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集 有关“念佛”的几个问题

2024-02-13 学佛释疑二

章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几个性质类似的问题。

首先,有人问说:不念佛号,从无心无念处下手,请问这样能够成功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谈谈说什么叫作无心无念?千万不要误会!因为很多人把一念不生错以为是无心无念。当然,一念不生也可以是一个方便的称谓,而其实一念不生是有它的一些层次差别,这里就先不谈它。也许只是因为当时没有反观自己的存在,就只看到一个空无的境界,然后就误以为说此时自己是无心无念。一者是对心、念的错会,或者是说没有遇到真正能够为学人说明的善知识,只好说自己乱认一通,所以就有无心无念的名相出现。假如你真的是有无心无念的境界现前了,请问:那是谁了知那个无心的状态?还是每一个人的我。那不就是心了吗?所以还是有心,而且还是意识心;只是说意识心所面对的是相似一个空无的境界罢了!而意识心如何能够了知境界?也是因为后后念心与前前念心面对境界而互相加以比较之后,能了别境界的差别相,它就出来了。所以正当无心无念的时候,其实是心念具足,何来无心无念的这一种说法?那其实仍然是意识心在了别某一个境界罢了!

现在回头来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与念佛的目的是不是有所关联?你要从无心无念处下手,所为何事?是要参禅呢?是要修定呢?还是要求生西方净土?一般人无非就是这三种目标。可是我要说一句是:假如用这种无心无念的方式,面对前面所说的这三种目标,只恐怕都很难达成!为什么这么说?先来说参禅好了,参禅的目的是什么?单单说禅门初关的明心就好了,既然叫作明心,表示说是有一个心要去明啊!那要明白什么?当你一眼看到祂以后,你就明白说:这个心跟其它的心是不同的!那其它的什么心?其它的妄心七转识。你要不要去了解这个七转识?因为一共有七个转识,也就是说有七个妄心,那祂们到底在哪里?体性又是什么?又为什么是虚妄的?这一一都得要去明白、都得要去确定。而且,还要去了知说那第八个心也就是第八识祂的体性,之后你才能够下手去找祂。要不然就像某一个人叫某甲去找一件东西的时候,既没有交代说那个东西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等,请问:要叫某甲怎么去找?总不能说要某甲到大街上去喊说:东西啊!你在哪里啊?可是那个东西偏偏也没有耳朵、也没有嘴巴,你要它如何听得见?乃至可以回答说:我就在这里啊!参禅的状况简单而言就好像是这样,所以不适合进入无心无念的状况来达成此一目标。

那么可以用这个方法来修定吗?我觉得也不适合!一般人总以为修定就是要求一念不生,可是不知道说四禅八定的前四定也就是说初禅到四禅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作四静虑;换句话说,初禅乃至四禅这四种定,是需要以静虑的方式来达成的。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清净的状态之下来作思惟观察,所以才会有止观的名相;而有时候止通于静、观通于虑,那怎么可以一昧的把自己造就成一念不生而想要成就禅定?又加上说止观的分寸是如何?那又是另外一个层面了。而这些都得要在真正的善知识教导之下,才比较容易可以成就。一般人急着想要在法上有所成就,这原是无可厚非之事!因为你看,这个世界就已经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了!因为,吃也要吃得快,所以就有各种所谓的快餐店应运而生,乃至这样还不够,还要有一个所谓的什么快速车道,点了餐几分钟之内一定要拿到食物;行动也要快,所以交通工具就越来越快、越来越舒适;乃至说爱情也要快,所以就会有所谓的一夜情等等。这原是众生共业,到底是好、是坏?在这里就不进一步来谈论。然而因为要求快,所以努力让自己一念不生,想要说从这里找到快捷方式而快速证得禅定;可是,因为没有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或者说善知识的教导也是错误的,只好盲修瞎练了!若是证得初禅,舍报之后可以生到初禅天,初禅天以上有时候通称为梵天。梵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就是相对于欲界而言叫作清净。而要能够生到初禅天,绝对不是像一般电影里面说:在山里面一直找到一条路,然后一直往上爬,爬上去以后就可以到什么?到某一个天去。那叫作妄想!当然不是那个样子,因为不管欲界、色界乃至无色界,其实都不离每一个人的自身。有人在这里就会问说:什么!那不离每一个人自身,我为什么都没有看到?那是因为一般人具足粗重的五欲,所以只能在自己的五阴身中相应到粗重的欲界五欲财色名食睡等等,当然没有办法看到初禅清净的境界。同时,每一种不一样禅定的果证,它清净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可是最基本的而要能够发起的初禅,要达到什么样清净的地步呢?首先就是要离开或者是降伏五种遮障初禅现起的法,称为五盖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举以及疑盖,它的内涵这里就不进一步说明。所以要修禅定,是要进一步了解定的发起内涵,或者是如何转进的方便,乃至说如何除去它的种种的遮障等等,然后依于善知识的方便善巧教导而进行。仍然不是一头栽到一念不生之中可以叫作修定。

接下来说,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也不适合!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着说: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开示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修三福净业,然后还要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在这里就请问你说:你从无心无念处下手,是不是与福业相应?是不是与净业相应?能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这种从无心无念处下手的方式,假如说一定要说它也是修定的方式之一,那多多少少也有一分的定福,但是其实福业是不广大的;然而这样的方式,就与佛所说的要修三福的内涵是不相同、不相应的,或者也可以说是相违背的。同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 佛开示说:有十三观,它也是会与定相应的;但于十三观成就的时候,它的功德是远大于前面只住于无心无念处的那种状况。还有一点是说,作这十三观的时候是想于西方的,这样才能够有系念、谛观彼国净业者,这样才会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那住于无心无念处的状况下,但与空无的概念相应罢了!这从某一个角度而言,是自我染污于空无的境界,而同时也不与净业相应。所以,上述的道理明白之后,您就会知道说,只有不明就里的人才会称赞您说:用这种不念佛号,但从无心无念处下手,是最高级的佛法,是上上根人学的。你自己就可以考虑要不要受他的迷惑?

所以,同样有人问说:不念佛号,一心观自己的念,请问行吗?那这里还是得要先了解一下,问这个问题他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够进一步加以说明。但是这里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他不从无心无念处下手,而是从观自己的念。观自己的念到底是到什么程度?假如说,是不使自己妄念纷飞,那也还是修定的前方便而已!如同前面所说,还是得要去熏习止观的知见,然后配合伏除五盖等等来进行,效果才会更好一点。假如说,是因为曾经听过说万法唯识,知道说诸法都是直接、间接、辗转由如来藏出生,那么心里面就在想说:那我这样观自己的念,来看看说它从哪里出来的?希望藉这种方式找到如来藏。那么我还是劝你不要用这种方式来参究,因为那恐怕会比较难相应。假如说,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同前面所说的状况,用观自己的念的方式也是不能相应的,因为没有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所以说,假如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前提的话,若是念佛的时候,有时候佛号没有了,那就有可能是落入前面所说的无心无念处;或者甚至于是落入自己都不知不觉的状况,现在有一种被误用的名相叫作无记。其实无记一词在唯识中说的是没有善恶的记别,而不是现在大家所误用以后的意思。那姑且随顺说落入无记之后,当然不能够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所以还是得要赶快再提起佛号,乃至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念。

又有人问说:我念佛时候喜欢打坐默念,有人说:出声念比默念的功德大。那请问这样的说法对不对?这个问题里面所提的方法、目的就可以比较确定。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说,一件曾经被一般人所误会的事情。有的人说:因为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所以念佛的时候就应该大声点念。这个真的是很奇怪!佛难道还有大小吗?难道你是想要见到一尊比较高大的佛化现在你面前吗?问题是,佛在《金刚经》里面不是就已经很明白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以那不是真正的佛!况且,你的心态若是那样的话,见了种种的相,反而就着种种的相。其实是把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误会成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应该是说:所发的菩提愿是越庄严,或者是用功的过程越精进,又加上所修集的福德是越圆满,将来亲见自心如来的功德就会越加圆满。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说:念佛喜欢打坐默念,有人说出声念比默念功德大。那到底应不应该从有没有出声念佛来判断功德大小?自然就已经可以明白了。又譬如说:有人念佛的时候念得很大声,可是你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正在东张西望,有时候甚至还是两眼涣散,就知道他在念佛的时候没有办法专心,只是随众张口,其实心念是到处在攀缘,有时候还自己在那边打妄想!那你说:有何功德可言?而假如默念之时,心中的佛号是很清楚的,而不是在打妄想,乃至佛号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那一种状况,那当然就有他念佛的功德了!然而念佛其实是在心而不在口,所以有时候善知识会方便开示说:口念心听,心念心听。这关键在于哪里?此处应当是要心念佛,而不是口念佛;只有口在念佛,其实心是在到处攀缘,就好像前面所说的,那是没有什么功德的。而念佛也有它不同的层次,假如说不只是口念着佛号,同时心中也要忙着注意佛号,或者是说心念心听吧!那试问:在这些状况里面,是不是会很忙?对啊!因为又要口念,然后又要心听。假如说只是心念心听呢?表面上看起来是比较单纯,也许也可以说是会专注一点,但是还是有它的问题,因为佛号毕竟是一串文字,也就是说,在每称名默念一次,就是好几个念头在心中出现,感觉上还是很丛闹的!

假如你能够想到或者是能够观察到这一点,那就表示说你在定力上已经有所进步,是应该要贺喜你的!那问题是:这个时候应该要如何转进呢?当然就是念头要越单纯越好。假如说,你可以以一个念就整个会取念佛的名号,换句话说,一念的同时就已经是在念佛,而不必像刚才讲的念佛名号有那么多不同的念头,这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之中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之中所说的忆佛念佛,那当然功德就更加殊胜!所以,教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应该说只教人一句佛号念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这岂不是不知转进而反而耽误学人的道业呢?

今天就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更新于:11个月前

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