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

2017-05-28 藏传法师

问: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

索达吉堪布: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好、得果后也罢,对罗睺罗与提婆达多都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一个常常诽谤自己,就对他不满;一个是自己亲生儿子,就对他极其慈爱、另眼相看。同样,我们也应当像佛陀那样,平等地修慈悲菩提心,即使原来对某人有嗔心、有偏见,也要消除这种耽著。

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避免失毁以前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将修安忍放在首位。否则,以一念的嗔恨心,就能摧毁千百劫中所积累的布施、持戒等善根。而且,《入行论》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进行损害,我们才能修成难行的忍辱。故对菩萨来讲,安忍的对境就像如意宝出现在穷人家里一样,非常难得,由于他可助自己圆满菩提行,我们一定要对怨敌生喜。诚如《入行论》所言:“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倘若你好好加以观察,就不难发现,仇人、魔障并不那么让人恨之入骨,从修行方面而言,他们甚至比父母的恩德更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父母教给我们的,是成办现世利益的一切欺诳手段,从小就灌输怎么样杀生、怎么样谈朋友等教育,让我们不断串习贪嗔痴为主的各种行为,使后世无法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从这一点来说,父母的恩德并不是很大。

而怨敌、魔障呢?先拿怨敌来说,他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并且通过巧取豪夺等方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斩断或远离长久以来无法摆脱的轮回缚索——一切痛苦来源之财产、受用等,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

——《前行广释》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您经历过如此震撼内心,泪如泉涌的拜忏吗? 您经历过如此震撼内心,泪如泉涌的拜忏吗?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竟然都是如此迅速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竟然都是如此迅速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不去济助亲人亏德失禄毕生不第--学佛网 不去济助亲人亏德失禄毕生不第--学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