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高僧辈出——天台山

2022-12-14 净律社

天台仙圣宅,隔断世间尘。

春夏长留雪,峰峦半入云。

溪行多病淑,樵径少逢人。

欲觅诛茅地,同流傥见分。

            ——[宋] 释文珦


缘 起


在中国有着很多的佛教圣地

一座座名山大川和庙宇伽蓝

浓缩了两千多年来汉传佛教的历史

也留下过许多高僧大德的足迹

前几期佛教圣地栏目已经介绍了

九华山、峨眉山、鸡足山等佛教名山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我国天台宗的发源地

佛教十大名山之

 天台山 

天台山

位于浙江省天台县

素有山水佛国之美称

天台山共有八重山

四面山势一致

刚好应了天文上的“台宿”

所以取名天台山

它是我国天台宗的发源地

距离上海280公里左右

车程3小时


  天台宗的发源地  

在南朝陈、隋时期

有一位高僧名叫(yǐ)

常被尊称为智者大师

他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建者

后人推崇他为东土小释迦

中国佛教史上只此一人

印光大师称赞其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

智者大师俗姓陈,字德安

他生在官宦人家

仕途可谓近在咫尺

他出生时,长得与常人不太一样

双眼重瞳

他颖悟过人

文章诗词能过目不忘

和别的小孩确实不太一样

老喜欢往寺院跑

寺院里的师父们都非常喜欢他

教诵他念的《普门品》

他一遍便能背诵

在家的时候

也常跟随信佛的母亲念早晚课诵

当时正值战争频繁的多事之秋

父亲叮嘱智顗

多多钻研些经世安邦之学

岂知小小年纪的智顗说道

今生今世,满目只见强者克弱

残害杀戮

一生在世,无论尊卑上下

贫贵富贱无人能免

唯有西方净土

清净安稳微妙快乐

莲花香洁鸟鸣雅音

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

岂是红尘俗世可足比肩

父亲竟一时无语回应

智顗后来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放弃仕途归入佛门

一念三千,三谛圆融

智顗后来于天下名山中

选择了天台山作为自己的修行道场

他无心插柳

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
他是中国真正开宗立派的大师

为何说是无心之举呢

智者大师在弘法之初

并没有想创立一门自己的宗派

他所想的是如何将佛陀思想发扬光大

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眼光

架构一套为中国人所能理解的

佛教体系

他提供了一套非常严密的

修行次第与佛教理论结合的

天台止观法门

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当时南北分歧

对于中国佛教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意味着中国宗派佛教开启

天台宗的成立

在义理、修行上破除了

儒释道三家的隔阂

自此三种体系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沟通

也有了修行上的共同

天台宗正是成立于天台山

宗以山名,山以宗传


  济公故里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济公》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让人记住了放浪形骸的僧人济公

天台为之故里

济公俗姓李

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为其取名修元

少小时天资聪颖

工诗文、通经义

毫无纨绔子弟的恶习

随后因缘际会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济公落发归入佛门

说起这济公也是奇人一个

济公在庙里不守戒律

性格幽默诙谐

举止颠狂,徜徉市井

虽是这番模样

但是济公却是扶危济困惩恶奖善

他最喜欢打抱不平

当时人以之为颠狂,而称之为济颠

后世人说他

对生命能自主自在

不为毁誉所动

示现颠狂,只不过是

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而已

天台两大士 谁人不知

与济公一样特立独行的

还有两位诗僧

他们是寒山、拾得

两位大士曾隐居于天台山

当时寒山、拾得与丰干三位僧人

被称为天台三圣

两位大士行迹怪诞

言语非常,处处寓意禅机

清雍正帝封其为“和合二圣”

寒山、拾得正隐居天台山之时

一日丰干禅师正好云游

遇到了当朝的一位官员

官员就问了

你们天台山可有厉害的修行人?

丰干禅师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地说道

首推寒山、拾得两位僧人
他们是文殊、普贤菩萨再来

你有机会一定要去会会

官员一听

无论如何也得去天台山

与这两位大士打个照面交个朋友

谁知到了天台山

刚碰见两人说了由来

寒山、拾得两人二话不说

一甩袍袖联袂而去

只剩得这位官员在风中凌乱

幸运的是两位诗僧的诗集留传下来

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位诗僧的至情至性

这个春天

山间天清气朗

不妨感受一下

佛国山水天台山

朝圣祖师大德的遗迹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高僧故事:广钦法师感化猛虎一次入定长达四月 高僧故事:广钦法师感化猛虎一次入定长达四月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