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散文随笔:知足常乐

2023-08-26 佛教故事: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知足常乐

圣凯法师

快乐是一种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著名作家刘墉对人类的贪婪本性看到了极致: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之地的人想:我是有一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一个边座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一个单独包厢就好了。世间上的人们,大多如乘客一样。

所以,人类总是很难快乐,因为有那么多没有满足的欲望。但是,这种不断攀升的欲望,促使努力去工作,去赚钱,于是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钱越来越多,可是我们并没有越来越快乐。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下奔跑;为了名,我们日夜烦恼。

佛法的中心是中道,对欲望也是如此。佛陀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禁欲对修道、悟道并没有任何意义。佛经中常以吵中榨油作为比喻,说明没有任何真实的利益与结果。当然,佛法反对纵欲。所以,佛法提供知足常乐。

近代的弘一律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可以穿用,还可以穿用。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建议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如如不动地说:没有关系,只有几只而已。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一个有悟境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

记得以前刚出家时,寺院正在大兴土木,我带着一脸的幼稚与佛法的痴情,在石头、土、木头、水泥中,我在慢慢地长大。庙很穷,和尚更穷,我们一个月的单钱是五块钱,这在现在简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可是,罪业深重的我,每当手中拿到这五块钱的时候,我就开始生病,总是有点小毛病。当五块钱花完的时候,病也就好了。

当寺院给我每个月十五块的时候,我的病也更大了,如胃病之类。可是,花完这十五块的时候,病也会好的。这样,半年下来,我都要求师公不要再给发钱了。

但是,我却觉得那时是我生命中的最快乐的。为了学习早晚功课,每天抄几句《楞严咒》带在身边,每当工地休息时,我便背几句。没想到,两个月后,我竟然学会《楞严咒》了。那时,刚出家的我,真的对什么都不懂,不要说佛法,就连那些活,如挑土、混水泥、种菜、采茶等,我根本一窍不通。善知识难遇,我的第一个启蒙师父就是界参师父。他很慈悲,他似乎什么都懂,佛教的敲打唱念,做人的方法他更是干活的能手,在他的带领下,我才慢慢地学会了各种技能。

界参师父是我们几个小和尚快乐的来源,每当在山上挖地或砍柴时,我们都跟他学习唱赞。那时,当那嘹亮的梵音回荡在大山,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天真的我们,在那红尘不到的深山里,只有早晚功课,只有那大汗淋漓的体力劳动;没有音乐,没有电话、电话,没有报纸,真的什么都没有,可是却觉得无足的幸福、快乐。

因为简朴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没有激烈的竞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体味着从容的人生乐趣。

知足常乐意味着我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能够在这个位置尽最大能力地找到自己的快乐。所以,知足常乐并不是一种消极,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正确地反映,而且提倡一种积极的敬业精神。

这是一个张扬的时代,热门话题,流行时尚,抢手职业,最新潮流,在社会的喧嚣热闹中,许多人失去了自我。一般人总是相信,当自己置身于热门行业、职业、话题时,就俨然处于社会光环的中心,就会得到权利、地位和财富,就会得到快乐。等他们花尽毕生的力气追求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期望的快乐并没有来,反而带来了痛苦。潮涨潮落,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热门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做,或者那根本只是一种弘目的泡沫。

人摆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垃圾随地乱扔,不仅造成心理压力,而且污染环境。其实,市场经济十分强调将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寻找最适合我们的岗位,并且对自己的兴趣保持一分坚定与执著。我们说,这种精神就是知足常乐。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炮火下的沉思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炮火下的沉思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在观音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在观音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一夜的美丽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一夜的美丽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忘记了“我”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忘记了“我”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有求皆苦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有求皆苦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寻找苦难的净土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寻找苦难的净土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布施的快乐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布施的快乐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就这样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就这样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人生最初的财富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人生最初的财富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感恩心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感恩心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竞争与知足常乐的关系是什么? 竞争与知足常乐的关系是什么?

佛教名词:知足常乐_知足常乐的意思_佛教知足常乐 佛教名词:知足常乐_知足常乐的意思_佛教知足常乐

圣凯法师简介 圣凯法师简介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知足常乐.能忍则安 知足常乐.能忍则安

动听禅音《知足常乐》开醒修心——净心礼佛福报殊胜,吉祥幸福

圣凯法师:丛林早晚课诵的修订与流行 圣凯法师:丛林早晚课诵的修订与流行

圣凯法师: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圣凯法师: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圣凯法师: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圣凯法师: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圣凯法师:20世纪50年代中印佛教交流勾沉——以玄奘纪念堂为线索 圣凯法师:20世纪50年代中印佛教交流勾沉——以玄奘纪念堂为线索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一)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一)

圣凯法师: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圣凯法师: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圣凯法师: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圣凯法师: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圣凯法师:月西法师传略 圣凯法师:月西法师传略

圣凯法师:佛教的闭关 圣凯法师:佛教的闭关

圣凯法师: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圣凯法师: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圣凯法师: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 圣凯法师: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

圣凯法师:南北朝的佛舍利信仰 圣凯法师:南北朝的佛舍利信仰

圣凯法师:玄奘与摄论学派 圣凯法师:玄奘与摄论学派

圣凯法师: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圣凯法师: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圣凯法师: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圣凯法师: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圣凯法师:隋唐诸帝的舍利信仰 圣凯法师:隋唐诸帝的舍利信仰

圣凯法师: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 圣凯法师: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

圣凯法师: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以《高僧传》为中心 圣凯法师: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以《高僧传》为中心

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 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二)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二)

圣凯法师: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圣凯法师: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圣凯法师: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圣凯法师: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圣凯法师:中国佛教放生习俗的渊源及其流行

圣凯法师:《起信论》与宋代理学 圣凯法师:《起信论》与宋代理学

圣凯法师: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圣凯法师: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圣凯法师:“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诠释——以“三心”的思想结构为中心 圣凯法师:“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诠释——以“三心”的思想结构为中心

圣凯法师:中国佛教二千年随笔 圣凯法师:中国佛教二千年随笔

圣凯法师:般若人生 圣凯法师:般若人生

圣凯法师:大乘佛教的忏悔观 圣凯法师:大乘佛教的忏悔观

圣凯法师:生命的守护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圣凯法师:生命的守护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圣凯法师: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 圣凯法师: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