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 赞佛偈(印能法师唱诵)

2020-06-30 佛学音乐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七】

空不异色。“8”(一)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灵有觉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无灵觉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碍真空。所谓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显、真空、之德、之用、之灵也。(二)不异色者、诸色诸相、显现於真空、真空亦无碍相、真空亦无、贪瞋痴爱想、更无五蕴、六欲之想、是故真空、在无挂无碍中、得诸自在者。其名为、真空自在、无有不自在、之处也。自在、在真空中、无贪无染、无污、“无住而住”亦无分别、是非福罪相、故名、真空、能含妙有也。集句。空不异色者、行者、真心中、无一切妄、无一切相“时”、其行者、之心、而与真空、合为一体、一体者、用则齐彰、齐彰者、诸色、无有不呈献、於行者、耳目之前。不用则藏、则藏者、诸色形相、无有不藏於、行者、真心之中、其真心中、寂寂然、湛湛然、兀兀乎、荡荡乎、行者、其寂光、清净而微妙、不动而灵敏。其凡夫何能见耶、知耶、觉耶。故名为、空不异色也。色即是空。“9”

色即是空者、凡有形形色色者、皆名、无常无我也。无常者、即是空也、无我者、肉身形相、非我也。色如晨星暮日、转瞬、而易逝、刹那、而变迁、终归於空。故名、色即是空。集句。色即是空、其性不空、犹如午夜、日空“凌晨而不空也”。所谓、色即是空者空其诸妄诸相也。倘无诸妄相时、空即是色也。何者、犹如午夜、不能见日者、遭遇妄心“地球”而遮也。即是凡夫、遭遇五蕴、六欲、贪妄、所遮於本心也。凌晨见日者、犹如、无五阴、空六欲、穷七情、无尘相妄、无遮於本心也。所谓、凡圣不同者、是迷悟之差别也。凡夫倘能、转迷为悟者、其生死了也、其彼岸至也、学者、无可辜负自心。

空即是色。“10”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其名为、已破见、闻、思、三惑之人也。其人犹如、上大学、以到三年级已、待到毕业后、去国外、当留洋生、国外留洋生、是从三果、直升到、兜率禅陀天、为天人、名为、预到彼岸人。二果者何、二果者、於见闻思、三惑之中、已断、见、闻、二惑已、故名为、二果之人也。初果者、须要往反七次、方能了、分段死也、七次者、天上没、生人间、人间终、反天上、如是往反七次。初二次中、见诸色相、即迷即觉者。三四次中、见诸色相、其心如常也。五六次中、见诸色相、犹如未见、在此之间、其心光明。最后、再来世间一次、待世缘尽时。升二果天、在二果天、清净无为、胜初果天、在二果天、仍须一反世间、“故经云”“斯陀含名、一往来”“此也”待到天禄尽时、直升三果天、直升者、变易死也、犹如蚕眠、其名为、变易死者、而非凡夫、二死不无、二死者1、分段死、犹如一物、分为两段、两段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也、而是我等、苦中最苦者2、变易死者、犹如、金蝉脱壳、脱壳苦、仍未解决也。所以佛说、初二三果、之人、仍然、是九类众生者。倘再进步、即证、大阿罗汉、道性天人者、亦名兜率禅陀天人。反多反少者、行者、不可执著也。倘能生清净心、而无四相者、一反也无也。行者、多反、少反者、是行者、自心自造也。如是解者、仍有其相也。倘无诸妄、诸相时、即地、即是彼岸。即心、即是如来。当深入。集句。空即是色者、倘能空其诸妄者、行者、见闻思觉中、无有不是、真如实相者、真如实相者、非为空也、而是活活泼泼、真心中、常乐我净也。而非凡夫、再幻梦泡影中、追妄逐相、之乐、而可与比也、彼乐者“色即是空也”。倘能无贪无爱、无一切见欲、无一切妄想、与是非相者、其真心、空空空、在空空空中、其真心中、见一切相、闻一切声者、无有不是、常乐我净、无有不是微妙、其真心、无不庄严、而清净。故名为、空即是色、亦无空“实”色相。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