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2023-10-02 曹洞宗

曹山本寂为曹洞宗的创建者之一,他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价开创的曹洞宗基本理论。本文对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等理论及其机缘语句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指出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建立在以自性为唯一真宰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特征与南岳一系十分接近,表明直到曹山时期,曹洞宗仍然未改属青原。

曹山本寂(840—901)为洞山良价弟子,深明的旨,堪传法印,师资道合,妙唱嘉猷,使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曹洞一宗,卓然成立。此宗赖洞山创业,至曹山大成,故有曹洞之名。曹山继往开来之功,由是可见其一斑。

本寂,俗姓黄,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十九出家,二十五受具,咸通初往高安参良价,言问之际,默领玄旨,颇受器重。后盘桓数载,不违如愚,临行,师更授以《宝镜三昧》,以表传付。别师之后,先礼曹溪,后住抚州曹山,又居荷王山,主持法席二十年,参学之众,往来不绝,然心不附物,意无求荣,钟陵大王再三迎请,终无一赴。后终于山居,寿六十二,腊三十七。

一、以五位君臣和五相偈为核心的偏正回互说

曹山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开创的曹洞宗理论,他著有《五位君臣旨诀》、《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注释洞山五位颂》等,“排五位以铨量区域,无不尽其分齐”,使五位之说更加系统。

据《五灯会元》卷十三:

师因僧问五位君臣旨诀,师云: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即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师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曰:如何是臣?师曰: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曰:如何是臣向君?师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曰: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总无偏。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师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乃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曹山指出,虽言五位,其实以三位为本,一者色界,为事,为用,二者空界,为理,为体,三者兼带,理事双融,体用无滞,君臣道合,最妙最玄。三者既有分别,又无分别。从境界来论,兼带最高,空界其次,色界最低,然而虽然空界高于色界,臣从于君,子顺于父,却不能重体轻用,有理无事,若有空无色,有体无用,则落顽空,反成陷堕。故对于理事、体用、本末、空色,既不可昧其分别,又不可执其尊卑,迷其分殊则父子不分,宾主不辨,执其尊卑则有取有舍,陷于边见。故兼带最是难得,先德推尊,上贤莫识,欲得兼带,须不昧因果,不落有无。

曹洞宗从有分别到无分别,不昧两边,不立两边,与中观派从性空、假有到中道实相的理论相应,但中观派的性空是说自性空,并非实有空界,而且是从否定意义上立说,而曹洞宗则以本来无物为空界,是从肯定方面立论。曹山认为,己宗的宗要是直显真际,不落顽空。妙明之体,尽而非尽,无而非无,虽然无形无象,无思无为,却是不可毁伤,不得触犯,譬如君王,虽不离宫门,玉殿苔生,不治事,不受礼,却不敢不朝,有违则斩。力用是有,不离因缘,却又不借外缘,借亦不得,逢而不借,故有而不执,有而不执,故有而非有。不欲犯中,故不犯虚玄,回互旁参,虽非无语,却不得犯讳,不可说破,凡有所说,皆是回互,故有句而无句,有说而非说。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修行为本分事,须脚踏实地,深深海底行,不可虚浮,不必外眩,但自潜修即得。无身有事,即体无用有,体无即空界,本来无物,五蕴非有,用有即色界,有修有证,有位有功,体性空寂,而有弘法利生之用,此乃正理,若舍凡取圣,沉空守寂,直是好无,非但无身,亦言无事,以为如此方可悟道,其实转入顽空,陷于始终。

曹山复作五相偈,?偈曰: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白衣拜相,是说自下而上,布衣百姓,积功而升,喻修行悟道。积代簪缨,今时落魄,是说自上而下,世家士族,于今败落,喻本是佛种,今暂蒙尘。黑多白少,喻正中有偏。偈曰: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这一偈语与前偈似有颠倒, ?为正中偏,言君位,所说却是白衣臣相,?为偏中正,为臣位,所说却是君,当正位者为君,在兜率者为佛,而乌鸡雪上行是说黑上白下,皆与此相不符。子时即夜半,夜半正明,君王即位,诸道来贺,君臣之分已定,不可混之,故君上臣下,黑上白下,君重臣轻,黑多白少。⊙偈曰: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出水面,木马逐风嘶。白中藏黑,阳中有阴。用由体生,偏从正来,故用不碍体,偏不妨正。体用无滞,理事双融,故泥牛戏水,木马逐风,秋舞杨花,夏日结冰。冰炭相聚而共存,猫鼠一笼而无伤。○偈曰: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日将坠而未隐,月已升而初照,日月丽天,回互一个“明”字。日月并照,上下朗然,故纯白无黑,一切皆现。理事俱明,体用互显,法境相敌,宾主相见,事功到此,至于极端,然此皆有功之功,有用之用,未得无功之功,无用之用,也只是人天初果,渐修小道,不能速证道果,疾得菩提。●偈曰: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纯然一色,理事混然,君臣道合,上下和融,到此境界,释迦未晓,弥勒不知。此即兼带,为最高境界。

曹山以五相配合五位,只是进一步申明回互傍参之意,无论五相还是五位,以及君臣、爻相等说,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既不是汲引儒家之说,也不是杂取道家之术。若谓曹洞宗旁通外学,就不符合其本意了。

二、以三种堕说明执于分别之害

曹洞宗一方面强调分别说,注重宾主、偏正,反对无原则的盲目尚同的所谓平等,一方面又主张无分别,反对执著于宾主、偏正之说而而落于分别二见。故而曹山又立三种堕。据《五灯会元》卷十三:

稠布衲问:披毛带角是什么堕?师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师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师曰:是尊贵堕。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贵堕;若执初心,知有自己及圣位,故曰类堕;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时,摈却色声香味触法,得宁谧,即成功勋后,却不执六尘等事,随分而昧,任之则碍,所以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只是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岂况其余事邪?师凡言堕,谓混不得,类不齐;凡言初心者,所谓悟了同未悟耳。

所谓类堕,指发初心者,发初心,即《起信论》所说之始觉,虽觉非觉,悟同未悟,知凡俗之可厌,明圣位之可期,故舍凡执圣,二见炽盛,有等级类别之心,故堕于类见,本意莲台宝座,反成披毛带角。故厌凡求圣是初发心者易生之病,此种人执著于凡圣异类的差别,故分别心重,欲求圣位,反生陷堕,落入畜生一道。

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七:

僧举有人问香严,如何是道?答曰:枯木里龙吟。学云:不会。曰:髑髅里眼睛。后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云: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石霜云:犹带识在。师因而颂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其僧却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师曰:血脉不断。曰:如何是髑髅里眼睛?师曰:干不尽。曰:未审还有闻者无?师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曰:未审龙吟是何章句?师曰:也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香严义端为南泉弟子,石霜不知指的是百丈怀海弟子石霜性空还是道吾弟子石霜庆诸。枯木里龙吟,即体寂而用生,故寂而非寂,大有生意,体虽寂灭,顿现灵机。虽是枯木,血脉未曾断,生意自盎然。髑髅里眼睛,即由定发慧,身心寂止,如同髑髅之断绝情识,故尘翳皆尽,慧眼为开。是故肌肤尽脱,真性显露,体发皆枯,眼睛不干。石霜云犹带喜识,有未能净尽之意,故他书载曹山斥之为“老声闻”,并称喜识若尽,则消息不通,何以辨清浊、分宾主?看起来曹山赞同香严的说法,以为体寂非寂、用有非功、死中得活、回互旁通,不可拘泥失道。

曹山主张自性为唯一真宰,不可变易,得此主宰,佛祖不必求,业惑不须免,触处自由,任意东西。这种对自由的极端追求体现了曹洞宗的真精神,其他偏正回互之说不过是表达这一精神的曲折方式,不可但言其表,而忘其里,但重其肌肤,忽略其灵魂。

点赞 1

评论问答(1)

相关阅读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与去脉 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与去脉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临济义玄的心性思想 临济义玄的心性思想

临济义玄禅学思想述评 临济义玄禅学思想述评

希运的禅学思想 希运的禅学思想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良价禅学思想 良价禅学思想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沩山灵祐的主要禅法思想 沩山灵祐的主要禅法思想

四种出世的思想

沩山灵祐及其禅法思想评述 沩山灵祐及其禅法思想评述

星云法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星云法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星云法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星云法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念佛回家]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论坛开通啦! [念佛回家]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论坛开通啦!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受害者思想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受害者思想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与禅法特色——纪华传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与禅法特色——纪华传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心态决定思想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错误的思想引起行为的颠倒而错因果 破除邪见 错误的思想引起行为的颠倒而错因果 破除邪见

惟贤长老《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

佛教名词:【中道】-佛教中道思想 佛教名词:【中道】-佛教中道思想

悲智等运 严土利生——惟贤法师谈「人间佛教」思想

周一请吃素—素食令人头脑清晰、思想集中、脑筋灵活 周一请吃素—素食令人头脑清晰、思想集中、脑筋灵活

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 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贡献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贡献

道坚法师: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道坚法师: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思想和语言暗示出的能量,正在悄悄改变着你的命运 思想和语言暗示出的能量,正在悄悄改变着你的命运

老子的素食思想 老子的素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