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慈悲救苦 诚心感应──香港佛教联合会癸巳年(2013)清明思亲法会

2020-05-11 宽运法师

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求──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开坛洒净仪式开示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我们西方寺,一年一度的「华严吉祥法会」,大家都来诵《华严经》;所以我想问一问大家明不明白《华严经》呢?明白吗?不明白吗?或者只明白一点?其实明白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大家都明白,那么,释迦佛就不用去鹿野苑,为五比丘讲苦、集、灭、道;讲小乘《四阿含经》;也不需要用八年的时间去讲方等经典,亦不需要用二十二年的时间去讲《般若经》,更不需要于涅槃前最后八年讲《妙法莲华经》、《涅槃经》。他更不需要讲《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全部都不需要讲。因为《华严经》是佛陀成道后三七日后所讲的证悟境界,亦即成佛之道,实在是太高深了,所以对一般人而言,实在是太困难了;成佛是一个逐步上升的修学过程,成佛就好像我们读书求学的过程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再修硕士、博士;成佛就相当于取得博士学位的学历;因为在《华严经》里面,释迦佛讲的全部都是菩萨的境界或实践菩萨道的方法。释迦佛告诉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发心,如果大家今天发了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对于佛所说的经典,自然就会较易相应,也会较易明白;不过,如果要真真正正、彻底的明白,唯佛与佛乃能穷尽究竟,所以,今天大家能够明白少少,那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了,学佛除了发心还必须要有信心。所以,菩萨五十二个阶位之中,首先所讲的就是「十信」位,这个「十信」也是很不容易的。那么,现在大家信不信佛?是不是真信?可能大家都会说:「我真的信佛啊!」其实这个「信」与「真信」,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有不少的障缘;比如说,你会对外境或人事有很多的分别、执着,心里总是计较着:西方寺的法师如何、如何;这个法师好不好、那个法师好不好;这个人长,那个人短;这件事黑,那件事白;这些都不是菩萨所应为的。所以,必须达到了「十信位」,才是真正的信,才能永不退修。经上说:「发心之初,成佛有余。」又说:「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求。」学佛能保持这个初心与信心,真的绝不容易;有些人初学佛之时,发心要行菩萨道,非常的精进,非常的用功;可是菩萨道,行不到一半,就生退心了:「哎呀,要做菩萨实在是太难了!我不做菩萨了!我不如做个罗汉就算了!」大家会不会这样呀?我们不要因为少少的困难与挫折就生退心;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时常实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渡;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弘誓愿中首先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无边呀?是无边的,菩萨就是发愿要普度这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发心不是拿来唱的,不是拿来讲的,而是用来实行的,因此发了这个心以后,或受了菩萨戒以后,你就是菩萨。当然了,这个菩萨只是凡夫菩萨。 由于我们是凡夫,所以所看见的、所理解的,就跟佛菩萨不一样;因为大家的境界不同喔!用佛眼来看,一切都是佛;用菩萨的眼来看,又不一样,如果用慧眼、用罗汉眼看,又或者用天眼、法眼来看,都不一样;若我们仅以人眼也就是肉眼来看的话,当然是很有限,并且有很多的缺点了。

因此,释迦佛成道以后所讲的第一句话就说了:「一切的众生皆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为甚么我们跟佛的想法不一样?就是因我们有太多的妄想、太多的执着,因此没有办法解脱。所以今天希望大家都用法喜的心,来念诵这部《华严经》;要诵多少天呀?二十一天。通常来说,诵《华严经》第一天很多人,最后一天也很多人,中间很多人就会无影无踪,不知去了哪里学菩萨道。所以,我希望大家怎么样呀?如果二十一天全程参与的,就好像《万佛忏》法会一样,给大家发一个嘉许状,奖励大家同诵《华严经》的功德。因为学佛修行,真的是不容易啊。前面都讲了,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等觉、妙觉;期间要到八地菩萨,也就是不动地的菩萨才不会退转。我们成佛为甚么要这么长时间呢?就是因为信心不吹,或是不够坚定,往往一曝十寒,进一步退两步,甚至是进一退三;如此的话,这个信就不是真信、实信,更不是实修、实行。因此,今天大家希望能生起真正的信,就必须认真地诵《华严经》、学习菩萨如何发愿、如何实行。要向谁去学习呢?除了要向普贤菩萨学习以外,也要向善财童子学习;善财童子有五十三参,大家有无去参呀?希望大家多多的参。今天下午,我就要动身出发去哈尔滨极乐寺,参加开山祖师倓虚大师舍利塔开光典礼,开光时间是明天上午,因为我们香港很多居士都有出钱,如李太、梁太等等,可是大家都没有时间去;请柬都发来邀请,我只好代表大家去了,而大家要留在这儿诵《华严经》;为甚么呢?《华严经》是非常殊胜的经典,而且很难得,我们请了这么多法师来唱「华严字母」;华严字母就是开智能的锁匙;我们念「阿弥陀佛」,甚至是念「六字大明咒」样,同样也是开启智慧的锁匙。当然了,我们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念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家学做菩萨,效法菩萨道。以下,我们一起来念诵《华严经》。阿弥陀佛!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济群法师: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济群法师: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高速公路上的死里逃生,我不再徘徊诚心学佛 高速公路上的死里逃生,我不再徘徊诚心学佛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诚心念药师佛必定逢凶化吉 诚心念药师佛必定逢凶化吉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参加观音大悲加持法会,我亲身体验加持力消除了疑心 参加观音大悲加持法会,我亲身体验加持力消除了疑心

在观音大悲加持法会中,我看到耀眼金光,融入其中飘逸轻安 在观音大悲加持法会中,我看到耀眼金光,融入其中飘逸轻安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卅年唯诵观音普门品,天乐天花祥瑞感应 卅年唯诵观音普门品,天乐天花祥瑞感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参加观音大悲加持法会后,我长久的腰痛竟然痊愈了 参加观音大悲加持法会后,我长久的腰痛竟然痊愈了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