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制作
态度方法
梦参老和尚
佛学常识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
佛教故事:杀生故事
【2023-05-05】有些菩萨他希望修学佛法之后,能够获得佛菩萨的庇佑,能够万事如意。我们世间人一般想要的万事如意,无非就是家庭和乐、眷属平安,然后资财广大,能够升官发财,总是祈求这些世间的种种事物,所
【2023-05-05】当一位菩萨他开始在这个世间跟众生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说他到底要如何从我和我所中,去寻求一个菩提法与世间法的一个平衡?而 佛陀就直接说:你对于个人的财物必须要不要贪著,乃至于他人的
【2023-05-05】在路上,碰到有人说他缺钱没有足够的钱可以回家,希望你能布施五十元、一百元不等,让他可以搭车回家,像这样说法有可能是骗人的,不知道要不要布施?其实这件事很简单,身为菩萨还是要布施。为
【2023-05-05】在1999年12月的时候,在网路上有一篇署名是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所写的文章,他的评论里面内容就是这么说。他说:【俗话说画鬼容易画狗难,抽象的哲理容易推衍,但具体的生活经验,由于旁人都容易
【2023-05-05】在制造如来圣像的时候,不管或坐、或卧、或立,应该是全身的塑像,而不是只有头部、半身、或者身上有残缺,因为那是不如法也不庄严。所以制造如来圣像时,应该是全身雕塑或制作,而不是仅有头部
【2023-05-05】当一位菩萨他开始在这个世间跟众生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说他到底要如何从我和我所中,去寻求一个菩提法与世间法的一个平衡?而 佛陀就直接说:你对于个人的财物必须要不要贪着,乃至于他人的
【2023-05-05】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著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维。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
【2023-05-05】今天要谈的题目是:五戒的五施与五善。什么叫作五戒的五施与五善呢?因为受持五戒,就是行五种广大的布施;受持五戒能够得到五种善的心行。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
【2023-05-05】贪爱钱财而又吝啬的人会有什么果报?任何善恶业,都是因于我们身口意行的造作;身口意行是从如来藏从第八识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当中生灭法的一部分;依五蕴当中七转识的造作有了身口意行。生灭的
【2023-05-04】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
【2023-05-04】有些人听了 佛陀有关布施的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的缘故,所以今生所造的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的果报;但是却认为,来世命终之后,今生所造善业的果报,就会完全失坏了
【2023-05-04】古人蓄养奴婢,都看作是家人;虽然身分不同,却是家属。现在民法的亲属篇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法律上叫作家属。家属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只要是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永远住在一起,就叫作家属。
【2023-05-04】如果出家人摄取已经往生的比丘生前的所有的财物,这是从什么人那边得了罪呢?罪会产生,一定有对象,没有对象就不会有罪,所以前面说的有三种戒罪:根本罪、方便罪、成已罪。乃至说:如果没有成
【2023-05-04】一位富豪买了块地,修了别墅,后院更有多棵百年的荔枝树。当初买地时他看中的就是这些荔枝树,因为他老婆喜欢吃荔枝。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 sh ]。原本不怎么相信风水
【2023-05-04】《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云:〖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
【2023-05-04】在经中有一真实例子,叙述钱财对一般人而言是有害的,如 佛在《大庄严论经》卷6曾开示钱财犹如毒蛇的故事,其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佛与阿难在旷野中行走,来到一田畔,看见有伏藏,里面有很多
【2023-05-04】我们今天还是要跟各位分享学佛释疑。我们要分享学佛释疑的这个题目,今天是有人问到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是学佛吗?也有人说:那我只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干嘛要学佛?所以
【2023-05-04】今天要和大家谈谈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这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No.200《撰集百缘经》卷第一之中的故事:【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织师,名曰须摩,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常行
【2023-05-03】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要讲〈供佛的功德〉,讲宝手比丘的因缘。这故事现在就要开始跟大家来说明: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他拥有无数的财宝,也娶瞭望族的女
【2023-05-03】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问题是待人接物与是非。有位当事者他问到,他自从学佛以后,就非常谨慎自己的言行,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就特别地小心,可是即使是如此,他还是陷入于这是非之中。他就对这情况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