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第四答

2022-12-21 灯影-灯下黑

[第四答:]

来文:

【【《成唯识论》所依教证极其明显,乃依《解深密经》中三时判教,准此娑婆世间大部份当机众生而立,为大乘渐教;乃自鹿野苑初转阿含法轮,经二转般若教,终于三转《解深密经》等显了中道教;此正明大从小起,根器渐熟,方堪付托家业,乃《法华》中所常谈也!

再者, 萧老师判果所依之《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亦有云:“佛子!三贤菩萨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是见道喜忍伏三道业道,”此处所说“见道”,非同《成唯识论》中“见道位”菩萨尚未远离异生性,就此点,与《成唯识论》判果有极明显之差异!】】

谨答:

大从小起,此语有病;谓大乘法义方是小乘法义之根本故,当言小从大起,不应言大从小起。若依 世尊观察众生因缘,当机说法故先小后大,如是而言先小后大,是则符合 世尊真意。所以者何?谓小乘解脱道之观行及证境,若非由于大乘第八识如来藏教之揭示二乘阿含诸经中所说如来藏密意,得以亲证与现观无余涅槃之实际,因此可以证实“二乘圣人所证无余涅槃非为断灭”者,则二乘小法尚且不能成立,难免堕于断灭见中,尚且自救不及,何况能出生大乘之法?何况能支持大乘教法?

是故小乘解脱道之法义,要依大乘阿赖耶识如来藏教之支持护助,方能免堕断常二见中,方能避免断见外道之讥也!故说小乘法实以大乘法为其根本,是故不得言大从小起,是故当言“小乘为缘,先小后大,是为人悉檀;大乘为本,建立小乘无我涅槃法义,令得立于不败之地,是第一义谛;然后观机逗教,次说唯一佛乘之唯识教,圆成三乘正法,圆满三时之教,是胜义中之胜义。”

如是说者,斯则无过。万勿说言:大从小起。小乘法非是大乘法之根本故,大乘法方是小乘法之根本故,大乘法非从小乘法而生起故;小乘法若离大乘法义之支持,则将难免众生误会而认定小乘缘起性空正理为“一切法空之断灭见”故。然因大乘佛菩提道内涵之微妙甚深故,众生难知难证,要观根机而从小乘易修易证之法先行,大乘后行,是故“先小后大,小从大起”,方是 世尊之本怀也!否则 世尊成佛之后,二十一日中思惟“佛法难说、欲入涅槃”者,所思何事?后因天帝释提桓因之劝请,方从唯一佛乘之大乘法中,析出小乘法,先为五比丘说,令得亲证解脱果而生大信,后观时节因缘成熟,乃为说般若,继说唯识种智等第三转法轮唯识教一切种智经典,如是圆成三乘教。是故吾人不可妄说“大从小起”,应言“小从大起,先小后大”,方符佛教历史事实及诸经中之法义事实也!

复次,彼等如是一段文中所举经文与论文之意,正显经文论文互相符契,不应说成论与经文有异也!成论明说“证得初地真如心体阿赖耶识时之真见道位尚非初地”故,要待后时多劫进修相见道等慧学,然后通达般若,及进断异生性,并发起增上意乐时,方成初地通达位也。返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佛子!三贤菩萨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是见道喜忍伏三道业道”之后,尚有一段经文,不应略而不观,否则将犯断章取义之过:“离忍(二地)伏人中业道,明忍伏六天业道,焰忍伏诸见业道,胜忍伏疑见业道,现忍伏因业道,无生忍伏果业道,不动忍伏色因业道,光忍伏心因业道,寂灭忍伏心色二习业道,无垢忍伏习果业道;习前已除,而果不败亡。是故佛子!三贤名为伏断喜忍,以上亦伏亦断。一切烦恼觉忍现时,法界中一切无明顿断无余。”

此段经文之意为:三贤位(包括明心真见道之七住及眼见佛性之十住)菩萨,只能降伏三界中之烦恼粗重业道、降伏粗相续之果报;然而欲求不起三界粗业道身口意行者,要到见道喜忍(极喜地见道通达)位中,方能将“引生三恶道烦恼之粗重业行现起”加以真实降伏,方能永远不再因瞋、因贪、因私心而造堕落三恶道之业因;是故唯有伏除异生性现行者,方能远离异生性,是故若有菩萨真见道----证得初地真如心体阿赖耶识之后,尚未完全远离异生性者,乃是正常事也;是故悟后仍当以戒为归,谨慎守持。若不严持戒律、谨言慎行,不能特意留心,未能远离异生性之现行者,则难免因私心起瞋而谤善知识所弘正法,舍寿之后难免受生于傍生道中,成为异生。初地之入地心菩萨已能永远不贪人间境界名利之法,何况造作能引三恶道之业因?是名真伏三恶道之业道,是故经中 佛说:“是见道喜忍(初地)伏三道业道。”

是故经文紧接著说:“(二地)离忍能伏人中业道(二地菩萨能降伏重新再受生为人之业行,而不造重新受生为人之身口意业行),(三地)明忍能伏因业道,……”乃至明言等觉地:“无垢忍伏习果道;习前已除,而果不败亡。”然后作一总结:“是故佛子!三贤名为伏断喜忍(三贤位中之修行者,乃是断除欲入初地所应断之分别生异生性:伏、断能令人堕落三恶道之业因、业行、业果),以上亦伏亦断。一切烦恼觉忍现时,法界中一切无明顿断无余。”

如是经文所判真见道七住位,乃至三贤一切位中应真伏异生性之经文,语意极明,同于《明心与初地》小册中所说者,自是彼等读之不解,断句取义,不能前后贯通,是故滋生误解,而有误会之说法耳语流传之,乃至闻于 大德。今观成论所判“真见道为未入地,尚在三贤位中,应进修相见道诸法及修除异生性之后方可入地”,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者,初无二义,俱说“应除异生性”,二者相通而无抵触,彼等焉可妄说成论与经中 佛语所说有异?不应正理!

由此可见彼等诸人,于经论分明宣说之真实意,仍然处处误会错解,非是真实通经达教之人也!尚未通达经教、处处滞碍误解之人,却来诬责余说合于经教之正法为非法,实已成就谤法之地狱业;故说彼等诸人尚须历经多劫修行而伏除异生性,尚须历经多劫而修相见道诸法,否则,犹如今时之恣意解释经论,否定实相心阿赖耶识,诬谤为生灭法,别行建立“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另一想像中之真如”作为实相心,如是以想像之法取代阿赖耶识正法,破坏正法之弘传,如是无根诽谤弘传正法之贤圣,焉能“真伏三恶道业行”而免舍寿时异生性种子现行之业果?

如是经文与论意中,所说教判之理,正显余之教判完全正确,云何彼等却在误会经文论文、误会余书中所说正法之后,取来证明余说之有误、然后说与 大德?致令 大德今时来函相询?真乃所说不应正理!正可谓其心颠倒者也!所以者何?一者,成论所说见道有二:前真见道与后相见道。开悟明心之时唯是真见道位,唯得根本智尔;尚待悟后进修相见道位中之种种观行,发起后得智;尚待修除异生性而发起清净意乐,尚待修集入地所须之广大福德--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为加行,尚待熏发十无尽愿--增上意乐,然后方得入地;是故论中明说“真见道时尚非是初地之入地心,尚属三贤位所摄之胜解行位”,所须进修之相见道位法义犹多,比之于真见道位所得根本智,可谓待修者超出无数倍也;是故经中 佛语所说之真见道位未离三十心位,唯是七住位尔,与余所判者炯然无异,亦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完全无异,彼等不应向 大德妄说为有异也!

是故, 大德来函中云:【【萧老师判果所依之《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亦有云:“佛子!三贤菩萨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是见道喜忍(平实注:此乃初地之入地心位)伏三道业道”,此处所说“见道”,非同《成唯识论》中“见道位”菩萨尚未远离异生性,就此点,与《成唯识论》判果有极明显之差异!】】如是之言,其实仍是误会之言。

谓成论所说之真见道位,并非如彼所说之初地果证,而是三贤位所摄之果证,是故未离异生性;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判七住位为般若正观现在前位无异。何以故知?谓成论说:触证真如阿赖耶识而入前真见道位之后,尚须进修后相见道位之观行,尚须伏除异生性之后,方得圆成相见道功德,方入初地之入地心中,方成通达位之见道菩萨;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七住位后须历经23心之久劫修行过程,修除或修伏“能导致异生性现行业道”之心性种子以后,方入初地之教判,并无差异,绝非彼所说之【【成论所说与经教有极明显之差异】】,此经所说之见道喜忍乃是初地心故,成论亦说初地入地心之通达位中已经灭除异生性故,成论非说真见道或相见道中已除异生性故,而是说初地初心离异生性故,非是说七住明心之真见道位能除异生性故,是故成论所说者与经中 佛语全然无异,不可误会之后却来诬责成论所说有违经教。

彼等误会成论真意者,肇因于:误以为明心证真之真见道位即是初地故,误以为前真见道是上于后相见道之法故。然而成论中其实是说“明心真见道位仍非是初地,相见道上于真见道”故;然而彼等读之不解,误以为成论所说见道一名必是初地,致有如是误会之说用以误导 大德;由是缘故,便对成论所说真见道位尚未离异生性之言,误认作初地尚未离异生性,误以为成论所说有异经中 佛语,皆是彼等诸人对于成论法义读之不解,自生误会所致也。彼等诸人由是自生误会故,乃说为有异;然而事实上经中 佛语与成论所判完全无异,彼等不应误以为成论之教判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有异。

亦如《唯识述记》中, 基大师如是注解:

【【论:烦恼障中 至 地前已伏。

述曰:下文有二:初明二障伏断位次,后释妨难。 初中先明烦恼障:以体性粗,三乘共断,易可见故;分别种子不论二乘。说菩萨者,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以见道位体性稍宽,乃至相见道“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今简于“相”,唯“真见道”;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故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然此分别烦恼现行……[0589b25]】】

此谓后相见道位所断烦恼、所证后得智,虽然皆较深细,然而无间惑灭智,则是加行无间而引发真见道之时方能证得;要因此智之证得作为基础,方能进断后相见道位之较细烦恼,方能进得后相见道位较深细之后得智;故说此无间惑灭智所断惑必是真见道位所断,而非相见道位所能证得、所能修断。由此《述记》文句所说,亦可证知:前真见道位之明心位,必有无间惑灭智出生,即是根本无分别智,即是下品二智之初分生起,非无下品二智初分生起;亦说必须具足真见道与相见道等二种见道,方能断尽分别所生烦恼障种子,方得具足成就初地入地心之功德也!述记中已说见道位体性稍宽,函盖前真见道与后相见道故。由此可知:真见道位中,尚未能入初地,尚未断除异生性障。成论及《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者,完全相符,并无差异;不可如彼误会前真见道位即是初地心,而妄言成论所说与经中 佛语有差异也。

亦如 大德来函所举经文中说:“三贤位菩萨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是见道喜忍(初地入地心)伏三道业道。”即是说三贤位菩萨尚未完全伏除所知障相应之异生性种子之现行,要待尽伏三恶道等粗业种子现行之后,方入初地而成就喜忍;成论所说亦复如是,须至初地之入地心中,方是性障永伏而不现起、如阿罗汉;成论前后文句中,皆未曾如彼所指称而说“真见道位中能伏异生性”也!是故细察成论与《菩萨璎珞本业经》中 佛语,二者所说完全相同,尚不可说有丝毫之异,何况能如彼等所说【有极明显之差异】?

由此可知彼等误会经论之意旨,已到极严重之地步;若非仍有文字障者,即是故意曲解误会者。如是曲解误会严重之后,却敢信口开河,否定他人正确之法,复又诽谤成论法义与经中 佛意不符,妄称余之正确判教与经论不符,轻易造作谤法、抵制正法及谤贤圣之地狱业因,亦可谓胆大包天之人也!正是异生性未除之人也!若是余,绝无如是胆气,是故必定依经依论,谨慎判教;宁可违于诸人之意而从低判教定果,不敢丝毫违犯僭越。p127-135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禄东赞法王第四世慈仁嘉措法王对闻法上师的开示 禄东赞法王第四世慈仁嘉措法王对闻法上师的开示

十住经卷第四 十住经卷第四

渐备一切智德经  卷第四 渐备一切智德经 卷第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第四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第四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四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四

禅林宝训 卷第四 禅林宝训 卷第四

缁门警训 卷第四 缁门警训 卷第四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四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四讲)

莲华世界诗 一意西驰第四 莲华世界诗 一意西驰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第四卷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第四卷

金刚经讲义 妙行无住分第四 金刚经讲义 妙行无住分第四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

黄念祖: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四讲 黄念祖: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四讲

黄柏霖: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的故事 黄柏霖: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的故事

黄柏霖: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第四集) 黄柏霖: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第四集)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新白话版)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新白话版)

信解品第四 信解品第四

15 第四六七则 宝寿行履 15 第四六七则 宝寿行履

净土圣贤录 往生比丘尼第四 净土圣贤录 往生比丘尼第四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九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九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八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八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七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七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六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六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五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五卷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讲记版)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讲记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讲记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讲记版)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二.普通真言藏品第四白话注解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二.普通真言藏品第四白话注解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1、诸方大德为徐老著作题词选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1、诸方大德为徐老著作题词选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2、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三周年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2、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三周年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3、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3、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5、徐恒志上师荼毗小记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5、徐恒志上师荼毗小记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6、忆徐老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6、忆徐老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

20200808圣海法师《佛教基本知识》第四讲

明影法师:印度佛教的特征及启示 第四讲(共四讲)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

圣严法师:维摩经六讲 第四讲《维摩经》与心灵环保 圣严法师:维摩经六讲 第四讲《维摩经》与心灵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