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张虹
常言道“清心寡欲”,我道是“清心寡肉”。中国古时,有钱人才吃得起素斋菜,斋菜被视为贵价的上等菜肴。官宦人家的妻房到各大寺庙上香供斋,由于接待的权贵人家多了,不少寺庙渐渐发展出自家拿手的斋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鸡鸣寺就坐落在玄武湖畔,是梁武帝当年的出家之地。正是这位潇洒的帝王定下了国民僧众茹素的规条,改变了历来僧侣“托钵”取食的习惯。
来到这个缘起的地方,我们自然也入乡随“素”了。南京鸡鸣寺的素餐馆共分三处,这在别处很少见。据说不少人到鸡鸣寺转塔礼佛后,在山顶很想吃素,但走到山脚已“肉念”大生了。师父们为了给尝试食素者大开方便之门,在山顶、山腰、山脚分别开设了素食馆,且全由寺内的师太们主理。菜式丰俭由人,由300元一位的帝皇素宴到6元一份的三鲜素面都有。入座山顶的雅座,透过木镂的窗框,可纵览被寒梅白雪簇拥的金陵城。
莫以为只是国人受文化及宗教影响才茹素,国外素食其实大行其道,基督教、天主教扎堆的西方发达国家食素者比例尤高,单美国就有近1400万人茹素,英国则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为素食主义者。
同为华人子孙的台湾地区,茹素者也多不胜数。到过台北的朋友都知道,走在街头,每几百米就能见到一家素食馆,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
在香港繁华的闹市街头,不时也能见到素食餐馆和外卖店。其中不可不试的是深水汝州街的“树记腐竹”,那个存在了数十年的老店门前,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大招牌,简陋得让人过目即忘。但门外的人龙又让你停下脚步,想过去一探究竟。
树记“前铺后厂”的模式在香港已几近绝迹,售卖的产品多是腐皮、腐竹、支竹等食材,还有半成品的素鹅、素鸡等。素鹅是树记的招牌,每天限量供应,卖完即止。在此排队的人龙中,不乏年轻一辈,他们买回大包小包的腐皮、支竹,可见素斋也不老土。这让我也产生做一餐素菜,以犒劳双亲和自己饱经风霜的胃的冲动。
在这个对食物已没安全感的年代,简单而不简陋的素食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吗?
更新于:2015-05-02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