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距少林寺正门不足20公里,主营少林素斋,是少林寺旗下众多公司之一。10月2日-10月4日,少林欢喜地生意火爆,但是好评却寥寥无几,游客普遍反映套餐性价比低、商业味浓。(澎湃新闻网10月5日)
最近两年,少林寺在适应现代社会过程中日渐商业化的事实显而易见,方丈释永信商业化治寺的理念虽然遭受大众广泛的口诛笔伐,但却好像并没有停止迈向商业化的脚步,如今也是愈演愈烈。
素斋,顾名思义就是全以素食为主的斋饭,它的味道和种类本应该被普通民众津津乐道,可为何现在去过少林寺的游客都对斋饭怨声载道?这其中,恐怕是过度商业化的标签玷污了神圣的斋饭,本是人们在烧香拜神之余,兼而品尝的素餐,现在却成了游客吐槽的重点对象,这其中商业化元素的过多添加是主要原因。素斋以明码标价的方式向游客收费看似合理,实则是降低了素斋的品位,将圣洁的东西按现实的价格标准来规定,未免过于世俗化了,这也并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潮流。
其实,商不商业,亦很难说。毕竟少林寺的经营还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之中,既然政策资金的支持没有达到寺庙扩建的目标,那么政府是否该思考行政管理的环节还存在衔接问题,虽然资金短缺不足以成为少林寺商业化的理由,但是相关部门加以管理也是有必要的。素斋的定位,是让大众感悟食物的重要性以及那种最单纯的品尝五谷杂粮,如果这些都能让相关部门按市场价格运行,只怕是更让民众寒心。
倒回20多年以前,僧人给人的形象是神圣、令人敬畏的,僧人化缘求斋的故事也广为传颂,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僧人也为少林寺的形象和地位加上几分,可如今,少林寺不再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圣地,过于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只会让商业化素斋沦为别有用心之人敛财的工具。
政府和寺庙管理方出现的问题还需要双方下来相互沟通和交流,少林寺既有接待客人也有作为朝拜圣地的功能,这个功能如果没有发挥作用,那只能说明整个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多管齐下是必要之举,符合民意才能顺应民心。
斋饭,传递的意义是施舍和分享,这是出家人虔诚接受世俗洗礼的象征,如果这也能明码标价或者是漫天要价,只怕这份斋饭会越来越难吃,越来越多的人会不敢吃甚至反感,少林寺的形象需要多方维护,千万不要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丢了民心渐行渐远。
更新于:2015-10-10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