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以贯通三世而又永不间断,使有情可以透过一世又一世的熏习和修行,渐渐净化如来藏中所含藏的染污种子,乃至究竟清净而成就佛道。
接下来,我们就依三种波罗蜜多,为大家介绍佛菩提道的阶段差别。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作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二云:【世尊!佛法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过一切法故。世尊!如实说者,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语如实故。世尊!自然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世尊!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种智故。】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说,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一切众生想要出离生死或究竟成佛,皆非佛法不能得,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解脱,乃至成佛。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唯有般若能度众生到彼岸。
所谓般若就是指实相心的智慧。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资粮,佛果之圆满成就则是遥遥无期。因此,实证实相心、发起般若智慧,是一切菩萨行者的当务之急,唯有实证如来藏心,发起波罗蜜的智慧,才能度过生死险难,乃至可以成佛。以上略说波罗蜜的意涵。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 玄奘菩萨是怎么说的。
《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由斯烦恼永不现行,犹有所知微细现种及烦恼种,故未究竟。】
也就是说,《成唯识论》中,将成佛之道分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和大波罗蜜多等三个阶段。必须具足这三个阶段的修证以后,才能成就圆满波罗蜜多的佛地果德。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来说明,这三个阶段的修证内涵与差别。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只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圆满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
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依这五根为基础,继续进修后面五信位的功德。如果没有修习这十信位功德的人,就是还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 世尊即将宣讲的法华妙义。
因此,二乘无学、有学或者凡夫,如果要回入大乘法中修学佛菩提时,一定要补修这十信位的法。具足十信位的功德以后,就说是已经有了菩萨性了,可以开始正修菩萨行了;在十信功德圆满后,就可以开始进入十住位的修行。十信位的修行始于远离欲爱,然后再依如来藏为本体而发起十种信心,如果不是依如来藏为本体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就不是正方便发心,而说是邪方便发心,也就是说,必须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十心具足以后,意识觉知心在熏习佛菩提道的如来藏法义时,对佛菩提道的正知见将越来越精明,不论什么人想要来欺骗他都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能够将自己所闻熏的智慧展现出来,而进入十住位中第一住位,发心住的修行了。
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意思是说有十个层次,让我们发起趣向佛菩提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
然而,初住位的菩萨应该如何发心呢?初住位菩萨应该以财布施为最主要,并且也应该随缘随分为初机学人说法而作法布施;一方面接引有缘的众生进入正法中,而自己也能发心而安住于佛菩提道中,这就叫作发心住。如果十信位没有修习圆满,菩萨性还没有发起,当然就不能叫作发心住。譬如他既不肯发心财施护持正法,也不肯发心法施拯救众生于邪见之中,虽然有时也能住于菩萨行当中,但这仍然不是真发心。必须十信位功德圆满以后,再来安住于菩萨行中,这样才能够叫作真发心;也就是说信力跟着发起了,依信根所发起的信力产生了作用,这才是真正发心住的菩萨。
菩萨在圆满初住位的功德以后,还应该将修证如来藏时所应该具备的法性知见,继续加以深入的思惟与观行,使闻熏而来的闻所得慧能够渐渐转变,变成思所得慧。这个时候信根已经发起力量而成为信力,有了信力的作用,使修行者可以把初住位的功德,继续努力加以整治,而可以确实安住于佛菩提道中,并且发起精进力继续用功。这个阶段的智慧就比以前增上许多,因而成为二住位的菩萨。
二住位的菩萨也同时在持戒上面用心,锻炼自己的心性,如实的受持戒法;将修学佛菩提道所知道的胜妙法义,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以锻炼自己的心性,使原来有所染污的觉知心能够远离杂染,使自己的心地在知见和戒德上都能比以前更加的清净;渐渐的,就如同清净透明的琉璃中映照出来的真金一般。能够这样修治清净而安住下来的时候,就叫作治地住,就成为二住位的菩萨。
三住位叫作修行住。在修行住的阶段,菩萨主要是修忍。所谓忍就是接受的意思,能够安忍于佛菩提妙法,这时就不会再退转于佛菩提道中了。主要是因为原来在十信位中,拥有对佛菩提道的念根,修到这个阶段时产生了念力。也就是说,菩萨在闻法之后,对佛菩提道的法义,因为有所理解而有了念力,生起忍法来,也因为修忍的缘故而能忆念不忘。由于这样的关系,能相信十方诸佛世界,相信有诸佛在十方世界住世弘法;从此以后,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而求生十方诸佛世界继续修行,而不会被这一世所住的娑婆世界所系缚住,因而障碍佛菩提道的修行,所以名为修行住。
菩萨由于在第二信位时的真信明了,使蕴处界不能为碍,而对佛法有了念根,在经历多时的修行以后转生了念力;因此可以使他在闻受佛法以后,产生忆持不忘的功德。这是菩萨在发起五根之后,继续修行转变为五力的过程;从此以后世世都会与佛法结缘,而继续往前迈进。
菩萨在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的修行过程以后,能够安忍于如来藏妙法,已经成就了信力、精进力和念力,而成为修行住的菩萨。在修行住修行圆满以后转入第四住中,这就好像在佛法的母胎中已经入胎而住了。菩萨在第三住位中觉得自己好像有如来藏,但是因为终究只是定根,而无定力。而如今转入第四住中继续闻熏佛菩提时,心得决定,确定自己必然有如来藏,而没有丝毫怀疑;这时对如来藏心的存在而且可以实证,已经心得决定而产生了定力。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身口意行就会以诸佛为标准和榜样,希望自己的行为也能如同诸佛一样清净无染。
这个阶段的菩萨,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受到 佛陀慈光的摄受和护念,心中也确定自己有希望亲证佛菩提,佛菩提的种子已经确实熏入八识田中;因此开始心得决定,绝对不会想要改变自己是佛弟子的身分。这就如同世间人的受精入胎一样,不必由别人告诉中阴身你应该去找谁作为他的父母,他自己会直接相应就去入胎;同样的道理,第四住位的菩萨也会自己去寻找法身慧命的父母,自己可以找到能够帮助自己证悟的善知识,并且追随修学。这就如同入住于 如来母胎之中一样,将来出生时的身分,就是三界中最尊贵的菩萨,所以叫作生贵住。菩萨成为生贵住时,就是刚刚入于佛法母胎之中,未来必然会出生为确实有法身慧命的佛子,将来一出生就是三乘菩提中的贵子了!
各位菩萨,我们知道,在佛菩提道中的每一个阶位,都必须精进用功才能够不断的往上升至另一个阶位,所以精进力是遍在各个阶段的,只是强弱有所不同而已。菩萨由于在前面的信、进、念、定四力上不断用功的缘故,心中有了决定;接着就必须在第五住位中继续补足菩萨性,并且要努力修学佛菩提道中的智慧,继续深入如来藏妙义之中,熏习有关如来藏心性的正理;同时寻求亲证如来藏的法门,使自己具备能够亲证如来藏的功夫与正见,当功夫与知见都具足时,只要因缘成熟就能一念相应而亲证实相心;这个阶段就称为方便具足住。
第五住位的菩萨已经具备了破参明心应有的智慧,也就是慧力已经具足了,即将出生为佛子。如果所学的法义是诸佛的第一义根本心如来藏,所培植的福德也是修学佛法时所应具备的菩萨性,而不是声闻性、外道性,这就是有了诸佛的血脉。此时就好像佛子胎身已经成就,佛菩提道的五力具足,而广修六度万行,即将可以出生了。在还没有开悟出生之前,就暂时安住于佛法母胎之中,这就叫作方便具足住。
菩萨经过前面信、进、念、定、慧等五力的进修,心性渐渐转变,已经快要破参了,他的所说所行也如同诸佛一般;这时候虽然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对于第一义谛妙法,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由于心性的转变,使得他的容貌显现出如同诸佛一般的慈悲和智慧相,这时的心地都不再歪曲了,而能安住在正法之中,这就叫作正心住。也就是说,菩萨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在身心之中已经能够以菩萨自居,并且能够在佛菩提道胜妙法中安住下来。这就是六住位菩萨的修行,称为正心住。正心住的菩萨已经圆满前面五度的功德,如今安住在正法中继续修学般若波罗蜜,往开悟之路继续迈进。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十信和六住位菩萨的修道。
我们来看看 世尊对于七住位是如何开示的。
《楞严经》卷八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已经很明确的断除我见了,也正在参禅,而几乎要悟得如来藏,正心住于佛菩提道中。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地存在着,一直运作不曾中断;也就是佛法中住胎已经完成,永远不可能流产了,这时就进入身心合成的境界中。因为已经知道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能够现前观察,原来自己的色身是由如来藏所出生,而觉知心自己也一样是如来藏所出生,由如来藏把自己的色身与觉知心合成为自己这个有情;而这个身心合成的自己,是一个有情而不是两个有情。这时才真正能够了知,色身与觉知心非一非异的道理。就在这样一刹那相应之后,由于六度万行的具足圆满,使六住位菩萨不退转于所悟的如来藏心,得以进入第七住位中,名为不退住的菩萨。
这个阶段还需要在善知识的摄受教导下,继续吸收佛法养分而不断地深入观行,才能使佛法的智慧日益增长,也才能决定不会退转。当菩萨的智慧不断增长以后,即使有名声广大的恶知识前来否定他的所证,他也绝对不会退转,永远安住于第一义谛的智慧之中,成为不退住的菩萨。
譬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菩萨璎珞本业经》)
意思是说:这位菩萨从初住位进修到第六住位,由于精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也就是证得如来藏心,而使般若正观出现在眼前;而且因为有诸佛菩萨等善知识摄受护持,以佛法血脉之养分不断地加以长养的缘故,所以得以正式进入第七住位中,成为常住不退的菩萨。
此时法身慧命已经住胎不坏,再也不可能流产了,从此以后就可以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由于法身慧命已经出生而确定不会流产,所以可以加快胎身的生长而安住于佛子住中,除非没有诸佛菩萨等善知识摄受,否则就永远不会再退失了。这时就如同王子的胎身已经形成,而且快要圆满身根了;因而绝对不可能流产而失去王子的身分,所以名为不退住,成为第七住位的菩萨。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心中,虽然还没有能力广修初地到十地的十度波罗蜜多,仍然是在远波罗蜜多的阶段中修习佛法;但从第七住位中开始,已经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可以正式踏上无比庄严的佛菩提大道。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七住位(不退住)菩萨的修行。在佛菩道的修行过程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往后佛菩提道能否顺利进修,具有关键的地位。
更新于:2023-05-21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