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就是恶”吗?小心,这类“佛教鸡汤”有毒

2023-06-18 佛门观察

真不知道”心灵鸡汤“的说法何时开始流行,那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无论是线下书店里,还是线上网店,佛教类的“心灵鸡汤”书籍颇受青睐。作者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大,不是标榜着什么著名活佛、堪布,就是贴着什么禅宗第几代宗师的名头。书名呢?一个比一个扣动心弦。什么《苦才是人生》《安心就不会痛》《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生命的觉醒》等等等等,让许多人只要读了作者简介,看了书名就想一睹为快。

现在社会,人心浮躁,一些修行学佛之人亦急功近利,总是美美的想着“不负如来不负卿”,既不舍红尘的莺歌燕舞,又仰望着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既想解脱轮回,又沉迷于世间之法。

于是乎,那些扛着“人间净土”大旗的,有滋有味的“佛教心灵鸡汤”开始大行其道,颇受青睐。某些自诩或买托儿造势而出的所谓“大师”“活佛”“高僧大德”,便粉墨登场,摇唇鼓舌了。

殊不知,这些词藻华丽、句式整饬,似格言、似警语,似哲理睿智“鸡汤”,如安眠药、麻醉药、镇静剂,或许能暂时起到灵魂安抚作用的,实无“营养”,甚至多含荼毒灵魂的砒霜。也许您不信,请耐心看完以下几个案例分析,您就会豁然开朗了。

一、“为别人就是善,为自己就是恶”吗?

这话初听很有道理,细品则荒唐透顶。

学佛修行就要学佛陀的一切。不仅自己要行善离恶,还要对所帮助的人所做的事,也是利益众生的事。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时,要看这个人是在做利益他人的事,还是损害他人的事。如果这个人是在做损害众生的事,不仅不应助他,而且应该阻止他。

不难想象,如果一个贩毒分子在运输贩卖毒品过程中,遇到公安人员的追击,此时,如果你帮助贩毒分子逃脱,这种行为尽管是在“为别人”,却是助恶的行为,是包庇犯罪。

所以,在帮助他人时,只有他人在行善时,才应舍我助他。

至于“为自己就是恶”这句话更是偏颇。诚然,自私是人的天性,但自私本身不是罪,罪在因为自私而伤害了他人。为了自己而伤害众生那才是恶。比如,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杀生,那是恶;为了自己能获取更多钱财而诈骗,妄语,那是恶等等。是善是恶,不是以”为自己还是为他人“为标准,而是以释迦牟尼佛所说”十善十恶“为基本标准。

而佛教从来不排斥人们对自己的利益,故有“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之说。此间的“自利”就是为了自己。学佛修行只有自己先受用受益才能影响身边人来学佛。

如果有人说,“我利益他人不是为了解脱成就”,那是假话。因为,利益他人本身就是自获德量,因为有德量之聚自然就会有成就。

是故,利益他人本身就是利益自己,想要利益自己就要去利益他人,才是辩证之说。学佛之人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利益他人的心行,也就无法利益到自己的成就解脱了。

二、“学佛就是学做人而已”吗?

有不少所谓的佛学大师、学者、法师,在网上振振有词地大讲特讲“学佛”、“佛学”,说什么:“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而实际上是充满毒素的鸡汤。

若说“学佛要先学做个好人",无可厚非,本来如此嘛。人都没做好,学佛也自然学不好。但如果说”学佛就是学做人而已“,那无疑告诉人们,学佛的结果还是轮回。因为,人,还是在轮回中啊。

凡学佛之人都知道,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佛国净土,获得永恒的幸福。学佛修行最终所要获得的成就,不是一个”做个好人“那么简单,而是要”由凡转圣“,获得超凡的圣体圣力,而了生脱死。

而人呢?是六道众生的一员,是凡夫俗子。即使做一个最好最好,最善良最善良的人,也脱离不了生老病死等轮回之苦。

因此,说“学佛就是学做人而已”,是把佛菩萨与凡夫等同起来,不仅是将无上佛法贬低为世间法,更是侮辱佛菩萨的恶行,是断人慧命的歪理邪说。

这碗“毒鸡汤”你喝过吗?

三、“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然的活法就叫佛法”吗?

这是典型的乱解法义,不啻魔说。

佛法是因果,是佛门前行、正行、结行的圆满行持,是佛陀传给众生脱离六道轮回,了生脱死的至高法宝,是出世法。而世间的人们,由于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同,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一个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无论生活得是否轻松、自然,也无论是否富有,是否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要不按佛陀的教戒去行持,都是在世间法中打转,改变不了生老病死苦的命运,解决不了生死大事。如果把我们生活的方法说成是佛法,其实是对佛法的亵渎和极大侮辱!

现在貌似学佛的心灵鸡汤太多了,归纳起来粗分可分两大类。

第一类,安眠麻醉类。这类心灵鸡汤讲的是世间做人做事的道理,虽然不含破坏佛法的“毒素”,却触摸不到甚深佛法奥义。

这类鸡汤也许对某些人具有暂时的麻醉和安抚致幻作用,却难以将人们引导到究竟解脱的菩提之路。相反,这类鸡汤灌多了,真正的佛法“营养”就难以被吸收。

第二类,毒鸡汤类。这些鸡汤,往往对佛经做断章取义、把佛教教义捣弄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这类鸡汤,很多是以“高僧大德”的面目示现于人,乱讲开示,乱阐经义,鱼目混珠,暗中下蛊投毒,害人于无形,坏法于无迹,而愚人食之,施施然不觉,久之中毒太深,随之谤佛业重,堕入幽冥。

这是末法时期的因缘,大家都以为在喝着有补于身体的“鸡汤”,却不知道,已经被滴入了砒霜,虽然只有一两滴,却已经是“心灵毒汤”了。是故,当提防,当远离。

今有南无羌佛住世,将正确无偏、通俗易懂的纯净佛法弘传于世,《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什么叫修行》《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等都是至高法宝,还有几千盘法音在闻法点可恭闻。这是解脱成就的至高妙宝,善良的人们千万不要错失无上法缘,与住世佛陀擦肩而过,落得入宝山空手而回,徒留无边懊恼!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自己的“自闭症”要靠自己闯 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自己的“自闭症”要靠自己闯

省了一元钱,却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丑,太亏 省了一元钱,却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丑,太亏

见忍法师: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就是我的使命 见忍法师: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就是我的使命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超度你自己 超度你自己

品小故事,找出自己的农夫、嫩草和耕牛 品小故事,找出自己的农夫、嫩草和耕牛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传喜法师:安住自己的心 传喜法师:安住自己的心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虚云法师:一天到晚心平气和,一心不乱就是定 虚云法师:一天到晚心平气和,一心不乱就是定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达真堪布: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 达真堪布: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人类的残忍让人类自己胆寒 人类的残忍让人类自己胆寒

用好自己的智慧 用好自己的智慧

连自己师父都不要多看,回家老实念佛! 连自己师父都不要多看,回家老实念佛!

女人,别太强势,会伤了自己 女人,别太强势,会伤了自己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您接受过活佛的“灌顶”吗?看看自己是否上当受骗了 您接受过活佛的“灌顶”吗?看看自己是否上当受骗了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回归“素生活”,回归更健康的自己 回归“素生活”,回归更健康的自己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可能你就是一只北极熊 可能你就是一只北极熊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