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2024-08-29 受持三皈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录自《真假开悟》)

第一节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一、表相归依之义:1.初学佛者归依三宝时,应先归依表相三宝。表相三宝者即是世俗三宝也,依世间蕴处界身及相应法而说三宝故。世俗三宝者所谓:泥塑木雕,黄卷赤轴,剃发染衣。此有大小乘表相三宝之不同。

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宝,亦名归依表相三宝。所谓出世三宝者谓:释迦化身,四谛八正,证果圣僧。此唯小乘法中有之,即是归依二乘三宝。如是,义如文辞,有智之人思之可知,不作语译广解。

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之实证;如是闻法已,心爱乐之,愿欲随从修学,先行归依,犹未得证,是名归依胜义三宝之表相归依。胜义三宝者谓:法报化身,十度种智,大乘圣僧。此唯有大乘。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智故;僧宝中之大乘圣僧者,谓一至十地菩萨,以及等觉菩萨。归依此等三宝者,方是归依胜义三宝者。

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圣僧,谓之为胜义菩萨圣僧,即是初地至十地心;然出家之已证悟菩萨,亦属胜义菩萨僧。二乘法中之在家人,虽亦偶有证得四果者,虽可名之为圣,然犹不得名之为僧;以二乘菩提法中,必须舍世俗家而身披僧衣者,方可名之为僧故。大乘法则不然,譬如华严五十三参之初地至十地菩萨,多现在家相,少现出家相;非为不能舍离贪欲、名闻、眷属、财富,实乃因为一切种智妙法之亲证者,皆须在此中修学实证故,若离世俗烦恼则不能发起一切种智之亲证因缘故,则无一切种智妙法可证故;亦为求断习气种子,以在家相为之,多有逆增上缘,故易于地地修除烦恼障中之习气种子。

初地以上在家菩萨云何亦得名之为僧?此因初地以上菩萨皆是经中所言「生如来家,是真佛子」之菩萨故;既名真实佛子,当然摄属圣僧,不论身现出家相或在家相。除大乘法中一至十地菩萨以外,别无在家人可名圣僧。此如 释迦在 燃灯佛为其授记成佛时,亦如大乘经中起首之在家菩萨等,亦如弥勒、文殊、普贤、维摩诘、观音、势至等,虽现在家相,头戴天冠、身着宝衣、胸佩璎珞、身有种种宝物庄严,迥异出家圣僧,然皆同得名为圣僧;故于大乘一切种智妙法中,但得入地,皆成佛之真子,名为生如来家、住如来家之真实佛子;既是真实佛子,即不论其为在家身或出家身也;意谓:纵使出家为僧,若未悟入诸地中,仍非真实佛子,唯是表相佛子尔,唯除证悟而入诸地。非唯《大方广佛华严经》之诸种译本中皆如是说,其余大乘经中亦皆如是说;故说初地至十地之菩萨,不论身现出家相或在家相,皆是大乘法中之胜义菩萨圣僧。在家人而名为菩萨圣僧者,谓必须大乘别教法中之诸地菩萨,方有在家相之胜义圣僧也;若是未入地,则唯有出家人可谓为贤位僧,在家人虽已悟入般若而入菩萨数中,可名大乘通教圣人,然于未入地之前仍不得名之为僧也,唯除已入诸地。于二乘法中则唯有在家圣人而绝无在家僧也,非是菩萨故,不证道种智故,未受声闻比丘、比丘尼戒故。如是应知。

平实出世弘法度众以来,每见少数出家法师,从在家居士受学已,便自矜于凡夫僧宝身分,不肯以师为师,独认世尊为师,而不知其学法授法之师本是其亲教师,不知世尊是事相上之最后归依师,而亲教师是学法教授师,俱为其师,不知不解其中分际,故其知见已经产生偏差。有智之人则不如是:身虽出家已,仍须归命于胜义三宝故;诸多在家身相之地上胜义僧,亦是自己所应归依者故,每日顶礼归依之观世音菩萨等六大菩萨亦是在家身故。不可因为诸多在家身相之地上菩萨为令众生崇隆三宝而故意贬抑自身,为诸阿罗汉顶礼作揖,故意令众生忽略自己之圣僧身分,便只见表相而轻慢于在家相之等觉菩萨 维摩诘、 弥勒等。当知大乘诸地菩萨往往以最尊贵之身,而行最下贱人所不愿为之事;是故为度二乘定性声闻得入大乘法中, 维摩诘居士乃以等觉位之尊贵身份,头顶礼拜诸阿罗汉,令世人不敢轻视二乘罗汉,藉以崇隆表相三宝。

然彼等阿罗汉若回心而入大乘别教法中,则唯能入住六住满心位中,要待亲证第八识实相心,发起般若根本智时,方入大乘别教第七住位中;其慧解脱果固然同于初地满心菩萨,或者俱解脱果同于六地满心菩萨,然其般若智慧仍在七住位中,距离等觉位实遥;莫道等觉位,欲入初地已极遥远,要须再历几近一大无数劫之后,方得入于初地心位,方能获得初分道种智也。是故不定性之二乘圣人回心大乘之后,仍应以初地至十地菩萨为师而修学佛法;乃至无诸地在家圣僧时,仍应以未入地之在家菩萨为师、受学正法也,岂况能受等觉菩萨 维摩诘居士之礼拜供养?无生法忍未得未证故,定性二乘罗汉对于七住位之根本无分别智尚未得证故。诸大、小阿罗汉如是,更何况是仍在凡夫位之表相僧宝,而不肯归依大乘出家、在家之贤圣僧?而不肯归依出家、在家之大乘胜义圣僧?

能如是深解般若修道次第正见、能行如是行之诸地菩萨,则可名为菩萨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也;能以如是知见而亲证大乘真见道智慧者,则可名为菩萨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也,初不论其出家抑或在家也。若是执着出家身相,不肯以诸地在家菩萨为师,不肯以证悟之出家、在家菩萨为己师,唯认早前为自己削发出家之未悟凡夫僧为僧宝及师,则是无智之人也。是故汝紫莲心海应当要以先前为己剃度之凡夫僧为师,更应以教授证悟法门与汝之在家亲教师为师也,否则即是慢过慢之尚慢人也,亦是无智之人也。何以故?谓彼为汝削发之出家凡夫僧,仍在凡夫位中,而可认之为僧;此诸亲证地上无生法忍智慧之在家胜义圣僧,以及教授自己证悟法门之在家亲教师,对自己修证般若之法益更为巨大,能令自己亲入菩萨数中,亦能摄受自己得不退转于大乘无生忍,其恩更高广于剃度师无数倍,其恩深厚、不可为喻,云何不可认之为师?

而身现在家身相之诸地菩萨,般若证量极高,非汝紫莲心海所能臆想;又是大乘胜义僧宝之列,忝在大乘菩萨胜义僧中,更是地上圣者,远高于为己削发之出家凡夫僧宝师父;汝之剃度师尚且须恭敬礼拜恭养于诸地在家相之圣僧,尚须礼拜恭敬于教授证悟法门与汝之在家贤位菩萨,汝云何可以对之生慢?对于凡夫位中的剃度师,汝尚且应尊重供养,而于剃度师尚且应归依礼拜受学之在家胜义圣僧及在家相之贤位亲教师,云何身分更低于剃度师之紫莲心海自己竟不肯归依之?竟大胆公然诽谤之,世间岂有如是颠倒之人?此诸胜义贤圣僧等实义正理,具见于华严善财大士五十三参之中;是故,对于归依实义僧宝之真实义,对于欲实证佛法般若之佛弟子众,都应当有所了知,以免自障己道。

犹如善财童子,一世游尽普贤身,而成十地法王、等觉菩萨,岂非尽以一切有修有证之人为师之后,方能达成?于其参学过程中,已入初地之时,尚且仍以一切曾传授正法给自己之在家贤位菩萨为师;乃至进至八、九地时,亦仍不敢轻于一切在家身相之诸地菩萨,一一头顶礼拜而受学之,亦恭谨忆念感恩初学时之三贤位中一切在家出家善知识;衡之于汝紫莲心海现今自己凡夫僧之身分(已退失菩提故为凡夫身),岂不能如是效行而令自己获得大利?汝是出家为僧之人,本是为法出家,不是为僧衣身分而出家,不应无智若此也,此是平实专为紫莲心海沙弥所言之诚挚言。自古以来,诚恐招致出家大众反感,无一在家菩萨愿公开言之;平实今见汝造最严重之地狱业,悯汝之故为尔言之,愿尔听之,速除表相崇拜之不正心态,方能真实为己求利,方能速即公开忏悔而灭重罪,则非唯能利汝此一世,亦能利汝未来无量世也。

且观吾人所最熟知之七大等觉菩萨: 文殊、 普贤、 弥勒、 观世音、 大势至、 维摩诘、 地藏王,现出家相者究有几人?而诸少数崇拜僧衣之声闻心态出家法师,每日头顶礼拜恭敬之,竟未省觉此诸等觉大士多现在家相。《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中之菩萨,始自初信位,末至等觉位,亦唯有五参善知识现出家相,而且多在三贤位中,所参学之地上菩萨圣僧,难得见有出家圣僧;智者由此以观,知过半矣! 又:诸地菩萨大多于无量劫以来,世世出家难计其世数;然而后来为消除习气种子故,入地以后大多故意以在家身而弘扬佛法,欲藉此一身相而令众生不生尊重,轻蔑鄙视于自己,而自己则将渐次习惯于此,心都不动;如是二大阿僧祇劫以消除习气种子,方能速得清净,否则即难速除习气种子也。彼等于此前一大阿僧祇劫以上时间中,世世所现出家身相之数,难可计数,绝非现今汝紫莲心海初始出家之身所能比拟者;吾人何得以现今一世初出家之身相,轻鄙彼等舍离无量世出家身相之诸地在家相菩萨?如是深义,岂是初悟浅智之汝所能思之?

二、实义归依之义,谓须亲证法性;如是归依三宝者,方是实义上之归依三宝也;非唯信不退故,亦是证不退故。于二乘法而言,必须实际观行,确定离念灵知心为虚妄法,为依他起性心,如是而断我见、断三缚结,即是初步之实义归依出世三宝,已对声闻教之 释迦佛生起证信故,已对声闻教之解脱法义生起证信故,已对声闻教中之出家圣僧生起证信故,是名声闻教中之实义归依也,名为出世三宝之实义归依。乃至不论在家、出家而证得二果、三果、四果者,皆是出世三宝之实义归依者;唯彼等在家而证果者,皆因不现僧宝相故不受供养、不以住持三宝自居尔,然不得因其在家身相便言其非为二乘圣人也。

于大乘法中之实义归依者,亦谓须有实证,然后始能真正归依于胜义三宝也,譬如:《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云:【尔时平等行梵天婆罗门大婆罗子,白文殊师lb n=0080b18/

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云何优婆塞归依佛、lb n=0080b19/

归依法、归依僧?」答言:「善男子!若优婆塞不lb n=0080b20/

起二见;云何名为不起二见?谓不起我见,lb n=0080b21/

不起他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lb n=0080b22/

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优婆lb n=0080b23/

塞归依佛、法、僧。复次善男子!若优婆塞不lb n=0080b24/

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优婆塞lb n=0080b25/

归依佛。善男子!若优婆塞不分别诸法,不lb n=0080b26/

戏论诸法,是名优婆塞归依法。善男子!若lb n=0080b27/

优婆塞信『无为法僧』,而不离有为法、信无为lb n=0080b28/

法,是名优婆塞归依僧。复次善男子!若优lb n=0080b29/

婆塞不见佛、不见法、不见僧,是名优婆塞归lb n=0080c01/

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此即是证悟实相心之后,归依胜义三宝之境界。

语译如下:《《「文殊师利!如何是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文殊菩萨答言:「善男子!如果优婆塞不会生起两种见解;如何是不起两种见解?这是说,不生起我见,不生起他见;不生起我见,不生起佛见;不生起我见,不生起法见;不生起我见,不生起僧见;这就是优婆塞归依佛、法、僧。复次,善男子!如果优婆塞不以佛之色身而观之为佛,不以佛之受想行识而观之为佛,这就是优婆塞归依佛宝。善男子!如果优婆塞不分别诸法,不戏论诸法,这就是优婆塞归依法宝(编案:转依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不分别诸法之境界)。善男子!如果优婆塞信受无为法中的僧宝,而能够不离有为法而信无为法,这就是优婆塞归依僧宝。复次,善男子!如果优婆塞不见佛、不见法、不见僧(转依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不见有佛法僧),这就是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此谓优婆塞、优婆夷归依三宝时,若欲超过表相归依,而入实义归依之列,则须能通般若真义;欲通般若真义,则须亲证法界之实相;所谓亲证法界之实相者,即是亲证万法根源之心体,即是阿赖耶识也!证得阿赖耶识心体者,即能现观所应转依之真如法性也;真如则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如所有性」也。上来所举般若经文所说归依者,即是此理。如是,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者,现见阿赖耶识心体离见闻觉知、离一切六尘万法,无我亦无人,无我亦无佛,无我亦无法,无我亦无僧,何况能有三宝可见可得?如是归依于第八识心体之清净真如自性,则如此段般若经文中所说:无我、无佛、无法、无僧,如何尚有所归?现见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皆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故,都以如来藏为体故。如是归依如来藏、归依自性三宝者,实无任何一法而可归依。于如是无所归依之智慧境界中,却以无常有为之身心归依胜义三宝者,方名实义归依。如是实义归依已,无妨转入表相三宝中,而为众生宣示表相三宝之归依;无妨转入表相三宝等表相中,而度众生同入如是无所归依之实义归依境界中。能如是者,是名实义归依。

由是实证之缘故,不妨和光同尘,处在五浊恶世六尘之中,舒手接引未悟众生,同游佛法般若大海;此时则亦无妨同时归依大乘胜义三宝,所谓「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如是归依三宝者,方是般若经中所说之「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不离有为法而信无为法」;如是之人,无妨以 毗卢遮那世尊、 卢舍那世尊为究竟归依,为究竟师,而又无妨以胜义僧宝中之诸地菩萨乃至未入地菩萨为师,岂可因凡夫身已披僧衣之故,便不以胜义僧宝身分之根本上师为师?岂符佛法正理?是故,悟后非唯归依自性三宝即可,以证悟之时道果犹未圆满故,只是初入佛法内门故,尚须依止上位之大乘胜义僧宝,亲近修学增上慧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故。万勿自作聪明而生慢心,否则恐将因为事相上之私心不遂故,引生谤法及谤贤圣之恶行,成就诽谤大乘胜义僧之大恶业,犹自以为是在护法,则舍寿后一切皆失,何等可惜!

归依表相胜义三宝之后修学正法时,亦莫寻求他人明说阿赖耶识所在之密意,否则将如同今时之杨、蔡、莲等退失之人一般,由于般若实智之不能转转胜妙,而错以毁法作为护法。更将恶行毁辱根本上师,作为对根本上师传授无上正法恩德之回报,成为欺师灭祖、谤法毁佛之大恶业者,人天之所难容。

复次,悟后切莫依止或亲近恶知识,否则将被恶知识所转,而与彼等一般,错将退步认作进步,错以毁法作为护法。恶知识常以如是语劝人:「以法为师。」以法为师一语虽是真实语;然而以法为师时,究竟应当以错误之法为师?或应以真实之法为师?则是一切倡言以法为师之人所应详审探究者,绝对不可随于恶知识之言,错以谬误之法为师,否则即是愚痴无智之人也。是故一切佛门四众皆应以正法为师,莫以恶知识偏斜知见所说之法认为己师,莫以自己误解经论后之偏邪知见为师,否则为害之大,难以思量也!

何谓恶知识?谓以自己所想妄解,称言是经论之意旨;复将他人完全符合经论之批注,颠倒说为不符经论,而劝他人依止误会后之经论自修,而劝他人以不能如实知解经论之知见而说为回归经论,而教人如是自修者;如是心行颠倒而说而行者,悉皆名为恶知识也。 又:作诸妄解经论意旨之说以后,托言自己妄解之说法皆是经论原意,却不肯将其对于经论之申论如平实一般公开批注说明,令世人了知;或不肯将其对经论之申论落于文字上以利众生,而谎言欺瞒众生,诽谤他人对经论所作之正确批注为有错误之批注,而倡言一切回归经论,皆是恶意笼罩他人之恶知识也。 又:公开申论或落实于文字上之后,明显违背经论真实义,成为断章取义、断段取义、乃至更严重之断句取义,而被他人所述正理与教理公开评破者,则证明彼申论经文论文意旨之人,皆是错解经论实义之人,则知彼等诸人亦皆是恶知识也。

第二节 真如为究竟归依处转依第八识之真如性灭阿赖耶

第八识心体自住之真如境界,方是究竟归依处,名为转依真如法性,此是大乘菩提中所说之转依处故。《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lb n=0244a25/

界经卷下》佛云:【文殊师利!真如lb n=0244c16/

者,彼处非有为、非无为、无二法。若非有为、非lb n=0244c17/

无为、无二法者,是真如。文殊师利!言真如者lb n=0244c18/

彼实际,言实际者彼不异,不异者彼「未来真lb n=0244c19/

如」;言「未来真如」者即是不异,言不异者彼lb n=0244c20/

即真如。言即真如者,彼非「常不真如」(离念灵知心则常不真如);言非「常lb n=0244c21/

不真如」者,彼不染不净(即是因地真如阿赖耶识);言不染不净者,彼不lb n=0244c22/

生不灭;言不生不灭者,彼涅盘平等;言涅盘lb n=0244c23/

平等者,彼不在世间、不在涅盘;言不在世间、lb n=0244c24/

不在涅盘者,彼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言非lb n=0244c25/

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者,彼非下、非中、非上;言lb n=0244c26/

非下、非中、非上者,即是如来。言如来者名为lb n=0244c27/

实语,言实语者名为真如,言真如者名为如lb n=0244c28/

实,言如实者名为我,言我者即是不二,不lb n=0244c29/

二义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名为觉,觉者入三lb n=0245a01/

解脱门智;智者入三世平等一切法智,言义lb n=0245a02/

者于一切法无差别义,义者无名、无言,不可lb n=0245a03/

说。】

语译如下:《《「文殊师利!我所说的真如,在真如『所在』之处,非是有为,亦非是无为,亦无有为与无为二法。如果不是有为,也不是无为,也没有无为与有为二法者,这就是真如。文殊师利!我所说之真如者就是那个实际,所说实际者与有为、无为不异,与有为无为不异者,那个实际即是『未来果地的真如』;说『未来真如』者即是不异有为无为二法,若说为不异者那个不异的即是真如。所说即是真如者,那个真如不是『常常不真、不如』;说不是『常常不真、不如』者,那个真如实际不染污也不清净;说不染污也不清净者,那个真如是不生不灭的;说不生不灭的真如,祂是涅盘而且平等的;所说涅盘与平等者,那个涅盘平等的真如,祂不在三界世间内,也不在无余涅盘境界中;说不在三界世间内,也不在无余涅盘境界中的话,那祂就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现在;说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现在的实际、真如,祂就不是下、中、上;说不是下、中、上三者的话,那就是如来了。所说的如来,名为实语;所说实语者名为真如,所说真如者名为如实,所说如实者名为真实之我,所说真实之我者即是不二,不二的真实义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名之为觉,觉悟菩提者即是进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的智慧。有智慧的人就进入三世平等的一切法智慧境界中,所说真实义者是说于一切法都没有差别的正义,这个正义者没有『名』之相,也没有语言相,是不可说的。」》》

释义:1.因地真如即是阿赖耶、异熟识心体,果地真如即是无垢识心体。此段经文中说,真如非有为亦非无为,因为真如以阿赖耶识为体故,必须在阿赖耶识心体上才能显现故,才能观见故;若离阿赖耶识心体,则永无真如法相可以观见故,亦无真如法性存在故。然而因地真如性相,并非唯凭阿赖耶识心体便可独自显现,要须藉缘方能显现,要须藉缘方能由吾人所观见、所亲证。此谓阿赖耶识心体不能独现真如性之法相,要藉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之意根与五色根,才能显现;亦须出生了七转识的吾人见闻觉知心及心所法等,吾人方能观见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真如性之法相。是故此段经文中说,真如不是有为、不是无为,亦无二法;但是却又不离有为、不离无为,与二法同时同处。由此可知真如即是识之实性,既是识之实性,焉能反过来出生识体?岂有斯理?故知杨、蔡、莲等人所说「阿赖耶识心体从真如出生」之说法,与般若系列经中佛说完全颠倒,成为颠倒知见。颠倒知见所说之理,则不可归依。

2.此段经文所说之真如性,方是学佛人之究竟归依处,此究竟归依却是以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为体;如是归依真如者方是究竟真如之正义。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虽是真如之理体,然而阿赖耶识心体中尚有执藏分段生死法种之集藏性,心体虽净而种子不净,仍非究竟归依处;是故证得阿赖耶识心体之别教贤者,不应随于阿赖耶识心体之阿赖耶识性而流转生死,而应归依自己悟后所现观之「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之真实不坏金刚性、如如所有性」,如是转依识体自身所显之真如法性,名为转依不退而归依真如者。

二乘圣者回心大乘而修大乘般若正法,后来悟得第八识心体所在时,名为证得异熟识;证得异熟识心体时,虽已是能出分段生死之解脱者,但仍不可归依此异熟识心体,因为此异熟识心体中,尚含藏着异熟生死种子故,犹有烦恼障中之习气种子须待修除故;须以此异熟识心体所显现之真如自性为归依,归依此第八识心体之真如自性已,次第进修而得通达入地,次第进修而得断尽习气种子,而得断尽无始无明随眠,究竟断尽异熟无记法种,发起四智,成就佛地清净法界,方以四智心品及清净法界等五法具足,而号称无垢识以五法为身、证得佛地法身;是名为定性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而证真如,是名二乘无学圣人归依真如者,而此真如仍是第八识心体之所显性,即是识性,是故《唯识述记》中说真如即是第八识之相分。

如是,证得阿赖耶、异熟识心体之时,即能现观此第八识心体之真实不坏性,及于三界六尘悉皆如如不动之自性,是名证真如之圣者,不论是二乘无学回心大乘证悟异熟识心体而证真如,抑或别教中直往进修之菩萨证得阿赖耶识心体而证真如,皆是别教中所说三贤位之贤人;尚未通达而不能成就初地心之无生法忍故,不得名为别教圣人,唯能同时名为通教、声闻教圣人。要须通达见道位中二种见道所应证知之般若实智以后,方可名为别教中之圣人也,否则终究只名声闻教、通教之圣人,仍属别教中之贤人也。如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清净性相,方是证悟菩萨之究竟归依处;然而此一究竟归依处,却是依第八阿赖耶、异熟识心体而有,非离第八识心体而有真如可知、可证、可归依故,亦非离无垢识而有佛地真如可知、可证、可转依故。真如既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所显性,岂可转身返生第八识心体?杨、蔡、莲等人所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心体,故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者,岂有正理可言?而无智之人信之,共同以谤正法,成就大恶业,诚可怜悯!

因地第八识心虽亦恒有真如自性恒存不灭,不断显现真如法相,然而仍非究竟之归依处,只可作为暂时之归依处;修至佛地时,心体中已无异熟无记法种,必定全部属于善净法种故,如是佛地第八识心所显之真如法性,方是究竟归依处。佛地之真如性,则是以无垢识为体,以无垢识之阿陀那性而执持佛地报身、应身、化身、一切善净法种,显示佛地法身,方名究竟归依处。然而未来佛地真如之无垢识心体,其实仍是现在之阿赖耶识心体,并非二心,是由现在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渐次净除二障种子随眠之后,转变其性而成功者;是故阿赖耶识心体及其所含一切种子之智慧,方是究竟正法,即是此段般若经文之真实义,是故真如性相全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其体故。

有经为证:《大宝积经大乘十法会第九》佛云:【一切法不生,真如性lb n=0153b10/

故;一切法不灭,以无生故;一切法无作,以无lb n=0153b11/

作者故;一切法如虚空,以无染故;一切法寂lb n=0153b12/

静,体性无染故;一切法离垢,离一切垢故;一lb n=0153b13/

切法永灭,以本灭烦恼故;一切法无色,不可lb n=0153b14/

见故;一切法离心意意识,以无身故;一切法lb n=0153b15/

无住灭(编案:此段经文「住灭」或疑为「生灭」之误,唯查《大正藏》及《乾隆藏》,均作住灭,今仍依经文原文)一切阿梨耶故。】

语译如下:《《佛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都是真如性的缘故;一切法不灭,因为本来无生故;一切法无作,因为一切法中没有真实能作者故;一切法如虚空,因为一切法本无染污故;一切法寂静,因为一切法的体性无有染污故;一切法离垢,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污垢故;一切法永灭,因为本来就已灭除烦恼的缘故;一切法无色,因为一切法都不可见故;一切法离心、意、意识,因为一切法无身故;一切法都没有生灭,因为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的缘故。」》》

只因为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所出生的缘故,都摄归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心体,所以才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无作、如虚空、寂静、离垢、永灭、无色、离心意识、无住灭。因为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心体的局部体性,都摄归阿赖耶识故;若菩萨证悟阿赖耶识心体之后,已得安忍于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之真如法性,而不退转、而不再于此心外别求他法为真如者,则知如是意;若退失此法而不得忍者,于此般若正理则将永远不能通达也!

既然一切法即是阿梨耶识,转依阿梨耶识之真如自性而归依时,从阿梨耶识心体之离见闻觉知等真如自性而观,迄无一法可得,何况能有佛法僧三宝?何况能有「作与无作、有为与无为、寂静与丛闹、垢染与清净、有色与无色、出生与灭失」等法之可言者?以一切法中都能显示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故,说一切法不生乃是因为真如所致而言说者,因为一切法皆是阿梨耶识故。

既然一切法以真如为究竟归依处,而真如则须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归,由阿赖耶识心体及其所含藏之生灭门种子流注等,方能显示真如性相;如是现观一切法中之第八识真如性而转依之,方能次第进修而转阿赖耶识心体为异熟识、无垢识,最后成就究竟佛道。故说一切佛法以阿赖耶识为体,故说一切染净诸法以阿赖耶识为体,真如亦摄在一切染净诸法中故。由是缘故,学大乘法者,当以阿赖耶识心体及一切种子之证知,作为佛教之正法,异此则无真如可证故,异此则无任何佛法可修、可证、可知也。

由是缘故,说阿赖耶识之集藏生死体性应加以对治,应灭除其阿赖耶性,是故方便称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然是指灭除阿赖耶识心体中之执藏生死种子,改名为异熟识,名为「灭阿赖耶识」,非是灭除阿赖耶识心体也,阿赖耶识心体永远无法可灭故,有根本论为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开示云:【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lb n=0581c04/

摄诸行境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lb n=0581c05/

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lb n=0581c06/

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lb n=0581c07/

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lb n=0581c08/

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lb n=0581c09/

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lb n=0581c10/

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lb n=0581c11/

转依故。】

语译如下:《《复次,修大乘般若法义之观行者,因为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的种种身口意行的境界故,总摄彼种种诸行,而于阿赖耶识中之十八界法等,经由观行而分析为一团、一积、一聚;观为一聚之后,再由「缘于真如境界之智慧」的修习,一再的修习这种「缘真如的智慧」的缘故,而得转依真如性相;如果后来能够转依而无间断,不再使得一念无明中的「起烦恼」的种子现行了,就应当说这个人已经断了阿赖耶识,由于这个「断阿赖耶识」的缘故,应当说已经断除了三界中的一切杂染。也应当知道:转依真如智慧的修习而成就的转依,由于与阿赖耶识心体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相违的缘故,能够永远的对治阿赖耶识的阿赖耶体性。又因为阿赖耶识心体的阿赖耶性,其阿赖耶体性是无常而可灭除的缘故,所以阿赖耶性对分段生死种子有取受性;转依真如性相以后,灭了阿赖耶识性以后,则所转依之异熟识之真如性,是永远如是不变的常,已经没有分段生死种子的取受性;这是说,必须是缘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境界来作为圣道,才有可能转依成功的缘故。》》

转依之法体,既然仍是原来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由于转依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相,努力进断一念无明烦恼而转灭生死种子之集藏性,对治和消灭了集藏分段生死种子的取受性以后,改名为异熟识,名为灭阿赖耶识、断阿赖耶识:断灭阿赖耶识之分段生死种子的取受性。然而如是言灭、言断者,只是断其阿赖耶识性,断其分段生死种子的取受性,非是断其心体也,由此当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

复有根本论之随后论文为证:【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lb n=0581c18/

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其识体虽然仍旧常住而不灭,但是)犹如变化。所以lb n=0581c19/

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lb n=0581c20/

取(受性);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lb n=0581c21/

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受性)。】既言其识体自身仍然常住而不坏不断,但因使其心体内含之种子转变清净而称说犹如变化,则知其体仍住,否则云何而言「犹如变化」?否则转依又是转依什么?由是故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

复次,根本论卷八十 弥勒圣尊开示云:【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lb n=0748a15/

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lb n=0748a16/

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惟,唯正思lb n=0748a17/

惟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lb n=0748a18/

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lb n=0748a19/

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lb n=0748a20/

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lb n=0748a21/

若干达缚、若紧gaiji cb=CB00178 des=[木*奈] nor=奈 mojikyo=M049171 mofont=Mojikyo M109 mochar=6ADE奈/gaiji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据此论文中说,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已,灭尽前六识;复因异熟识舍所依止之色身五根及意根故,诸转识七转识不复出生,如是名为无余涅盘;无余涅盘中「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当知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之异熟识心体也,此清净法界不可说是真如故,真如非是心体故,若非心体则须依于心体方得存在故,真如亦只是第八识心体之清净识性故。由此论文实义,亦可证实阿赖耶识心体是金刚性,是常住不灭之法也。此即是转依生空真如也,方便名为证得生空真如也;证得生空真如者,不必证取第八识心体所在,但只断除我见与我执即名已证生空真如故。

复次,根本论卷七十七 弥勒尊佛开示云:【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lb n=0728a24/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lb n=0728a25/

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lb n=0728a26/

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lb n=0728a27/

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lb n=0728a28/

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lb n=0728a29/

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三者lb n=0728b01/

;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lb n=0728b06/

识及缘灭识;九者。】所谓出世识者即是第八识也,即是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也,经论皆说前七识不能出三界而存在故,皆说灭除七转识已方成无余涅盘境界故。由此即知出世识即是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无垢识,由此可以证实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不灭之法,方能出于三界境界而独存故。复次,缘灭识者即是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也,除此心体以外,别无他心具有能缘灭尽十八界法境界之功德,皆具有有记性或有覆性故,不能缘于无记无覆性之无余涅盘境界故;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之异熟识心体,恒住无覆无记性中而又永不改易其无覆无记性,方能缘于万法永灭之境界而独存故;由此亦可证实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正是出世识故,亦是缘灭识故。何故阿赖耶识心体具有出世识功德?具有缘灭识之功德?谓此第八识心体永远皆住于真实如如之自性相中故,永远保持其无覆无记性故,唯除成佛后出生了大圆镜智而成为纯善净性。如是,三乘圣者俱皆必须转依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相而归依之,方名究竟归依也。

真如虽是一切学人乃至诸佛之究竟归依处,然而真如不可证,必须假藉阿赖耶识心体而证得,真如无实体故,唯是识体之所显性故,唯是第八识所显示之本来自性清净法相故。是故欲证真如者,唯有求证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由心体自性之观察而得证知真如法性;真如唯能于第八识心体上显现故,只是识性所显故。由是缘故经论中说真如不可作、不可证;以是义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三十九》佛云:【善现当知:真如无尽、无灭、无断,不lb n=0741a02/

可作、证;若菩萨摩诃萨于真如如是学,是学lb n=0741a03/

一切智智。】如是可知真如只是识之实性,是识性所显,不具有出生他法之实体性,绝无能生他法之实体性,亦无任何一法可作真如,是故佛说真如不可作;又因真如只是依第八识心体之真实性与如如不动性而假名施设,离第八识心体则无真如可以证知,不能单独实证真如,必须亲证第八识心体,而于第八识心体上证知,是故佛说真如不可证,谓真如不可独证也,必须于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识性上观察亲证之。

识体显示如是真实常住不坏而又如如不动之自体性,菩萨若不转依之,而依识体所藏之阿赖耶性、异熟性种子而住者,即永不能成佛;若欲成就究竟佛道,必须转依识上所显示之识体真如性相,渐次修除阿赖耶识性,进而修除异熟识性,然后始成佛地无垢识,则显出佛地无垢识之真如性相,方得名为亲证佛地真如者。而佛地之真如性相,则是究竟归依处,是故说真如方是究竟归依处;如是归依者,其实仍是归依本心无垢识,无垢识则须以现在之阿赖耶识转净二障而成其功,仍是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无垢识体永无坏灭之时,故说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坏,是金刚身。是故不可效彼杨、蔡、莲等诸人之愚痴心行,大胆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不可诽谤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否则即是诽谤真如为生灭法,真如唯是识性故,是识所显故,识体若是生灭法者真如必成生灭法故。

更新于:22天前

点赞

相关阅读

第047集 归依已应求证悟 詹正墩老师 第047集 归依已应求证悟 詹正墩老师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索达吉堪布:这种是会破归依造重业的行为,不要做! 索达吉堪布:这种是会破归依造重业的行为,不要做!

实义菩萨(30种) 实义菩萨(30种)

没有法师作证明,在佛像前自行归依可以吗

达真堪布:明确目标次第修法入相续具实义 达真堪布:明确目标次第修法入相续具实义

13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4~7节 13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4~7节

12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1~3节 12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1~3节

佛教正觉同修会通讯归依报名作业流程 佛教正觉同修会通讯归依报名作业流程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归依和不归依的差别 建议在佛门外徘徊的人看一下 归依和不归依的差别 建议在佛门外徘徊的人看一下

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归依就是空话 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归依就是空话

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否则归依就是空话 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否则归依就是空话

印光法师答:念佛的究竟实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