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四六七则 宝寿行履

2022-12-24 佛教之危机

《宗门正义》 公案拈提第六辑摘录:

第四六七则 宝寿行履

镇州宝寿 沼和尚 有僧来问:“万里无片云时如何?”师曰:“青天亦须吃棒。”

师将顺世,谓门人曰:“汝还知我行履处否?”对曰:“知和尚一生长坐不卧。”师又令近前,门人近前,师曰:“去!非吾眷属。”言讫而化。

圣严法师云:《烦恼即菩提:此句出自‘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果执著境界,对所面临的环境产生好或坏、有或无等等反应,那就是烦恼;如果念头一转,下一念离开前念所产生的种种分别、执著、计较,这就是智慧。菩提是觉悟、开悟、智慧之意。乍听之下,似乎离开烦恼就可得到菩提;其实,烦恼和菩提并无不同。这些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有计较的念头,那就是烦恼;如果心中没有计较的念头,但仍照样活动、照样起作用,这就是菩提。……因此,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过得轻松自在;有智慧的人,即使强敌当前也不会感到恐惧。有力量战斗就勇往直前,如果被逼到死路,不战也得死,此时智者既不会恐惧,也不会烦恼;因为,既然非死不可的时候到了,恐惧也没有用。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世界上没有一定不得了的事;第二,世界上没有非我不可、非你不可的事。然而,既然人还在世界上,就要尽现在已有的责任,运用眼前一切资源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智者:既不逃避,也不逞强。》(东初出版社《公案一百》页56~58)

平实云:六祖坛经之语,有许多隐覆密意而说者,亦有方便说者;一般未悟及错悟者,读之不解,每以自意错解而自以为是。圣严师父亦复如是,错解六祖之意也!

圣严法师既引六祖所云“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则圣严师父应当检讨自身所“悟”之离念灵知心,是否离境之心也! 若所“悟”是未离境之心,当知即是所悟非真也!

一切人悟前必皆念念堕在觉知心上,觉知心永远不能舍离六尘境,永远住于六尘境中;乃至修得非非想定者,进入定中之际仍是不离境也,仍堕非非想定之定境法尘境界之中,何曾离境? 何况圣严师父所说一念不生之觉知心,仍在三界中层次最低之欲界六尘境界之中,尚不是未到地定,尚非欲界定,更未入初禅境。设使已入非想非非想定之等至位中,仍非是离境之心也,何况圣严师父所说一念不生之境界尚未能到欲界定,云何可言即是六祖所言之离境心耶?引来证悟者之语,却与己所证相违,而又不能自我了知所引之语与己相违,何得谓为有智之人?

真悟之人,正当悟时,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亲见自心如来藏离于一切六尘境界,如是悟得离境心者,方是亲证佛菩提也。如是亲证之人,于此一刹那起,所生之念皆能分明了知自心如来藏离一切六尘境界,是故六祖说:“后念忽然悟得离境之心时即是证得菩提”,若非如是亲证者,皆属错悟,非真亲证菩提者也!

今者,圣严师父以觉知心之一念不生境界,作为六祖所说离境之菩提心,其实仍是未离欲界六尘境界之觉知心也,乃是错会六祖之意者也!

圣严师父对徒众作此开示:“如果念头一转,下一念离开前念所产生的种种分别、执著、计较,这就是智慧”,然而禅门所说之智慧,乃是般若慧;圣严师父所说如是“智慧”,与般若慧完全不相应,乃是凡夫众生所有五种别境心所法中之“慧心所”,绝非佛法般若所说之智慧也。般若之智慧,乃是以意识觉知心之别境慧,去寻觅与意识觉知心同在之另一离境心,乃是亲证与觉知心同在之第八识如来藏;证得如来藏已,即因此一修证而能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故生起了知实相心体性之智慧,即是般若诸经所说之般若智慧也。非如圣严法师之以觉知心在世间法上之分别不分别、执著不执著、计较不计较等世俗法上之观行也!此等皆是觉知心之心行也!非是于一切时离境之如来藏清净性也!

圣严师父又对四众弟子作如是开示:“如果心中没有计较的念头,但仍照样活动、照样起作用,这就是菩提”,然而此种“菩提”,与般若慧无关,乃是凡夫之别境慧尔,只是五种别境心所法之一,不离六尘境界,一切人间众生未悟之前已悉有之,无足为奇,不应引为证悟之境。是故圣严师父证得此种“菩提”之后,请阅 佛说诸经时,不能解意;阅读平实所造诸书时,亦不能真实知解书中真意,至今仍作如是误导四众弟子之似是而非邪说。

所以者何?如前所举《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所斥之言:“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服,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故说圣严师父乃是不觉菩提之凡夫也!圣严师父若曾研读马鸣菩萨之《大乘起信论》,即不应再作如是误导四众弟子之言,否则即是故意引其四众弟子同入常见外道法中。若读之不解,则不应以悟者身分出而弘扬佛法,应当谦称未悟,而随分弘扬佛法;更当忏悔以往诽谤平实正法之口业,师父至今尚未真解大乘菩提之般若故,未证得“后念离境即菩提”之菩提智慧故,所说之离念灵知心一向不离欲界之六尘境界故。若继续以悟者身分而说禅、说般若者,则成大妄语罪,成就菩萨戒之十重罪故。若谦称未悟,随己所知而说佛法、禅法,不误导四众弟子者,方免大妄语罪也!

今为大众指示入处,拈此宝寿行履公案,共我佛教四众学人商量:

有僧远来参问镇州宝寿禅师:“万里无片云时如何?”此僧堕处同于圣严师父也,同以觉知心静坐至一念不生、澄澄湛湛境界,作为禅宗之证悟境界,同堕意识觉知心相应之境界中,根本是以定为禅之徒也,何曾懂得佛法般若正理?宝寿禅师甫闻此语,便知此僧所堕,乃责备彼僧曰:“就算是青天从来不起一念,亦须吃我痛棒。”意谓彼僧虽然坐至觉知心之一念不生境界,仍然难逃宝寿禅师之痛棒也!今者请问圣严师父:“您所谓之悟,该不该受宝寿禅师痛棒?”证境与彼僧完全无异故,宝寿禅师已明言“一念不生之青天亦须吃棒”故。

宝寿禅师年老,即将随顺世法而舍寿,乃谓门人曰:“你们还有人能知道我行履之所在否?”大众不知宝寿禅师真意,乃应对曰:“我们知道和尚这一生都是长坐不卧。”众人只见宝寿禅师一生修持之表相,不知宝寿禅师真实意旨,悉皆错解宝寿禅师之意也! 宝寿禅师无奈,为助彼等大众得悟,乃又命令大众近前。门人依言近前,却不知宝寿禅师弦外之音,个个眼见如盲,耳闻如聋。宝寿禅师见大众无缘得悟,亦不勉强,乃斥责大众曰:“走开!你们不是我真正的法眷属。”言讫便蜕化而去。

只如宝寿禅师舍寿时,教门人近前,是什么意?莫是犹如圣严师父之教彼徒众一念不生么?莫错会!错会三十棒!

次如门人近前,不解宝寿禅师真旨,宝寿禅师云何却不与点破?任令彼诸徒众继续盲聋于般若慧?云何任令徒众不悟,亦不明说?

禅宗之破初参--证悟自心,任何证悟之人皆能语言明说,而令弟子亲证之。然而明说有其大弊,必令亲闻之弟子难以信受,缺乏参究之过程与体验故,智慧难以显发故。是故禅门之规,一向严格恪遵 佛嘱:绝不明言,绝不传与不该得法之弟子;二乘无学之定性不回心阿罗汉来学,尚且不为之宣说,何况传与缘未具足之凡夫?何况传与外道及盗法者?是故宝寿禅师犹如大觉禅师一般,宁可齎法以殁,亦不明言。

只如宝寿禅师教大众近前来,究竟是什么意?今时台湾四大法师,既敢出头讲禅,说迷道悟,还有知者么?何妨断断看! 若断不得,尽是笼罩四众弟子之野狐大师也!有什么悟处? 颂曰:

万里无云最清明,六尘了了境界凭,青天吃棒心何宁?

问诸方:离境运行是何灵?

顺世欲将行履明,长坐不卧般若冥,近前法身不解迎。

复叮咛:重阳共整宝寿茔!(调寄渔家傲)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禄东赞法王第四世慈仁嘉措法王对闻法上师的开示 禄东赞法王第四世慈仁嘉措法王对闻法上师的开示

十住经卷第四 十住经卷第四

渐备一切智德经  卷第四 渐备一切智德经 卷第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第四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第四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四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四

禅林宝训 卷第四 禅林宝训 卷第四

缁门警训 卷第四 缁门警训 卷第四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四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四讲)

莲华世界诗 一意西驰第四 莲华世界诗 一意西驰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第四卷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第四卷

金刚经讲义 妙行无住分第四 金刚经讲义 妙行无住分第四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

黄念祖: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四讲 黄念祖: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四讲

黄柏霖: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的故事 黄柏霖: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的故事

黄柏霖: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第四集) 黄柏霖: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第四集)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新白话版)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新白话版)

信解品第四 信解品第四

08 第四答 08 第四答

净土圣贤录 往生比丘尼第四 净土圣贤录 往生比丘尼第四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九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九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八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八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七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七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六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六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五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五卷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讲记版)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讲记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讲记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讲记版)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二.普通真言藏品第四白话注解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二.普通真言藏品第四白话注解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1、诸方大德为徐老著作题词选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1、诸方大德为徐老著作题词选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2、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三周年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2、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三周年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3、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3、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5、徐恒志上师荼毗小记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5、徐恒志上师荼毗小记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6、忆徐老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6、忆徐老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

20200808圣海法师《佛教基本知识》第四讲

明影法师:印度佛教的特征及启示 第四讲(共四讲)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

圣严法师:维摩经六讲 第四讲《维摩经》与心灵环保 圣严法师:维摩经六讲 第四讲《维摩经》与心灵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