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耕种难免要牺牲许多无辜小生命,所以素食者其实也回避不了杀生的困惑。且模仿保罗·麦卡尼所构想的透明屠房,在城市中心辟一片菜园,再弄一间透明小屋陈放每日被杀死在田地上的蜗牛和毛虫,让大家看看自己吃菜的代价。这会不会使得我们连菜都不敢吃了呢?写到这裏,我知道一定有人以为我接下来就要谴责茹素的虚伪了:「你看你看,嘴巴上说不杀生,结果还不是毁灭了无数生灵?」
不,这还不算最坏,因为我们还可以沿着部署素食的那群人的思路,进一步追问:「难道植物不算生物?吃菜不算杀生」?这个问题似乎很棘手,但解决起来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困难。因为大部分站在动物伦理学立场上的素食主张,并不在乎最抽象最广阔定义上的生命;他们真正介意的,或许是那些被吃的生物和人类的近似程度(愈是像人,就愈可能具有和人相当的价值与尊严),或许是那些生物感受痛苦的能力。尤其感受痛苦这一条,是很多素食者拒绝吃肉的根本理由。在他们看来,动物有神经有大脑,和我们一样会感觉到刀割水烫的巨大痛苦。我们怎能为了一己的口腹之欲,就对鸡鸭牛羊狠下杀手,让它们饱受肉体的折磨呢?相反地,植物虽然也是生物,也和人类共有部分基因(比如香蕉,它的基因就有百分之三十和人类一模一样);但它们既不会恐惧,也不会疼痛,与动物截然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大啖香蕉,可不是因为它只有人类的三成尊严;而是因为你用刀把一梳蕉从树上砍下来的时候,它不会痛。然而,也有些人相信一种非常另类的「科学」观点,认为植物就和动物一样善感,不单知道什么叫痛,甚至还喜欢聆听温柔优美的旋律。曾经流行的《植物的秘密生命》便是这类观点的集大成者,全书充满各种各样的道听途说,以及不合格的所谓实验结果,目的就是要把植物说得十分玄秘,彷佛也有灵魂。
不想让植物受苦的素食者大可放心,这套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它完全误会了植物的「感官」和动物的感官之差异,将它们混为一谈。没错,植物可以感知光源的方向,可以分辨其他植物和动物的气味,甚至还有某种形式的「触觉」(捕蝇草便是探讨植物触觉的典范品种);但这些感官能力与动物的最大差异便在于神经之有无。也就是说,即便植物拥有基于电讯基础的机械感受,例如豆苗碰到栏杆就会自动缠绕成蔓;可它没有神经去把这些讯号传到大脑,它更加没有什么大脑。因此,植物又怎么谈得上痛或不痛呢?痛也好,爽也好,这会是动物才能知晓的主观感受。
当然,假如你是某种宗教或者精神传统的忠实信徒,对植物生命别有特殊而坚定的看法,那么科学的力量就不大管用了。比方说毕达哥拉斯,这位人类史上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数学家,古希腊世界传说中的神秘智者。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那天傍晚,他的仇家带领一大群流氓攻击毕氏弟子聚居的住所(这个仇家是位有身份的贵公子,曾想投入毕氏门下,但遭到拒绝,因惭生恨)。他们先是放火,逼得人人仓皇夺门,再持刀剑等在门外伏击。弟子们拼死挡住追兵,好让老师顺利逃生。没想到年迈的毕达哥拉斯好不容易先走几步,却在一片豆田前面停了下来。因为这位坚持茹素的神秘大师相信豆子裏藏了人的灵魂,是人类轮回的一环。他从不吃豆,就算到了这个时候,也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踩死一大丛的豆苗。他就这么站在田埂边上,迎着落日注视眼前金黄的苗圃,有人说他当时的目光温柔,带着无限怜爱,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此生看到的最后景象。然后,一把利刀从他背后伸过来划过他的咽喉,喷溅的鲜血洒在这方暮日底下的豆田。
全世界做素菜恐怕没有比印度花样更多,口味更妙的了。在香港吃斋要是吃怕了平庸罗汉斋的暧昧,厌倦了老式广东斋的重复,印度斋菜馆通常便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印度人那么懂得烹调蔬食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印度素食人口的数目实在太大,12亿人里头,茹素者居然接近四成,..
全世界做素菜恐怕没有比印度花样更多,口味更妙的了。在香港吃斋要是吃怕了平庸罗汉斋的暧昧,厌倦了老式广东斋的重复,印度斋菜馆通常便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印度人那么懂得烹调蔬食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印度素食人口的数目实在太大,12亿人里头,茹素者居然接近四成,其中还有两亿多是连蛋都不吃的。为了迁就这个巨大的市场,印度麦当劳还特地开设了全球首家素食外卖站。老麦都得低头,就更不用说Pizza-Hut了,他们在印度的连锁店早就把菜单上超过一半的选项换成素菜了。
除此之外,很多人也相信印度是素食主义的发源地,起码有三千年的历史。像我上回提到的毕达哥拉斯,有些学者便认为他的素食主张是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和希腊的文化交流确实比一般人所想像的繁盛古老,亚历山大大帝固然把希腊艺术带去了印度,印度哲学和数学传入希腊世界的时间可能更为久远)。
想想看,一个文化既有三千年不断的素食传统,又坐拥从喜玛拉雅山直到恒河三角洲这片土地上的丰盛物产,还要有四、五亿人天天坚持吃斋;他们的素菜怎能做得不好?又怎能弄得不别出心裁呢?
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解释这么独特的印度道路。环境限制、人口压力,甚至政治结构,都是决定一个社会吃肉多少的重要条件。但比起观念,这些条件的影响都算不上什么。依照我们中国人的常识,社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阶层,理当吃掉最多的肉,所以「肉食者」在古代中国几乎就是掌权者的同义词。但你看印度的婆罗门,位处种姓制度顶层,却偏偏以素食为贵,反而把吃肉的「福利」送给底下不如他的低等族群。其中分别,正在于观念。而主宰印度饮食选择的最重要的观念,莫过于「不害」(Ahimsa,也可译成『不杀生』、『无伤』,或者『非暴力』)。
所谓「不害」,大抵就是不要伤害众生的意思。受到上古吠陀思想的影响,差不多印度各大思想流派和宗教信仰都接受了因果循环的说法,他们都相信世间众生的生死轮回,没有任何一个生命的终结是真正的终结,它总会「投胎」转世,再以另一种形式,另一种面目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头。所以你伤害任何一个生物,都近似于伤害另一个人。而这因果,又不单是生死的轮回,它还是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连系,有点接近今天所说的生态系统。过度破坏其他生命的存续机会,灾祸迟早也要降到人类头上。
简单地讲,「不害」正是一种尽量不要伤害生灵的道德律令,是一种避免恶报,乃至于摆脱轮回之苦的基本途径。所以吃素便显得理所当然,是注重灵性修练及信仰虔敬者的必行本份了。然而,那个一直徘徊在素食者头上的老问题又回来了:植物算不算「众生」?如果植物也有生命,凭什么我们又能吃它?当然,现代科学已经告诉我们,植物不同动物,没有意识没有感情,不在印度人所讲的「有情众生」之列。可在两、三千年前的思想家宗教家那里,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莫非真要信众食泥?
佛教徒吃素吃得理所当然,那是因为今天的佛教并不会把植物纳入「有情众生」的行列。可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最早期的佛教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其实相当含混。若从律戒来看,植物似乎又像可以轮回的生命,必须尊重善待。这也难怪,因为植物确实是印度思想传统中的「底线..
佛教徒吃素吃得理所当然,那是因为今天的佛教并不会把植物纳入「有情众生」的行列。可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最早期的佛教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其实相当含混。若从律戒来看,植物似乎又像可以轮回的生命,必须尊重善待。这也难怪,因为植物确实是印度思想传统中的「底线生命」(borderlinebeings),既是生物,必须「不害」;又是人类不吃便活不下去的基本食粮,不吃不行。在不杀生和不自杀之间,在伦理原则与生活现实之间,古印度的圣雄思量出各式各样的调解之道。
其中最有名也最严格的办法,莫过于正统耆那教的素食主义。按照他们的说法,生命可以分成好几个不同的等级,而等级之上下则决定于感官种类之多寡;植物只有触觉,所以等级最低。但等级低并不表示就能任人鱼肉,因为再低级的生命也是生命,也有它的感受和痛苦,立志解脱的修行者不可以不关顾。
但是,如果植物的生命也有价值,那么彻底的「不害」就不可能实现了。你路过草地,固然践踏生灵;就算走进树林,也会有意无意地擦过树叶,叫他们难受疼痛。若想活到明天,你更得吞下不少草木花果。所以从一开始,耆那教徒就知道自己的方案只能算是妥协,是把伤害减到最低的次佳选择。
这个不够理想的无奈办法便是:只吃已经落在地上的水果,以及快要坠地的蔬菜米麦,因为它们已经「死亡」。只吃新鲜制成的芝士和乳酪,因为它们还未腐坏,腐坏便有霉菌,而霉菌也是生命。蛋当然碰不得,因为它会孕育出拥有五感的高级生命。番薯和薯仔也不能吃,因为它们长在土裏,是植物的「根」,把根拔掉,整棵植物就活不成了。无花果不能吃,因为它透过胡蜂授粉,胡蜂宝宝也时常住在上面,哪怕只是吃掉「垂死」的无花果,也可能会伤害到胡蜂的生命。苹果、茄子、番茄和石榴不能吃,因为它们的种子太多,吃掉一个就等於残忍杀害十几个生命。不能吃椰菜和西兰花,因为它们的叶子长了太多层,其中说不定夹藏了甚麼肉眼看不见的小昆虫。其他的蔬菜要是长得一副「快死」的模样,倒是可以放心享用,只是必须小心翼翼地一片片叶子剥开检查,否则误吃菜虫,那便犯下杀生重罪了。
这还没完吃。因为就算你小心到这个程度,你到底还是很难百分百地确定自己有没有误杀生灵。所以,最好把食量控制到仅足以维续生命的最低限度,就像南传佛教行者那样过午不食,再加上周期性的断食(当然啦,零嘴自然是想都别想)。
你以为我想笑话他们吗?不,恰恰相反,我对那些持戒严谨的耆那教徒满怀敬意。因为慈悲,因为原则,他们竟能把与生俱来的欲望克制到这等非常人可及的程度,而且这还只是个很无奈的妥协方案。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也很好地解答了许多素食者时常遇到的诘难,比如说「植物也有生命,难道吃素不杀生吗?」,又或者「种菜的过程也要杀死大量昆虫,难道吃菜就能避免伤害?」没错,完全不杀生的素食或许很难,但素食者与非素食者的杀生数量还是有分别的,其背后用心更有天地之远。正如台湾学者钱永祥所言,杀一个人也算杀人,但这并不意味一个误杀过人的人以后就能放开怀抱肆意屠杀。
我们可以不茹素,但没有资格去质疑出於善心的素食者,说他们虚伪。希特拉凭什么谴责杀人犯?这岂不笑话!
更新于:2014-12-25 16:26
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