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9 素食文章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1)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1)罔:诬罔不直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评析】
“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上一节:《论语》第六篇:《雍也》十六
2024-02-05 02:13
On Practice XVII 【修行 (十七) -英文】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五.布字品第十七白话注解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七、《元音老人文集》序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I 第470经(箭经):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皆会受苦,然而同为受苦,却有差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M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受”,则非沙门、非婆罗门;非沙门义、非婆罗门义。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R 第486经~489经(一法经)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P 484经(跋陀罗经):本经是阿难与跋陀罗二者的问答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C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语录:婆罗门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陀乃告之说众生有自作、有他作。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8经 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B 第457经(说经):本经叙述缘于界之上中下,而思想、言语的上中下。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O 第483经(无食乐经):本经叙述修禅的深义,乃视其对于物质与神神的纯化,而有喜、乐、舍、解脱等种种阶段的差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