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易明教授:城市是宗教走入豪门贵胄之中的桥梁

2020-09-15 更多文章

金易明:城市是宗教走入豪门贵胄之中的桥梁

(金易明:上海佛学院教师)

编者按:关于城市与宗教的关系,其互动性是显而易见的。几乎所有能够在人类精神生活、文化形态、生活模式乃至于经济活动理念中发挥重大而恒久的影响力的宗教,都是以城市为平台,弘传、发展、壮大的。对宗教而言,城市是其传布的中枢,发展的基地,也是其走入豪门贵胄之中的桥梁。本文作者金易明,现任上海佛学院教师,他认为离开城市的宗教,只能是一种民俗信仰,无法逾越出民间习俗的范畴。世界历史上曾产生过数以百计的宗教,都被堙灭在人间默默无闻之历史长河之中,或仅作为民俗被保留着,其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城市平台的传播和光大。恐怕这也是人类学家注重由民俗研究发掘宗教起源原始状态的缘故。

在世界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以宗教圣城而闻名于世的城市。阿拉伯世界的麦加、佛教的王舍城、基督教的伯利恒、印度教的瓦拉纳西,以至于中世纪所形成或壮大的大公教会基地罗马城、东正教会大本营伊斯坦布尔、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城、汉传佛教重镇长安城,更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之三教圣地耶路撒冷,直到现在,仍然以宗教氛围之浓烈,而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圣殿。

在城市和宗教相互关系中,笔者注意到:城市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壮大,而宗教也对城市的发展,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两者之间的彼此互动,宗教带动了城市本身文化特色的形成,城市也推动了宗教中心区域的建立。应该充分认识的是,在宗教与城市两者的关系中,虽然有着互动的关系,而期间不可忽视的是,两者的主随关系、主客角色是不容混淆的。以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宗教与其他文化因素一样,始终是依附于城市这张皮上之毛--皮之不存,毛将焉俯。或者说,城市为宗教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平台,而宗教始终是城市舞台上众多演员之一。是否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占有一席演出之地,是否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光彩夺目,取决于这个舞台所提供的环境、氛围,及对文化元素的包容程度,也取决于宗教对于城市舞台的适应和随缘调适程度。由此,在人类社会中,不仅确实存在着以地理环境为主要参照指标的“都市佛教”,并且实际上也同样存在着都市环境下的其他宗教。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中的宗教存在形态,与一般而言的“乡村宗教”或“山野宗教”,确实有着诸多迥异的特性。

佛教发端于印度。在强大婆罗门教势力裹挟下的印度古代社会,佛教的发源,只能是在婆罗门势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北印度农村。但是,一个仅仅在印度农村流传的民间信仰,是难以走出田野,更无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北印度农村 的婆罗门势力的弱小,仅仅为佛教的形成和传播,准备了信徒的基础和传播的方便,而如果缺乏佛教在城市中的立足,特别是城市商人阶层的支持和信奉,佛教要最终发展壮大,并在以后得到一国之君(如着名的阿育王)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阿育王时代的佛教被奉为印度国教,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弘传,奠定了佛教走出地域性宗教樊笼,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这一切,都滥觞于早期佛教发源农村而立足城市,以城市为其发展的平台,争取城市所特有的群体--商人的支持和信奉的缘故。

佛教经律中记载了佛陀在城市中由商人所捐献的精舍中弘传佛法的历史,这些城市精舍中的弘法活动,奠定了佛法弘传于世的基础。同时,由于佛陀曾经住锡于这些城市,使城市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精神品位,也由于其弘传佛教而带来的信徒云集城市,因而影响了城市的生活模式。这种影响,直到现代,随着考古发掘,使这些本已随着印度文明中心的转移而归于衰落的城市,再次因佛陀圣迹的发现而重新为世人所重视,使本已被田野所包围的衰落的城市遗迹,再次绽放出城市的光芒。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一元爱心素餐致谢“城市美容师” 一元爱心素餐致谢“城市美容师”

宗教概说:第十二课、新兴宗教介绍 宗教概说:第十二课、新兴宗教介绍

宗教概说:第八课、天主教概说 宗教概说:第八课、天主教概说

第50集 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吗? 第50集 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吗?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第053集 教授学人 建立正见 第053集 教授学人 建立正见

星云法师谈修行:我的宗教体验(一) 星云法师谈修行:我的宗教体验(一)

星云法师谈修行:我的宗教体验(六) 星云法师谈修行:我的宗教体验(六)

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大师传之后记宗教 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大师传之后记宗教

总是指责批评别人的教授难以升迁 总是指责批评别人的教授难以升迁

星云法师:宗教不是保险公司 两岸统一要用“爱” 星云法师:宗教不是保险公司 两岸统一要用“爱”

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如果行善,将来是否都能往生西方 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如果行善,将来是否都能往生西方

星云法师:菩萨的宗教体验 星云法师:菩萨的宗教体验

星云法师:阿罗汉的宗教体验 星云法师:阿罗汉的宗教体验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坚教授:除了“五明”,还要“文明”——论佛教与文明 陈坚教授:除了“五明”,还要“文明”——论佛教与文明

陈士强教授:纯正密典研究 陈士强教授:纯正密典研究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总论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总论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

索达吉堪布:佛法是属于非宗教还是宗教呢 索达吉堪布:佛法是属于非宗教还是宗教呢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陈坚教授:乘着“宗派佛教”的翅膀 陈坚教授:乘着“宗派佛教”的翅膀

陈坚教授:永明延寿论“名” 陈坚教授:永明延寿论“名”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 陈坚教授:《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

陈坚教授: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 陈坚教授: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陈坚教授:论智????的“一念心” 陈坚教授:论智????的“一念心”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