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论:《三主要道论》原文及科判

2014-08-08 藏传法师

宗喀巴大师唐卡(局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三主要道论》原文:

顶礼诸至尊上师! 

我随己力而宣说,欲解脱者之津梁,诸佛经典精华义,一切菩萨所赞道。

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

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

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

谁见轮涅一切法,永无欺惑之因果,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

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

如是三主要道论,自己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而精进,速修永久之佛果。

此乃多闻比丘罗桑札巴(宗喀巴)对擦库官员阿旺札巴之教言。

《三主要道论》科判:

本论分三

甲一、初义分四:一、论名;二、礼敬;三、立誓造论;四、劝促有缘法器者谛听。

乙一、论名:三主要道论

乙二、礼敬:敬礼诸至尊上师!

乙三、立誓造论:

我随己力而宣说,欲解脱者之津梁,诸佛经典精华义,一切菩萨所赞道。

乙四、劝促有缘法器者谛听:

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

甲二、论义分三: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无二慧见。

乙一、出离心分三:一、需发出离心之理;二、能生出离心之方便法;三、生出离心之量。

丙一、需发出离心之理: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丙二、能生出离心之方便:

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丙三、生出离心之量:

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

乙二、菩提心分二:一、需发菩提心之理由;二、如何发菩提心。

丙一、需发菩提心之理由:

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

丙二、如何发菩提心:

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乙三、无二慧见分四:一、需证无二慧见之理由;二、认识无二慧见之补特伽罗;三、认清其见是否观察已究竟;四、旁述。

丙一、需证无二慧见之理由:

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

丙二、认识无二慧见之补特伽罗:

谁见轮涅一切法,永无欺惑之因果,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丙三、认清其见是否观察已究竟分二:一、说未究竟之见量;二、宣说已究竟之见量。

丁一、说未究竟之见量:

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

丁二、说已究竟之见量:

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丙四、旁述:

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

甲三、末义:

如是三主要道论,自己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而精进,速修永久之佛果。

经论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大乘起信论原文(马鸣菩萨造 梁真谛三藏译) 大乘起信论原文(马鸣菩萨造 梁真谛三藏译)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金刚萨埵心咒原文全文注音 金刚萨埵心咒原文全文注音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