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个故事的本身,我们针对陀罗尼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其实这个部分(这个故事)说跟他人索求一个毘陀罗咒,虽能够害他,却也能够先害己;那这个毘陀罗咒在这个故事里面,其实就是我们的瞋恨啊!因为,我们只要瞋恨心生起来的时候,因为我们的习气使然,所以只要瞋恨心之所在,我们就想要向对方来索求相应的回报(也就是报复的意思)。所以瞋恨生起的顺序,必然是我们先在情绪上面起来了----先生气,之后这个生气起来的状况如果没有适当地消解,接下来的心行就是思索报复。而所有的瞋,我们来想想看,比方说:以故事里的这个人来说,他被对方毁谤之后,这已经是先前的事情了(先前已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他因为先前的这个毁谤,把这个瞋恨的心行留着,然后在心里面翻搅、翻搅、再翻搅,到最后形成了报复的心态,并且久久不能放下。所以请大家想想看,这个人他的瞋是不是害己在先呢?因为他根本就还没有对对方展开实质报复的时候,他的瞋行就已经在自己的心里面千回百转了!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的瞋行,所有一切的生气,到最后对于你的身体摆明了就是一个很大的伤害。甚至之前我还读到有一篇统计,说在台湾的许多人,甚至每周一定生气一次;当然这统计数据,我们不知道它到底准确性如何,但是可想而知的就是,众生这个瞋行几乎是很普遍的。而且所有的瞋行,您想想看(以这个故事为例子)所有的瞋行是不是都是会先伤害自己的身体呢?因为你根本就还没谈到什么报复的事情,当你还在酝酿、还在筹措的时候,这个瞋就已经在你的身体上面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伤害。
那这个瞋从这方面来看,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不妨想想看,所有的众生不是都自私自利吗?众生不是都想尽办法要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吗?可是众生却一天到晚生气,一天到晚对周围的有情生气,而每次有瞋心起来的时候,就是先害自己,就如同故事里面所说的毘陀罗咒啊!因为你根本就还没有让对方有所应验报复,所以你就是先伤到自己;众生都是这样自私自利,可是却老是在伤害自己,而自己不知道。 所以这个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要真正对自己好的话,那不是应该永远都别生气才是对自己好吗?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就晓得,这个瞋行的对治,显然是修行上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瞋之所以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它会反覆地伤害自己;而且瞋的伤害不仅在当下,更会祸延后世!怎么说呢?我们说在经教里面,佛菩萨屡屡地告诫我们,就是说瞋----比方说有一些形容词说,瞋好像火一样,会烧功德林;那为什么会烧功德林?就是瞋会让你对于众生来讲,相当于是你要把众生驱离,甚至是要危害众生;那这样作的结果,你在当世如果对众生犯了瞋的心行,或是甚至有瞋行〔编案:身行、口行〕实际去作了之后,后世大家再相遇的时候,这个当时受到你瞋行的这个众生,很显然后世再看到你的时候,都自然会选择离你远一点,甚至就是老看你不顺眼。像这样的状况,如果从菩萨的角度来看,你对众生犯瞋行之后,以至于使得众生后世会远离你,乃至于说看你不顺眼,那么你又如何去教化众生?如何去度众生呢?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就是说,所有一切的这个福德,中间有包含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如果你跟众生之间,有所谓瞋的这个行为在过去世发生过的话,那么未来世大家相见的时候,也必然都会兴起跟当时的瞋行相应的果报出来。所以,这个果报显然不会是一个可爱的果报啊!因为瞋的本身就是让人生气,是一个不可爱的东西;所以按照因果相应的道理,它的果报也必然是一个不可爱的、你所讨厌的果报。所以这个不可爱的果报,在你的未来世对现的时候,无形中就是会减损你当世的福德。所以佛菩萨才会反覆地告诫:有志于菩萨道修行的菩萨们,千万千万要戒瞋,因为瞋的危害太大了!瞋是一个很大的性障!所以就是说,修行上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大家要对治瞋。这个瞋的对治,恰巧就是菩萨六度修行里面的其中一个,叫作忍辱度的内容。
------ 正觉电子报第139期
更新于:2023-03-14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