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等觉妙觉)
大安法师
其他文章
正慈法师
因果报应
藏传法师
【2022-07-07】智慧慧海拾珍人生每天都要精进地向道,就是要思维道,观察道,认识道,体会道,证悟道。不能觉道,我们就浪费了一天的生命;离了道,做再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有真正的意义。心在道上,道在心上,心
【2022-06-23】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心不可得,说明我们众生的心如幻化,这个心就是妄心。因为众生由于多生历劫无明的熏染已经完全迷失了本性。我们是四大五蕴
【2022-04-28】专思寂想念佛三昧是专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处在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和想,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我们的心就是心猿意马,就像孙悟空一样的,一下子到天宫去,一下到地狱里面
【2022-02-23】3《楞严经》云: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文/虚云老和尚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宙)本无
【2021-12-04】问曰:面对无常变化的外在环境,内心总是会摇摆不定,进进退退的,感到迷茫,经也天天听,怎么不知道该如何修了呢?答曰:如果你认识真心本性了,明白真相了,你哪有进退呀?就保持不变了,没有
【2021-12-04】心无所住就是放下修行人,不要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要学会放心,心放不下,一切的功夫都是白费。怎么放下呢?其实很简单,心无所住就是放下。那为啥要放下呢?因为本来就没有,本来无一物。本
【2021-11-30】什么是五取蕴?五取蕴指的是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不必在别处寻找五取蕴,它们就在您身心之内。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指一切的物质;受蕴,指一切感觉
【2021-11-30】文:净界法师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你说你怎么能够往生?我们其实不必问别人,我们可以试试看,譬如说,你现在起烦恼,贪烦恼活动、瞋烦恼活动,你能
【2021-11-29】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六祖坛经》佛法教学,我们要知道,闻思修。听闻了,我们听闻佛法,像读诵啊,还有听经啊,都是听闻佛法。闻到以后了你要去思维
【2021-11-29】你天天要听经闻法,不能一盘散沙,这样受苦遭罪的是你,为什么?你不觉悟,你每天都在烦恼里面,烦恼就好比那泥坑,你就在那里面沉浮。烦恼就犹如污泥,你在你自己造的烦恼污泥里面出不来,自己
【2021-11-23】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问:“从上来皆
【2021-11-23】照见五蕴皆空本文要点笔记体会梦幻色法如梦,色蕴如梦。只有用慧去观照,你才知道说:哦,这是外在的东西。受蕴如幻。受蕴是人的一种感受。所谓如幻,就是不真实的。想蕴如泡。它是取相,然后给
【2021-11-09】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情净,随缘自在。《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
【2021-11-09】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五戒为你的幸福人生保驾护航《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