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不住为心布施为事,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不住的功德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和众生闻到释迦牟尼佛这样说一切众生空相,四相俱空,不执著,是故问佛:难道以前佛陀教我们布施行六度,后来又破这个布施相,破布施相之后,布施之心,六度之心也空掉了,三轮体空,众生就在怀疑:三轮都空了,谁来受呢?这个福德是不是也是假的?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轮体空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还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呢?这种庄严从哪里来呢?这种功德从哪里来呢?这种福德从哪里来呢?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相并不是执著带来的,他由无住心而得;我们现在的相是有住心而得;以有住心想求无住心的这种福德,是不可能得到的,也就是要说要想得到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乃至于无量的福田,要有清净之心,广大之心,应当于无住相而获得,而不得无住相者,其福德就有限量。
无住相布施其福德广大,在任何一件事情(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应著于相,可以获得布施圆满,可以获得真实持戒,获得精进第一;获得一切三昧现前;你般若不著相,一切法现前。不住相布施这句话的意思,不离有不离空,不住的是心,布施为事,一切事现前代表有,不住现前代表空,空有不二,心与有不二,只要你不住而行布施,它一定会显现出心地上的清净和诸法上的圆满,如果你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布施是事,有住故,法就不圆满;一切法不圆满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有住之心。我们人相不圆满,为什么不是佛呢,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你色不庄严,为什么色有好相坏相呢?你声音为何有好有坏,味道有香有臭?佛陀在世时,见色平等故,见音没有好坏故,见味没有香臭故,也就是佛陀在一切相上无分别故,平等心故;佛的这个相是尽虚空遍法界,它是理事圆融、事事圆融的;。理圆融,就是心空;事圆融,就是法空;理事圆融就是一念遍十方故,与十方诸佛心心相念故;事事圆融就是此方国土与彼方国土无有障碍故。这个世界与十方世界的功德没有任何一点障碍;一念之间能与诸佛功德相应故。佛陀一弹指和十方诸佛心心相应;这一音声与十方诸佛的音声是相应的,我们现在就没有办法如此相应,为什么呢?有我执故。所以住与不住的差别就是如此之大;如果现量上想得到这种果报,你必须无住,但是我们这些众生,想到了无住,不愿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些是基础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如何上成下化呢?只能以无住相行之。获得的果报是什么呢?能理圆融、事圆融;理上讲就是心,无住就是心;事上讲就是法界,理事圆融就是大菩萨;事事圆融就是诸佛与诸佛心心相应,诸佛与诸佛国土无有障碍;此一个事和法界的事是不二的,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它是个事事圆融的境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十方国土与阿弥陀佛的国土是没有障碍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呢?就在十方。十方国土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十方国土;它的中间没有障碍,这叫做事事圆融。你到了西方世界它就是佛的法界。理事圆融,是菩萨境界,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一念阿弥陀佛能够具足八地菩萨的功德呢?到八地菩萨的时候就理事圆融不讲果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理的,它完全是事事圆融,理就是法身,是共一体的是毗卢遮那佛。此世界一念圆融,一念遍十方故;念阿弥陀佛这一声就是遍满十方的。无住而布施它也是个理事圆融,理为心,事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从究竟道理上讲,它本身就是理事圆融的。但是我们这一念无住的时候,你对其中的一件事情不能和十方诸佛的事情相应,如果你这一念有一点微浅的执著,妄生,虚妄的心生出来了。有住,你的事就不会显现,就变成妄见,有了妄见就有三界。所以我们生活在住里面,什么住呢,每天我们见色就跟色着跑,见声就跟着跑,跑的越快你的生死力就越大。观察一个人就知道,一个人天天到处乱跑,天天跑,狂乱,有住的人,力量越强,心呢刹那刹那的非常快势,他这个心跟哪个相走了,有住了,所以有住就着。有住的人,心随法转,无住的人,法随心转;随法转流转三界,转的越快生死的力量就越强;堕的地狱就越深,如果你慢一点可能还会升到天上去。比如你有一点安静,打坐啊坐禅啊,起码的这个色我可以忍住了。色慢故、色细故,你慢慢的把心细下来,虽然你没有达到断有住的程度,最起码你的色已经很微细了,细能坐在哪里如如不动了。你像马祖一住就是20年,还有龙树哪些人一住就是30年,人家大师一闻法,一住就是20年30年,如如不动,并不是说我在忍,为什么呢?他们知道法的珍贵,知道定心很重要,只有这种定心才炼我们的心。我们动不动往这个小庙跑一下,往那个小庙跑一下,心在动,跟妄走了,你的生死相续。所以你可以观察一下,我们修行人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不断的狂躁,不断的跳跃,不断的向外涉求,奔波,跑习惯了你就麻烦了。所以很多的和尚,他没有达到无住,但是不断的在外面奔跑,这个庙跑到那个庙,每天跑每天跑;在哪个地方都住不下去,像这样的人肯定是心妄,肯定不是真心,真心流露出来的绝对不是这个,真心一住,一安全安;心就安住了。所以我们真发菩提心的人,发大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利益众生,还要求无住之体啊;所以啊无住就心安,布施为福田。
般若之功德----大不可思议
闻金刚经有什么好处呢?一闻于心,其功德福德不可思议。你知道无住之体,但是降伏不了自己的心,仅仅你听到的这种功德就像金子一样留在你心中,当你的肉体腐烂的时候,金子终究会根尘脱落从里面奔出来的。有些人只是因为遇到了佛,生恭敬心,绕佛三匝,以此功德升三十三天,受天乐三十万大劫,并且在天上还是有机会再闻般若,开显智慧,终成佛道。所以我们仅只是听到“无住之体”,欣喜赞叹“无住之体”,就具有了不可思议的功德,福德同样也是大不可思议。你将来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不管任何人都是如此。修行也好,不修行也好,闻到般若就是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知道般若的功德不可思议。你不懂金刚经都不要紧,你看一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你一定要信他,信他就是如来的法身,相信他尽虚空遍法界,相信这本书就是我本来的无住无念的真信;就是佛心,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内心生起无上的信心,不诽谤、不嗔恨、不惊讶(心不惊动,毫不怀疑);既是我们心中有些无始的烦恼和习气,或者有名言的执著,但是你还是要对他深信不疑;不能有任何怀疑,信得越真,你的果报越不可思议。
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议,前面讲了那么多,众生容易进入断见啊,那么多都成空的了,我就不修行了,不要福田了,要福田干么?看到释迦牟尼佛的32相80种随形好,他心中又升起疑惑啊。佛陀讲你不住心布施的功德有多大呢?如东西南北四维虚空广大无边不可思量。不要福田落于空,顽空;求于福田,落于有,相上的有;二者都不圆满。
东南西北的真意
在佛陀哪里与众生不同,东南西北是无有分别的体,是表法的,众生有妄执,认为有东南西北中,事实上对佛陀讲,没有这种差别相,不管在哪一道都无此差别相,六道虚妄就是法界虚妄,出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出六道就成佛了呢?为什么在密宗出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呢?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出九品就是阿弥陀佛呢?九品也是众生的心,十法界还是众生的心,六道同样是众生的心,不管是禅宗密宗净土宗,都有众生的心和佛心,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说十方世界呢?表什么法呢?释迦牟尼佛所讲六道、九品、十法界皆随众生心而说已;因为佛陀究竟意唯佛与佛能知;他要是不说,众生没有办法开显,所以依众生心来说东方世界、南西北方世界;哪有什么十法界啊,不过是我们的心而已;都是我们心里面的一个念而已。心量,心就是体,量就是法界;体相一如,它是一个,相上为事,心上为理;它是理事为一,就是妙用。不是说离开体有相可得,不是说离开相有另外理可得;不是说离开体相,有另外一个独立的妙用可得;所以体相用是一体,从体上讲就是心,从相上讲就是法界,从用上讲就是种种变化;体相用都是无相的,都是表法的。
佛陀意思中的东方是法身,东方是法身成就,东方表法身,代表空性;南方表有,西方表德,北方表涅槃;空有德涅槃它是一体是佛陀的一个身体,佛陀的心为东方,身体表南方,佛的色声香味触法代表德,代表西方;释迦牟尼佛的自性,涅槃自性,无住之体代表涅槃,代表他的涅槃体;释迦牟尼佛的心会离开身吗?身会离开德吗?德会离开无住之体吗?所以涅槃无住啊,生死涅槃是一体的,所以佛陀一身现四大相,四大相表东南西北,所以东南西北是一个身体而已,所谓东南西北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身体,这是从相上讲的。从佛陀的究竟来讲,从法上讲,为什么先讲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后面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可思量否?那么说东方就是南西北方,但是应众生心,怕我们众生的执著,所以另讲一个南西北方,其实东就是南西北,一就是四,四就是一,这些都是平等相;是空有不二的体;我们了解了这个体就知道,东方,南西北方哪里有界限呢?它是一体的,因为我们有我执在,你就讲了有背后了,前面了;你想想看,如果你没有我了,东南西北在哪里呢?整个宇宙变成你的身口意了,哪你在哪里呢?我相尽虚空遍法界啊,尽虚空遍法界是我身的时候,哪有东南西北?所以东南西北的本体是不存在的,是一个我执而已。有我相在,才有东南西北的区分;事实上东南西北这个体是不存在的。
空大,佛陀的虚空在哪里呢?空大,十方无碍故,任何东西都能容纳到里面去,所以叫做空大。还有一个叫做量大,什么叫量大呢?是空有不二,空有俱空,有也是空,空也是有。还有一个是意空,意空是重重无尽,事事皆空,比如每个人都有个空间,这个叫空,我们心里面都有一个空间,他也叫空,你心中有个东方,我心中有个东方,大家都有个东方,每个人都有个南方,都有个北方,都有个西方;并且你心里面的东南西北也是一个体,也是一个十方无碍体,也是一个空有不二体,也是理事圆融体,事事圆融体;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每个人空的体都是一样的,所以呢这个空是空有不二,住无量德。
一切法空,住无量法,是不可思议空;这个空是事事无碍,具一切德,法身德、报身德、化身德;都在这个体里面。不要看我们这个空,他在理上,在事上,在十方无碍的体里面;他全部具足了;这个叫做重重无尽的空。跟我们讲的东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有没有障碍呢?事实上是没有任何障碍;我们所看到的东南西北,事实上它的实相体是没有东南西北体,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和无,这个空是没有障碍的,都是个意空,是空有不二的。比如这个桌子,它是空的,信吗?桌子的形状是空,桌子的木性为空,它的相是空,用是空,我现在看到桌子就有用,我没有看到桌子它就空掉了;我看到它是上面可以放东西,如果没有我的时候,谁在放东西呢?它绝对的体它是空的,一个绝对的体叫用,没有我它就不会用,有我它就用;用的体,没有我它就不用呢?所以当体就空掉了。包括我们眼睛看到色,色是空的,耳朵听到声音也一样,包括我们的肉体,这个肉体都是空的,一下子刷的一声你的身体就消融在法界了,体也没有了,相也没有了,用也没有了;体上理上都是空相,所以这里面一切法空住无量德,很多德就出来了,如果你不空就没有德啊。还有一种邪空,认为有是空的,空也是空的,什么也不管了,进入到一种非想非非想的无想状态,你不了知现在这个相的本体,它理上是空事上是有,具足无量德;如果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也不布施了,布施是空的吗,干么要布施呢,进入一种断见;也是邪见,邪空。还有一种边空,说有即有,说空即空,有了就执著于有,空了就执著于空,空了就难过,有了就欢喜,有的时候就痛苦,就想去找空,空了就舒服了;空的时候寂寞孤独,就想去找有,这完全是众生的凡夫心,才有这种知见出来。还有一种是有空:是一种意识的执著,有个独立的空存在,有想空啊,执著于这种有想空,阿罗汉就是;
以上我们讲了各种空:所谓邪空、边空、有空;我们学佛的常常处于一种边空的状态,在世间贪嗔痴不清净感觉好烦,到庙里住一段时间,开始觉得好清净好舒服啊;过后觉得寂寞、孤独不如家里有儿子有孙子,家里好象幸福一点,然后又回家里去,如此反复。我们的眼睛是有限的,我们的见解往往是边见的,我们经常习惯于这种平衡心理是很有问题的。
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庄严是怎么修来的?无住和极乐世界的关系
大家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庄严是怎么修来的吗?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住之心生起的,西方极乐世界有色有声,色声香味触法具足,并且色庄严遍法界,声香味触法皆周遍法界,全部是重重无尽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在因地的时候以无住之心无贪无嗔无痴修六度万行所成就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没有六度万行;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果报,他的无住心里面生出来的果报,所以一切果报是来自于无住之体,如果不修无住之体的话,他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显现出来;我们闻到般若,了知修无住之体而生出极乐世界的话,我们首先还是要明了,明了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现前无住之体里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无住遍十方故,无有障碍故,东南西北的虚空与西方极乐世界之间应该是没有障碍的。无住相布施本来是获得三种法身德、报身德、化身德的。法身里面没有报身,它就等于没有事,法身里面没有化身,就不能接引众生;就不能度众生;化身是回向的体里面出来的,也就是度众生的体里面出来的;过去因地里面发愿布施里面出来的,但是呢西方极乐世界的报身跟化身都是从布施的功德里面出来的,只有法身是在无住里面出来的,所以无住布施就是报身跟化身;而无住就是法身。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也就是本性,他的报身尽庄严,色声香味触法尽庄严,建立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示现他方世界十方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叫做智身;我们看不到智身,是我们成佛的因缘还没有到;不过闻这部金刚经,如同见佛,见佛的法身舍利即是如同见佛,就怕这部经典看都看不到。如果我们看这部经典,会于他的本意,了知他的法性,了知其无住之法身;识法身者,即是见佛法身,见法身者,就是如来实知实见;见了法身,了知佛的知见,那你所有的都改变了,见佛法身,即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个体。
总的来讲:我们心大则智大,智慧无量故;量大则福大,福德无量故;理事无量,你大悲无量故;事事无量,您国土无量故。为什么说金刚经是超越华严毗卢顶上法呢?也就是说他直心至佛啊,只要你无住生心,你福德跟空大,心无碍故,智无碍;智无碍即法身无碍,量大福德无碍,福德无碍功德就无碍;所以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福德都现前。你的色庄严,色声香味触法尽庄严,眼耳鼻舌身意庄严,一切智庄严全部现前;什么根本智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全部现前。
当然果地上的事情我们说不清楚,但在因地上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来的,一个人心量狭小就智小,智小就情广,情一广就冲动啊,什么是情,情就是无明啊,无明显现就像清水尽浑水盛了,你还能看清楚什么东西呢?万物皆不明真相啊。理不透达,心不清净,烦恼丛生啊;外不能辨别真相,里不能清净自在,无明火起,怎能烦恼不生啊。心越小的人,他的智慧越小,心越大智慧越大,心清则智净,心大能包容万物,量大则福大,福报完全是看你的量,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福报。做事情为什么做不成功呢?做这件事情老是碰碰磕磕的,做一件事情老是有种种障碍,就是你福太小了。一个人没有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所以要求福求慧啊;不是要你执求的,要你心量打开,如果你要是无执著了,你心自大,量自开。为什么呢,布施是量大,不执著是心大,心大则就量大,心有多大,量就有多大,所以你能放下多少执著,你的量的功德就越来越大。有人能做大梵天王,有人做国王,有人做乞丐;为什么呢,完全是跟着他的心来决定的。您不持五戒,下辈子下地狱好了;你不但修五戒还能修十善,下辈子你上天好了;你去做大梵天王或者国王;你心能放下无著了,你量自大,量大来自于心大;心一大了,做任何事情你的功德都大;到最后边你无住了,那个功德就广阔无边了,所以说我们做国王是个很简单的问题;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出家人为什么都能做国王呢?出家几十年您不能做国王,哪是肯定没有修行,最起码您知道放下啊,最起码有无住的观点。
如果你真能放下了,做一切事都能放下的时候,从果报上讲,你能一念遍十方啊,一刹那间你就能供养无量诸佛啊;为什么呢?色您放下了,无住了,你可以用色做无量的鮮花来供养诸佛,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一念之间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都是因为你无住之心,因为无住之心遍十方故;十方是为有,无住是谓空,空有不二故;空有不二,一念即十方;所以一定要了知这一念无住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
你无住之时,就是始觉,始觉跟本觉是同体的,只要你无住的刹那时间,你和你自己闻道的始觉就是相应的,始觉本觉一念间,你深深的住在那里面,那么说你就在本觉里面;本觉是你的根本,你的根本就在那个地方,你就从那个地方出来,当你闻到心的那一刹那,叫做始觉。释迦牟尼佛开口讲话你听懂的那一刹那,就是佛陀的始觉现前,发起我们去妄求真的体,就是始觉。然后你做事无住哪个刹那时间,就是本觉;就是闻而观进入实相,实相就是本觉,所以你无住就是本觉,无住相就是本觉,菩萨无住相就是本觉;菩萨不住,不住还有个念在,佛叫我不住的哪个念在哪里,不住就是劝我们不要住,我们闻了信了,这叫做始觉;然后呢我们实行他,无住即本觉,本觉是来自于观照见到实相,住在本觉里面如果你心不动摇,不生妄念,习气不生,那您就是佛了;如果你要是还有习气在里面,那还是菩萨,如果你要是随着习气而进入有住,那就是凡夫。所以凡夫也好,佛也好,菩萨也好,无非在此一念;如果住在习气里面,不住无住,就是凡夫;如果无住但有习气还能了知,心还能保持在无住体里面,那就是菩萨,还有习气慢慢断,达到习气断尽无余涅槃现前,您就是果德现前了。所以“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我们众生要如法的教住,如就是如来的意思,我们应该以如来所说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因生无所住心,书上讲“一切空故,身心俱静,情志双亡,情也没有,所谓的志也没有,都已经亡掉了,四相具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已经具无了,你的心就彻底静了,没有取没有舍,有取有舍不有得失嘛?菩萨上无所求,自成佛道,下无所度,众生度尽,内外俱空,心不住故。对外无住,自度无量众生,内不动,而自成佛道,对内来讲,你已经成佛了,对外来讲度无量众生,他内心是如如不动的。
须菩提,菩萨应当如所教住。就是说,应无所住而安立其住,无所住之住。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释迦牟尼佛讲降伏其心,一直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叫住。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其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是这样问。释迦牟尼佛没有讲如是住,他讲如是降伏其心。心降伏了就不讲住,因为无住。但应该用这样的教法去做,它是无住之住,不是有住之住,有住之住都是妄见。
所以呢,佛菩萨从头到尾一再的去诱导众生进入无住体,但是呢又怕众生以无住为住,东住西住,长住短住,空住有住,有住无住,都是一个住,有住就有生死,就有烦恼,就有执着,念念之间把我们趋向无住的地方,无所住,身心俱空,身心的妄见俱空。我相没有了,我住没有了,没有我你就法界心了,心清静故,没有我了,法庄严故,遍法界了,你安住在法界的空寂里面。你虽然跟我们一块坐着,事实上没有一个我坐在那个地方。你不断的静下来观察,你会慢慢的寂静,你就会安静下来。我们观察金刚经的时候,完全可以进入到佛陀的这种德里面来。从无住上面讲,我们就是法身;从相上讲,我们有种种德;从布施上面来讲,一切舍;从持戒上面来讲,一切清静;从忍辱上面来讲,得忍辱就烦恼不生。相上就是这样的,烦恼不会生起来。从精进上面来讲,就不再懈怠,智慧产生,就是一心不乱。从禅定上来讲,一切三昧现前。色声香味触法都会得定现前,一切三昧现前。只要无住之心,布施之心,就得种种三昧现前,我们会进入三昧状态。
如果你真的得到这个金刚经如是观察,如是观如是实相,如是修行,你就会得到这些境界现前。从用上来讲,从财上你不断的会得到无尽的财布施,从法上令一切众生行六度波罗蜜,从无畏上面来讲可以得到一些神通,得到很多自在神通,令众生安住,你站在那个地方,众生就安,很快乐,你在那个地方,众生就有饭吃,众生就安全,这个世界就会平安,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没有斗争,你到任何地方不会给众生带来威胁,众生见到你都生欢喜,众生都会依止你,这就是大无畏。无畏从哪里来的呢?无畏不是你假装出来的,无畏是从无住心里面出来的,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以无住心得大威德。有这种大威德,智慧无碍,慈悲无碍,大愿无碍,种种功德无碍,都是因为无住而生出来的,所以生出了很多大威德功德,安立一切众生,这叫用。
此体,此相,此用,都会现前。所以可以看出来,应该无所住。我们看金刚经,不是这样听了就算了,应该是有观照,因为文字建立了观照而立实相,实相现前是什么样子的?一定要很清晰,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些。都会得到这个法上面、德上面、无畏上面三种施都会现前。你有一份无住,就有一份心出来,你就有一份自在,一份量,一份德。如果你所有的无住心都不能现前,那你就麻烦了。
“须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前面讲福德,后面讲如来之身。一个是讲依,前面是依,这一念功德,依报就是讲福德。佛陀的这个身体本身是以福德庄严起来的,所以呢,先讲福德是讲依。讲阿弥陀佛也是这样讲的,先讲西方极乐世界如何如何的庄严,如何的大悲,如何的大智,如何的大愿,如何的大力,如何的大用,然后讲到最后面讲阿弥陀佛如何的眼耳鼻舌身意,种种观想。所以呢,先讲这个相,作为的福德,把阿弥陀佛的福德先讲出来,然后再讲阿弥陀佛。为什么呢?这是从相上来讲的。
从依报上来讲,是以无住心而得的。从相上讲,也照样是无住。所以呢,须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它是破相。众生先是讲布施求福德,众生以为有福德可得。释迦牟尼佛没有讲般若的时候,讲要求福德,要求福啊,要求慧啊,现在怎么讲没有福没有慧,空的,那众生就会疑问了,这个福德都是空的,那佛陀平时讲那个福德是怎么回事呢?释迦牟尼佛说,讲是讲,但是本体空啊,你不应该有住而布施啊。所以呢,讲就破福德,执着。以前讲的还是有执着,现在直接叫破执着。释迦牟尼佛这个身庄严,看到佛陀下化无量众生,上成无上佛道,众生都觉得稀有啊,佛陀这个身相又从哪里来的呢?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种庄严,那我现在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那我应该要求成佛,我要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释迦牟尼佛知道众生还在执着啊,他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你求来的啊,是应该在无住里来的啊。所以他就问须菩提,他问: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吗?就是可以用身相来见如来吗?可以以这个肉身相来见如来吗?所以这句话是问话。众生不知道有相之无住,这个相就是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来就是法身。众生不能了知如来法身空性啊,执着于这个身体,就变成妄见,以这个妄见来见法身,不了知如来真实的法身,如果你知道法性,知道三十二相,能了知无住,那就会跟法身相应。如果你有住这个身相,就麻烦了。
本来金刚经头一段就可以令众生解脱的,佛陀会详细的把众生的心,他了知众生啊就像我们现在是一模一样的,众生执着上面加执着。平时大家也念阿弥陀佛,但是我说常福也是阿弥陀佛里面的一个体,大家就不会承认了,还是常福是常福。其实你就不知道,你以这个常福的心,另外独立出来了,不了解常福也是阿弥陀佛其中的一个光,你不了知常福是独立出来的一个叫妄执。因为妄执生故,就出现了执着,就会失去一份功德。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把自己融到法界中去,如果你有差别相显现出来,那跟金刚经不能相应。这个身相也是阿弥陀佛的一个应化身啊,也是法身啊,有法身的妙用功德啊,但是众生不知道法身啊,他不知道法身是空性啊,执着于身上变成妄执啊。这个妄执建立了坚固的执着之后呢,虽然是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但是你不能了知法身故,你就建立有住,有住就有妄有妄如来就要破妄。释迦牟尼佛看到众生在执着于身,先是执着于福德,先是执着于三界,这前面一路一路的破过来。先是讲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就破住进入无生,因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叫有住啊,有生就破无生,破有生,生灭无生啊,生灭不住无生,众生执着于有生,就变成三界,得三界六识。释迦牟尼佛又破三界破六识,后面呢众生呢又执着于福德,所以呢佛又破这个福德,布施如来呢又破布施,要进入无住。讲福德的时候又破福德,无住又来破福德,福德破掉以后呢,众生又执着于如来身,如来这个身体,就是到身上来了,就是说亲见如来了。这个亲见如来就已经不错了,证明心已经慢慢慢慢的已经靠近佛了。先是在三界里面,然后已经出来在无生里面,然后呢又去要布施,布施呢又想求福求慧,求福德,到后面呢福德也舍掉了,到后面呢求成佛,求做佛。有人说金刚经有重复,其实金刚经一点重复都没有,它是一段一段的微细的来破我们的这个执着。
所以呢,身相就是三十二相,众生不知道三十二相怎么来的,所以执着于三十二相,我要得到三十二相,在你这一念生起来的时候妄执就生起来了,他说不可以住妄,无住就是三十二相,无住即法身,法身就是三十二相,它是不二的。你想得到这个果的话,你就要建立这个因啊,要得到这个果的话,无住还要行布施呢,布施才六度具足啊,布施的时候又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是代表着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圆满体,因为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也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他也有眼睛鼻子耳朵,跟我们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色声香味触法里面,以色为根本,声香味触法都会圆满。从布施上面,六度就会圆满。是故呢,只要你在布施上面获得六度的体,或者色里面得香味触法,得到无住之体。这里面讲了虚空,大家好好的思量一下,这种无住之心,如虚空的德啊,你要相应以后,你也就空掉了。
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否?以不住相布施,那你的功德就像虚空一样。其实你不住的时候,你跟虚空就合一了,并且不是跟一个虚空合一了,和这个空大、量大、地大、边空、任何一个空,到处都是相应的,重重无尽的事空、理空、意空、量空,种种虚空,都是相应的,一切法空,有无量的德,它都会相应的。
三十二相是百劫修福,它是一百劫时间来修来的福报,但是呢以无住心而修,它不是以有住心来修的。法身才建立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呢,有相无住,是如来之身,有这个相但是是无住体,就是如来法身、如来报身,应身就是如来化身,到娑婆世界叫涅应身,就是如来化身。不住于相即如来,不住于非法相就是三十二相。不住于法相就是无住于相,但是呢又不离开这个地方,就是三十二相。不离开这个地方就具足三十二相,只要你不住相因果是同时的。所以呢,我们往往认为呢,我要得到那个果报,其实无住相的时候,三十二相也就现前了。念佛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在外面去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出家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不知道而已。出家相比大梵天王还要珍贵。过去东方世界有一个叫什么河啊,香河啊,那个水是很香的,底下都是琉璃铺在里面,清澈透明,种种香味,里面有个河神。一个转轮圣王跑去洗手,那个河神就那着金刚杵来把他打走,不让他去洗手,而转轮圣王的相跟佛都差不多了,是不是?但是一个小沙弥跑去洗手,那个河神就把沙弥放到一个变化的莲花宝幡宝盖上面,然后用金盘打水来给他洗手。你看这么大的差别,转轮圣王他统理四天下,竟然还不如一个沙弥的功德。所以沙弥具备信心的话,三十二相也自然会具足的。所以呢,我们看因就看不到果,不知道因果是同时建立的,因为见法身就是见化身,见法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现前,在此世界未成佛之前你的果德已经含在里面了,经上讲或显不显,或隐不隐。就是说,隐的,我们看不见,不能代表我们没有。等它有一天显现出来了,就是你看不见的体,以后你就知道了。就像我现在讲金刚经的时候,你心里会到的时候,其实你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它隐藏在那个地方,你看不见而已。有人样子很丑陋,但是别人看着就是很舒服,为什么呢?他三十二相隐藏在里面,别人看到以后就是很舒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隐藏在那个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暗合妙道,它是不可思议之慧。就像那个猪长得那么丑陋,有时候我们觉得它很庄严很漂亮,是不是。你看那个狗,长得丑吧?要你做狗你就不愿意做,但是有的狗长得很漂亮,你就特别的喜欢。就是说,它有那个相,你为什么对它那么喜欢呢?它那个相感召于你喜欢,你就见它很好看。同样如是,如果我们无住之心生出来以后,你不管是相貌难看不难看,你会给人家的感应就是很舒服,就像那小狗很漂亮是一模一样的,就隐藏在那里面。等你成佛的时候你就知道,隐藏的只是显现而已啊,一个隐一个显。就像月亮没有光的时候你自己好像看不见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了三十二相,等太阳一出来以后你就看清楚,啊,我原来本来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你不知道你在此世界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要对它生起信心。所以你不住法相,这个当下就是如来,你不住非法相,当下就是三十二相,最重要的你要对它生起无上的信心。在你隐的时候不知之时呢,你还有无明的习气在那个地方,把你这个影子遮盖了。
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无住转相,无住就转相。可以身相见如来否,这就是众生的念头。须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就是答众生的问了。因为众生都在怀疑啊,我要见如来身相多么庄严。“可以身相见如来否?众生就惊呀,就突然的把他的疑惑破解开。众生跟佛陀的差别,佛陀以无住转相,众生呢有住相转,众生是被相转了。你现在不能做主是被相所转,你要无住了,你就可以转相,你可以把山河大地变成清凉地,你可以把这个世界转为西方极乐世界,转为无住的庄严,无住的法界,无住的三十二相的应身,无住的报身、无住的法身清静、报身庄严、化身妙用,你都可以转,只要你无住就能转相,就是佛。你有住了,就被相转,你现在这个色就变成你自己的贪嗔痴,看到什么就贪什么,看到什么就瞋什么,看到什么就痴什么,轻慢别人,怀疑别人,种种边见邪见,都会出来,都因为你有住之心。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我们有住无住在一念之间,天渊之别啊。执相即着有,不住相即住空,众生啊有偏执。我们常常要不就执空要不就执有,这是我们众生常常在小乘里面,或者是凡夫。执有即凡夫,偏空就是小乘。我们在相上面,执相就有喜哀悲乐,执空你就变成小乘。所以呢,我们往往动识啊,住空住有,我们只是无住而已,无住之体,并不是说有个住可住,不是一个有可住,有里面无住,就是着空,空里面有住,就是着有。着有着空,都是偏执。就像菩萨,度无量众生,成佛道,他说我要成佛,这也是住,我要度众生,也叫住。有住就有妄想。菩萨有住也没有用,他也是凡夫,虽然你发心也没有用。众生就是这样的偏,偏于一方。
佛陀悉知。体相并用,不可偏执。我们把这个体相用要分析得很清晰。不是住在有里面就否定于空,住在空里面就否定于有,有空它只是一个体相之用,体它是无住的,相是妙相,体是无住之体,用是德之用。你只要是无住之心而行布施,真正安住了,那你获得的这个体相用都会现前,不可以偏执。就像我们在寺庙里面,上殿念佛啊,或者是修诸福田啊,或者做一切善事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一切事我们都应当去做,但是呢这是相,在体上来讲你不要执着,你这里有妙德在里面,有不可思议妙德。就是说,你应该是安住在法里面,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体相用,你安住在金刚法体里面,把体相用不要分开来了。我们往往就偏执于一方,佛陀令知。他要令我们知道,“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就是告诉我们众生现在已经有了着了,有了执着了。身相就是三十二相,我们以身相见相都是错误的,叫你要怎么样达到无执。空,全空,一空全空,性相体各具本位,不离不弃,不一不异。一空全空,体相用本体是空性的,一空全部空掉了,但是呢,性相体各具本位,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位子。性,它全部是一个空体,你现在看到这个世界,整个世界是一个空体,不管体也好相也好用也好,它都是空的。你看文殊菩萨,有大智慧,什么叫智慧呢?智慧,根本智就是空的,后得智是为了利益众生,众生即有,有即众生。比如现在我们这个地球,对菩萨来讲是空的,对我们众生叫有的,你说到底是有是空呢?因为无住它是空的,但是众生在受用的时候是有,没有众生它也就空掉了。它这个性是空的,它的位子我们看不到,只有佛跟佛才知道。从相上讲它的报身,有德在里面,一切相绝对的体有德。等到你根尘脱落的时候,你有一分报身现前,你就可以看得到,用你的心来看就可以看得到,用你的自性看。比如,就像凳子与木头来看,木头看凳子能不能看得到?我们现在看木头我们看不到的,我们看凳子也看不到的,凳子是空的,木头也是空的,木头看凳子呢,两个都俱空,因为俱空同体故,它们当然是心心相会的了,它们像手跟手连在一起,它怎么会不知道呢。如果我们用心来看相,这个时候,就像木头看凳子一样,没有障碍。如果你要是用识来看凳子,就是不是偏有就是偏空,偏有偏空都是妄见。如果你打坐的时候把识断掉了,为什么叫参禅呢,参禅就是把你这个识断掉,这个时候你心显露出来,你的法就显落出来了,所以你心跟相是一个不是两个,这个时候大智慧现前,全体即空。所以呢,相也空,心也空,用也空。你的意识为用啊,你的意识,一切长短高低都是用,我们度众生都是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众生哪有这些相呢。相上来讲它也空掉了,无住的体它也空掉了,心是空的,相是空的,度众生也是空的,这个时候三空都空了啊。这个空有妙用啊,现在众生都在用啊,它有妙德啊,不可思议妙德。所以呢,一空全空,一空到底,不留余迹,不要留下任何迹,一下全部空掉了,体相用各具本位,不离不弃,不要说我要离开某一个地方到某一个地方去修行,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不弃,就不舍,不要舍去一个东西。不要说一个,也不要说异,不一也不异。不离不弃,具足本位。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如来要掀啊,掀开如来藏,为度众生故。我们自性中有无尽的宝藏,是我们本来具足的体,这是我们本来的实相,但是我们被妄执所覆盖了。我们就像一个大锅盖在头上一样,我们在里面烦恼,但是如来就是要把我们这个锅掀开,让我们自己的如来藏全部现前出来,就是这个目的。要打开我们的如来藏,为度众生故。什么叫度众生呢?我们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是佛,哪有众生可度呢?只要如来把我们的妄除掉了,我们自己本来俱成,无众生可度,只是在无明障碍着。众生被无明所覆,烦恼所盖,如来掀之。如来就把这个烦恼这个盖把它掀掉。我们要悟到这个道理,我们要不断的听如来的话,听佛的话,把我们这个无明,把我们这个妄执,把我们这个有住,把它掀掉,你立即就显现出你自己本来的果德,体相用智现前。这句话很重要的,一空俱空,体相用各俱本位,不离不弃,不一不异。南无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0-09-01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