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从达摩到慧能的佛性思想(张文良)

2024-11-07 汉传人物

从达摩到慧能的佛性思想

据传为达摩所作的《二入四行》的思想基础为般若空观,理入和行入说与中观派的二谛说可以相对应。而据《续高僧传》的慧可传等记载,《二入四行》的笔录者昙琳法师(又称林法师,曾与慧可一同传播达摩的禅法)恰恰是《胜鬘经》的讲习者[2]。而《胜鬘经》正是如来藏思想的根本经典之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二入四行》中存在着如来藏思想的要素。如在关于理入的说明中云:

理入者,谓籍教悟宗,深信含生凡圣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自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3]。

其中的含生凡圣同一真性和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显然与佛教传统的自性清净心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对人人具有佛性的另一种表述。自性清净心作为如来藏思想的核心概念早在《阿含经》中就已经出现,并作为大乘佛教的一个核心理念而存在。在大乘佛教中,般若空观与如来藏思想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的。《二入四行》中所反映的达摩及其弟子的如来藏思想应该是大乘佛教中自性清净心思想的自然延续。

《楞伽师资记》的慧可传云: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逢智风,飘荡五阴,重云灭尽,佛性圆照,焕然明净[4]。又云:

若了心源清净,一切愿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得此法身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5]。

这里引用《十地经》的经文,将众生本有的佛性比喻为日轮,将妄念视为乌云。众生获得智慧,就可以灭尽妄念,使佛性焕然显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众皆有生佛性,但真正能证得佛性、证得法身者却少之又少。慧可传的内容实际上反映《楞伽师资记》的作者净觉的思想,不能直接视为二祖慧可的思想。但至少在净觉心目中,慧可的禅法是与如来藏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根据《楞伽师资记》的记载,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皆依据《文殊说般若经》而行一行三昧,但在据传为五祖弘忍所作的《修心要论》[6]中有如下说法:

日光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举缘妄念诸见重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慧日,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7]。

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真心,妄念云尽,惠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归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自然见性[8]。

五祖弘忍的禅法的核心是守心,而此心是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之真心、净心义即佛性。此佛性为妄念所覆,如乌云遮日,若能守真心,则妄念消除,自然见性,如乌云散尽,朗日当空。最后的比喻原出《楞伽经》[9],明镜譬喻本来清净之佛性,而尘埃譬喻妄念烦恼。这里出现的磨镜之喻与敦煌本《六祖坛经》中出现的著名的慧能、神秀的心偈有密切关系。只是《修心要论》的说法与慧能心偈的意境不同,而与神秀心偈的说法相接近。

根据《坛经》所记载的开悟因缘,六祖慧能是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但随着敦煌本《坛经》的出现,流行本《坛经》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一般认为将《金刚经》视为从达摩到六祖代代相传的根本经典,是神会将其《金刚经》崇拜思想投射到慧能的传记和思想的结果,未必是历史事实。而慧能的思想特别是其佛性思想受到《涅槃经》的影响却是事实。慧能最初从隐遁生活中复出到广州法性寺听法,所听的内容即是印宗法师所讲的《涅槃经》,并由此引出著名的风动、幡动的故事。慧能并引用《涅槃经》的经文而发挥云:

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10]。

即从空性的立场出发,将佛性视为超越常与无常、善与不善等相对诸相的绝对的存在,并由此出发强调一阐提亦有佛性。关于一阐提是否有佛性的问题,《涅槃经》诸品的说法是有区别的,可见关于这一问题,在印度佛教中就存在着巨大分歧。慧能从佛性的绝对性出发,强调佛性超越世俗的善与不善,进一步明确了众生悉有佛性的命题。佛性说可以说是慧能的明心见性说的重要理论基础。

the theme of this website is mainly to promote chinese chinese culture.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this website. if your rights are inadvertently infringed, please write to inform us. this website will be blocked immediately or modified or deleted as required. contact the email address. amituofo7@vip.qq.com

comment q&a

related readings

饲养一只佛性龟感觉整个人都淡定下来了,可爱猪鼻龟养起来挺容易 饲养一只佛性龟感觉整个人都淡定下来了,可爱猪鼻龟养起来挺容易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达摩祖师圆寂后的超级灵异事件,谜案千年未解 达摩祖师圆寂后的超级灵异事件,谜案千年未解

拈花微笑与达摩东来 拈花微笑与达摩东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神光求法,跪在达摩面前不起来,一跪就是九年(宣化上人) 神光求法,跪在达摩面前不起来,一跪就是九年(宣化上人)

master yuexi: zen master yuexi replied: the master preaches the scriptures and says that buddha nature always adheres to its true nature without any change. buddha natur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essence. what kind of scriptures are produced? master yuexi: zen master yuexi replied: the master preaches the scriptures and says that buddha nature always adheres to its true nature without any change. buddha natur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essence. what kind of scriptures are produced?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照我解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那里还有什么迷悟?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照我解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那里还有什么迷悟?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

大安法师:佛性是我们本自具有的 大安法师:佛性是我们本自具有的

宣化上人:修道人为什么不能有情爱的思想 宣化上人:修道人为什么不能有情爱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净慧法师:达摩与明心见性 净慧法师:达摩与明心见性

可怕的邪YIN造就我总是轻生的思想 可怕的邪YIN造就我总是轻生的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开示和偈子 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开示和偈子

慧能大师:坛经·定慧品 慧能大师:坛经·定慧品

慧能大师的无相颂 慧能大师的无相颂

慧能大师:《坛经》中慧能“不识文字”的修辞意义 慧能大师:《坛经》中慧能“不识文字”的修辞意义

慧能大师简介_六祖慧能个人资料 慧能大师简介_六祖慧能个人资料

慧能大师: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慧能大师: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慧能大师:伍先林:试论慧能《坛经》对不二法门的运用 慧能大师:伍先林:试论慧能《坛经》对不二法门的运用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姚卫群: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梦参长老:学经得转变气质,转变行为,转变思想 梦参长老:学经得转变气质,转变行为,转变思想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郭耀华: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5 郭耀华: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5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张文良:一轮明月映天心——从谂和南泉 张文良:一轮明月映天心——从谂和南泉

周齐:主体意识与主体解脱的悖论超越之道——禅宗六祖的思想启示 周齐:主体意识与主体解脱的悖论超越之道——禅宗六祖的思想启示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宣化上人:若生出一种憍慢心,应该把憍慢的思想去了它。为什么呢? 宣化上人:若生出一种憍慢心,应该把憍慢的思想去了它。为什么呢?

湛如法师:道信禅师的禅学思想 湛如法师:道信禅师的禅学思想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事相之表达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事相之表达

大安法师: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大安法师: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法界法师:达摩初祖驾到 达摩祖师:法界法师:达摩初祖驾到

慧能大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五) 慧能大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五)

慧能大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二) 慧能大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二)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本来佛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本来佛性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切众生皆无佛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切众生皆无佛性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与去脉 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与去脉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梁代三大士:达摩、宝志公、傅大士 梁代三大士:达摩、宝志公、傅大士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达真堪布:正视自己的佛性 达真堪布:正视自己的佛性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8.佛性如水般清净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8.佛性如水般清净

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达摩以前中土禅学 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达摩以前中土禅学

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从达摩到六祖慧能 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从达摩到六祖慧能

临济义玄的心性思想 临济义玄的心性思想

临济义玄禅学思想述评 临济义玄禅学思想述评

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希运的禅学思想 希运的禅学思想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良价禅学思想 良价禅学思想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沩山灵祐的主要禅法思想 沩山灵祐的主要禅法思想

四种出世的思想

沩山灵祐及其禅法思想评述 沩山灵祐及其禅法思想评述

请问如何安住在佛性上? 请问如何安住在佛性上?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星云法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星云法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星云法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星云法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缺少佛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缺少佛性

[念佛回家]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论坛开通啦! [念佛回家]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论坛开通啦!

动物皆有佛性,戒杀护生获善缘善报 动物皆有佛性,戒杀护生获善缘善报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万物皆有佛性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万物皆有佛性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星云大师:佛性在那里 星云大师:佛性在那里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受害者思想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受害者思想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与禅法特色——纪华传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与禅法特色——纪华传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众生皆有佛性:贫女宝藏、力士额珠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众生皆有佛性:贫女宝藏、力士额珠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share on wechat

share qr code on wechat

scan the qr code to share on wechat or moments

link cop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