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城新闻
其他文章
素食资讯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
常见外道法--广论(一)【共130集】
汉传法师
【2024-10-05】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
【2024-10-04】千佛寺的心觉和尚持戒严谨,摄受徒众亦要求严格持戒。在寺院做事的民工,也被规定不准喝酒吃肉,每日与寺僧同进三餐,不准私自购买酒肉上山,熬不住的人可以下山吃饭馆。民工们出于对当家师的敬
【2024-10-04】浙江杭州有一位柳先生,自幼好学深思,平日手不释卷。因为用功过度,缺少运动,虽然年龄只有二十余岁,但背部已微微的弯曲,苍白的脸上,架上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一望而知是个曾经用过一番苦功
【2024-10-04】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好几个人正在试图擒住一头猪,准备将它宰杀了。那头猪四处狂奔,不容易被捆绑。文殊菩萨于是对屠夫们说:“何必用那么多人?我杀猪,一人就
【2024-10-04】凡是汉地学佛者,很多知道有《金刚经》这一传世经典,史书也曾记载很多读诵《金刚经》的感应故事,好比我在前面发表的(奇闻,一巨蛛听诵《金刚经》而羽化!其实我们平常的想法与肉眼所见,很多
【2024-10-03】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起他,唯独辨聪对他承事恭敬。结夏安居圆满后
【2024-10-03】公司效益不好,需要裁掉一部分员工,一个自负有才的年轻人非常不幸,也在裁减之列。年轻人正在盛气凌人的年纪,他气急败坏地去找经理理论。经理只轻蔑地朝他笑笑,然后让他赶快走人。他还想再说
【2024-10-03】唐朝陵州仁寿县尉陈惠,他的妻子王氏原是京兆人。未出嫁前,表兄褚敬对她献殷勤,并且向她求婚,王氏的父母不肯答应。褚敬愤恨的说:‘如果不嫁给我,我做鬼也会来找你的。’后来王氏嫁给陈惠为
【2024-10-02】因果报应关于因果,疑惑的人还真不少。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弟子吃素念佛多年,总相信学佛之人,有十方三世诸佛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也时常相随拥护。至于过去生造就的种种恶业,也能渐渐
【2024-10-02】荣西(公元一一四一~一二一五年),荣西是日本临济宗的初祖 。为鎌仓时代前期僧,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备中(冈山)吉备津人。父亲为吉备津神社的祠官,母田氏夜梦明星而有妊,怀胎八
【2024-09-14】在《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尊者舍利弗准备给五百大阿罗汉宣讲佛法,即苦集灭道、生死轮回、布施禅定等修行福报,即积累资粮,为未来解脱修行,圆觉自性而打下基础。此时文
【2024-09-14】1、佛在《地藏经》中是这样的告诉观世音菩萨说:汝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于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
【2024-09-13】一、什么是忏悔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到东汉末和三国时期开始扩大其影响,经魏晋南北朝期间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中的磨合,至唐宋,在精神领域,终于成为与儒、道既对立又互补的鼎足而三的思想文
【2024-09-13】看看你淫欲重吗? 要判断你是不是邪淫,或者你的症状有多深,不妨看看下一段经文:《修行道地经@修行道地经卷第二@分别相品第八》何而知人有贪淫相。文饰自喜调戏性急。志操匆匆性如猕猴。而多
【2024-09-13】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佛陀与其他宗教如婆罗门教、印度教乃至基督教等等,有一些是共法:如行善,如禅定定功等等。但是佛陀还是有一些地方所具备的圣德,是其他宗教神圣们
【2024-09-12】明华居士整理于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们诚心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人,总分为三类,就是上辈、中辈、下辈。上辈往生的人,要舍家弃欲,作真正出家的修行人。他们发
【2024-09-12】2013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日(今年:2013年7月26日)是观世音菩萨的得道日,建议大家这一天吃素食,千万不要杀生。特别是生有重病的人建议这一天去放生
【2024-09-12】浴佛节的由来、仪轨及功德利益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又称佛诞节。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浴佛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
【2024-09-12】大家去寺院烧香拜佛,以表示对佛主的敬仰,但是要注意在佛殿里的礼仪。去寺庙拜佛是个很庄严的事情,不像是去菜市场那样随便,有一些在佛殿里边要注意的小细节,给大家分享一下。1、缘左右两侧
【2024-09-11】在家菩萨戒的内容与功德 菩萨戒 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属於七众戒以外的别解脱戒。其特色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凡是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