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仁波切
佛学入门
素食心得
汉传法师
新闻资讯
藏传法师
【2024-09-11】佛教认为,即使是佛陀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长阿含经》卷二提到,释迦牟尼在入灭前三个月开始背痛。此乃释迦牟尼前世为婆罗门时,与力士相扑而折断对方的脊骨所得的业报。释迦牟尼虽已
【2024-09-11】准提菩萨的真实身份是宇宙间一尊很古很古的佛,是无始劫前法界宇宙本初佛-阿达尔妈佛佛母的化身。准提两字若按古梵语的普通字义诠释,是清净的意思。清净两个字又怎样去理解呢?清净是说我们心
【2024-09-11】节录《善生经》(中阿含)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附注:丈夫该如何对待妻子?有五个要点)一者、怜念妻子,(附注:事事体谅体贴妻子)二者、不轻慢,(附注:尊重妻子,不轻视傲慢)三者、为
【2024-09-10】阳光师姐按语:若我们目前没有钱财和时间,无法做需要钱财和时间的大功德,可以对他人的一切善行善念善语都发自内心地赞叹和随喜,也可以积累无量的功德,但是请注意,真心随喜要发自内心,要象
【2024-09-10】【腊八舍粥】每年的腊月初八,佛教的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信佛的人家,皆有舍粥善举。古往今来,腊八舍粥的传习,在佛门弟子和信众中蔚然成风。舍粥的目的,概约有三:一是体现佛教
【2024-09-10】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前段时间,因为
【2024-09-10】从佛经中的一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皈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福德。有一次,阿难问佛一个问题:如果有人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佛说:比如南赡部洲当中充满了一果阿罗汉,
【2024-09-09】究竟什么是幸福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已不会再为温饱问题担心了,过着前人无法想象的便捷舒适的生活,但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更多的是发出抱怨与不满的声音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幸福指数”降低了
【2024-09-09】一位禅修者看到的过去五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95年年底,就在1995-1996年期间,当时缅甸帕奥禅林来了一个以色列的犹太人。其实在西方世界里面,犹太人是很早就接触佛教的一个民族,例如三
【2024-09-09】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位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
【2024-09-08】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习气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心修改,若不改,从过去再叠上新的坏习惯,将会积习难除;
【2024-09-08】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
【2024-09-08】有一段时间,佛住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世尊对比丘们开示:“世间有三种良马为尊贵的国王所骑乘,是哪三种呢?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就如同在正法、戒律中有三种善男子,亦
【2024-09-08】——虽然因果不昧,但大善知识的手眼亦不可思议!南泉斩猫,究竟落不落因果?当然落因果。但是,做同样的一件事,凡夫与成就者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两点:1、所落因果有差别;2、受报方式有差别。
【2024-09-07】16个佛道中的奇闻逸事(王选杰)老修行余幼年时,居京师新街口草场大坑。九阳宫道观内,曾见一老道士,姓信,年有九十余岁,每日独坐静室,从不诵经,不烧香亦不拜神,谁也不知其道号,人多称之
【2024-09-07】北凉时期,姚苌仰慕鸠摩罗什而派使者前往凉州,迎请他来长安,但是,凉州吕光怕罗什到长安以后泄漏军情,所以拒绝罗什前去。姚苌死亡后,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姚兴以国师之礼迎请罗什入长安,但吕
【2024-09-07】至诚念佛预知时至口出三昧真火自化生西吴生,浙江杭州人,祖父、父亲皆是县学生。清世祖顺治初年(西元一六四四年),大兵围城,因此和父母亲失散,吴生被士兵捉去送往张将官的部队服役,当时年纪
【2024-09-07】鹧鸪菩萨翅水救火(佛本事故事)《百业经》——菩萨行力 飞救火灾 索达吉堪布 口译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时,佛在舍卫城。世尊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商主和五百乞丐一起出游至一森林,突然森林
【2024-09-06】不尊僧宝,自损福寿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宝”。因此,出家人的功德和地位是很尊贵的。戒律规定:
【2024-09-05】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