他的道路,使用他的方法取得了同样的成就。佛教和现代科学一样,具有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不过不是用物质的手段,因为世界本来也不全是由物质构成的。

推动物质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的是一种力量,一种因缘和合的力量,悉达多太子没有陷入具体的研究,他让自己的思维站在一个究竟的高度。这样,一切的变化、完整的过程就都出现在他眼前,他看到了所有事物间相互的关联以及它们的规律,他所站的高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今天用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可以把我们生存的地球看个明白,但是悉达多太子站的高度是卫星的高度乘以n次方。

当我们的意识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时,我们认为这一切是神话故事,不过有很多人用悉达多太子的方法,在不同的高度看到了悉达多太子曾经看到的一些东西,所以人们知道这些方法是起作用的,不是瞎编出来糊弄人的。

佛陀告诉我们,时间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空间是没有边际的,因为用佛法可以验证这一切,所以佛法也是无边的。很难想象一个有边的工具可以去测一个无边的东西,就好比用再大的圆规也无法丈量360度的空间一样。

我们所说的来自佛菩萨的保佑,通常指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诲生活,不再造业,那么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找上门来。仔细想一想,生活中很多的麻烦和苦恼难道不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不是佛菩萨在保佑我们,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就像交通法规保护我们行车安全一样,这是同一个道理。

第二,是诸佛菩萨的慈悲和愿力可以加被于我们,这就是加持的力量。加持的力量来源于悲心,请注意悲心是没有区别心的,爱心会有区别心,因为爱和恨是一对双生子。在悲心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区别的。有人会问,我并没有看见佛菩萨啊,我怎么知道这种力量存在不存在?顾云龙的家人和李新阳的家人并没有见过所有捐助他们的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可以感觉到大家的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是真真切切的,可以触摸到的。这些施予援手的人就是菩萨。佛菩萨不仅仅是寺院里供奉的塑像,110的警察、120的医护人员、119的消防员......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伸手去帮助别人的人,都是菩萨。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道德的力量,是善的力量,也可以认为这是佛的力量,是菩萨的力量,不过这些都只是名词上的不同而已,在究竟中,在空性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正如大部分的佛教弟子都认为特雷莎修女是菩萨的化现一样,佛教在这里只是一个代词而已。

念咒本身不是消灾的根本原因,奉行佛陀教法才是主要原因,念咒只是让我们的心和佛菩萨的悲心相契合,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表现的力量有所不同,因此容易让人对它产生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它所致。

总体来说,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好,希望获得健康、快乐、长寿、富有等等,即便是恶人也有相同的想法。佛教告诉我们,如果不希望自己有不好的结果,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不要有一个不好的开始。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也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做了以后会有不好的结果。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太自我了,这些话不容易听进去。想想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话我们听了多少?反正我是听的不多,所以挫折也就很多。

不过还不算太坏,毕竟我能遇到一位伟大的上师,他把我从黑暗的跌跌撞撞中领到一个可以看见光明的道路上,我自己认为我是很幸运的。在我看来,上师对我的加持就是来源于我从他那里获得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上的一些改变。佛法的传播十分象现在的奥运火炬传播,一个人传给下一个人,精神也随之传递下去。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洋快餐七宗罪:诱发癌症影响性功能 洋快餐七宗罪:诱发癌症影响性功能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达真堪布:我为什么这么痛苦,这么倒霉呢? 达真堪布:我为什么这么痛苦,这么倒霉呢?

梦参老和尚:做功课为什么要定时定量 梦参老和尚:做功课为什么要定时定量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达真堪布:求来的福报为什么不稳定?是佛菩萨不灵吗? 达真堪布:求来的福报为什么不稳定?是佛菩萨不灵吗?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 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

为什么严格素食者看起来要健康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严格素食者看起来要健康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