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佛教中的苦修与苦秀大有区别

2024-02-02 学佛受用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个人相应的修行因缘各异,各有不同的修持方法。比如有人示现富贵修行,也有清贫苦修,有历经千辛万苦渐悟,也有某个机缘下顿悟。

现在修行的条件改善了很多,当我们享受福报时,不要忘记佛史上那些修苦行的祖师们如密勒日巴尊者、普钦法师等,他们的苦行可以说感天动地。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就有一位修苦行而大成就的老人,堪为当今修行人的楷模。

一、一个只做好事却不求回报的大好人

李相臣住成都大邑县,以前有个最艰苦的年代叫做低标准年代,大家几乎吃不饱,很可怜。
当时生产队上发放救济粮,问李相臣家里需要多少粮?他马上一口拒绝说,我们家里已经有粮了,现在还能维持。

结果粮就没有给他,谁知他的妻子听到后又吵又骂,就拉大队***去他们家看,结果家里只有两斤半米。
***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子讲话呢?他说,哎呀,没有办法,这么多人没有吃的。我吞不进去啊,要照顾到所有人啊。大家听了之后都觉得他了不起。

更令人敬佩的是,当年修金洞子水库,他的一个朋友裴银章家里拖了两个娃,弄得很可怜,寡瘦的他每个月要给裴银章家十来斤米。

后来裴银章就不要他的米,还问,你到底贪污的哪里的粮食?李相臣说,我不是贪污,你必须要。
最后裴银章没有办法,就亲自到水库去打听,大家都说这个李大爷生活惨得很,他吃稀饭加青菜根,不晓得他米都拿到哪里去了。

他这种舍己利人的境界相当了不起。

二、宁可不成就,都不吃众生肉的行者

李相臣吃常素,吃饭时大家说你可以吃点肉,不然你身体不好。他说,我往昔之中业力甚重,不敢吃肉。如果说我为了学法,为了了生脱死就可以把众生的生命置之度外,可以随便吃它们肉的话,我宁愿不了生脱死,宁愿去堕地狱,我不能伤害众生。我为了打着我学法解脱的目的去伤害众生,我就简直不是一个行者。

后来他得到灌顶,主修四臂观音,感召力甚至可以与密勒日巴祖师并驾齐驱。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明白法性真如的境界。因缘成熟后,南无羌佛给他讲般若真谛,教他“言语道断,心行寂灭”,不到十分钟,他突然哈哈大笑说:“我彻底明白了般若的境界……”接着他把般若的真谛用另一种语言讲给南无羌佛听,讲得非常之好。这一切都是靠修行的境界换得。

后来南无羌佛传给他《解脱大手印》中的法“未音禅”,李相臣突飞猛进,断然功力大涨,感召诸佛菩萨,得三洲感应。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他才是真正的行者,他真正在修苦行,说神通有神通,说道德有道德,众人都推他为长德,人人赞叹。

三、 苦修不是“苦秀”,百衲衣不是装饰品

与李相臣相反的是,在当今北方某寺院,也有一位以“苦修”著称的 M 和尚。他生病了,请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看病,医生很奇怪,这个号称过午不食的吃素法师怎么会得了“富贵病”呢?

M 和尚就对这位医生大发牢骚:“为什么?你们西医和中医都是骗人的,我的病很多人看了,都没有效果!现在连我几个徒弟得了绝症你们也看不好,可见医生都是骗子 ……”

这位医生听了之后,立即意味深长说道:“那说明你没有遇到真正医学传承、有真本事的医生,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了几千年,中医治好了多少不治之症啊……”

一段说辞之下,M 和尚哑口无言。看完病后,M 和尚请医生外出吃饭。刚出门,附近的善男信女们突然看到他出来了,一下子全跪倒在地,这个阵势把见多识广的医生都吓一跳,谁知法师根本就不瞧他们一眼,坐上豪华越野车扬长而去。

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 M 和尚就是穿“百纳衣”,持守不捉金钱戒的苦修法师。于是笔者不禁要问这位法师,你号称不设功德箱,没有金钱铜臭味的寺院,为什么主持的寺院修得极尽豪华,这难道是海市蜃楼吗?这不需要数以亿计的金钱吗?

当身穿“百衲衣”的法师带人行足千里时,人们看出那些件百衲衣僧袍所耗费的人工远远超过于一件常规的衣服,那是一针一线刻意缝出来的。这位法师穿着所谓的百衲衣,坐在寺院价值不菲的豪华红木龙椅上,讲着言语颠倒的邪法时,不知造了多少黑业!例如他曾经公开宣讲“十方如来都现出家人相”,这句话严重违背了佛陀的教言。佛陀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行庄严,是应众生的因缘而化现不同的形象,以便度化众生。当然一个现“出家人相”的他为什么这么讲呢?意味深长啊……

从以上截然不同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法的修行从来不是在表面上下功夫,只有真修实行才是修行人的本质;否则百衲衣就变成了披着佛教的外衣,那些所谓的苦修就变成了“苦秀”。因此任何修行人都应该“依法不依人”,绝不能被某些法师的表相迷惑,大家不要看到所谓的“苦修”法师就顶礼膜拜,要依《解脱大手印》中的 128 条来鉴别师资,远离邪师骗子,拜清净戒行乃至有圣证量的上师,才不会辜负这暇满人身,才有解脱的良机。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