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分非别代表什么

2016-12-06 佛学入门

一位修行者如何透过智慧和动机的禅定来培美道路,逐步前进至佛境?在《心经》中,佛陀简短而甚深地说明了修行道路的各种阶段。 「嗲雅他。嘎嗲嘎嗲。波罗嘎嗲。波罗僧嘎嗲。菩提娑哈。」意味着:「如是,前进,前进,超越前进,完全超越前进,觉醒成就。」要我们更仔细地检验以上的这段说明,首先「嘎嗲」〔前进或去〕是谁在前进?是这一个「我」或「自我」被指出依着心续而前进。你从哪里前进?你从轮回中离去,轮回就是受到污染行为与无效情绪所影响的状态。你前进到什么?你正在前进到具有法身的佛境,永远超越痛苦和痛苦的来源〔也就是烦恼情绪〕,以及由此烦恼情绪所建立的先天倾向。你是依着什么样的因和条件来前进?你是依着智慧和慈悲无二的道路前进。

佛陀告诉修行者要去到彼岸。从修行者的观点来说,轮回是在近的这一边,就像在手边一样近;而涅槃〔也就是超越痛苦的状态〕则是在遥远的另一岸。

当佛陀说:「嗲雅他。嘎嗲嘎嗲。波罗嘎嗲。波罗僧嘎嗲。菩提娑哈。」〔「如是,前进,前进,超越前进,完全超越前进,觉醒成就」〕这是告诉修行者在五道上前进:

嘎嗲──资粮道;

嘎嗲──加行道;

波罗嘎嗲──见道;

波罗僧嘎嗲──修道;

菩提娑哈──无学道。

在这五道上,让我们来确认心灵前进的本质:

一、刚开始的资粮道是什么?这一个阶段就是,当你的主要修行是以利他为动机,然后累积了大量功德时。虽然你正在做悲智无二的修行,但对空性的领悟尚未到达所称的「由禅定中生起的状态」,在此一状态中,安住的禅定和分析的禅定彼此相互支援。在此一道上,你达到强而有力的专注禅定,然后正朝向一种从禅定中生起的对空性领悟的状态。

二、当你到达一种由禅定中生起对空性领悟的智慧状态,你就进入加行道。对这种状态越来越熟悉,伴随慈悲动机的培养,在加行道的四个阶段〔包括了暖位、顶位、忍位,以及世第一位〕,你逐渐更清楚地觉知空性的显现。

三、最后直接领悟到空性,没有受到任何微细二元化现象的污染〔已经全部消失〕。这也就是见道的开始,是关于现象甚深本质真相的初步直接领悟。在大乘中,此时就是菩萨十地的开始;菩萨十地之所以被称为「地」,是因为在它们之上会有殊胜的心灵功德。在见道和修道期间,会个别克服两种障碍,一种是知性障碍,另一种则是本来就在的障碍。知性的心境是因为执着于错误系统所致。比方说,有些佛教学派的追随者相信,现象因着自身的特质而世俗性地存在,他们根据无稽的「推论」认为,如果现象不是这样建立的话,它们就无法作用。这一类错误的概念受到没有依据的理论系统所污染,被称为人为的或知性的障碍。就算你没有从此生错误的概念化思想中染上新的倾向,但每一个人的精神续流中,都有着过去世执着于错误观念所建立的倾向。

相反地,本来就在的错误心境是存在于一切众生之中,从昆虫到人类,自无始以来,不依赖任何错误的经典和推论而自动地运用。

四、经由「见道」可以遣除知性后天或人为的障碍,然而本来就在的障碍是比较难克服〔因为从无始以来你就被这些错误的心境所制约〕,因此必须透过对空性持续做禅定才能被遣除。因为这样的禅定必须透过长时间反覆地做,所以这个阶段就被称为修道〔也就是禅定之道〕。你稍早已经对空性做了禅定,但是「修道」指的是长期熟悉之道。

在这一阶段,你通过了菩萨的九地。在十地当中,前面七地被称为有垢染,最后三地被称为无垢。这是因为在前面的七地,你依然在清除烦恼的障碍,因此这七地尚未被净化。透过第八地的第一个部分,你清除了烦恼的情绪;剩下的第八、第九及第十地让你能够克服全知的障碍。

五、透过金刚般的专注禅定达到菩萨的第十地,这是十地之顶但依然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你可以有效地摧毁到达全知智慧前非常微细的障碍。你心灵的下一刹那就成为全知的意识,同时心的甚深本质成为佛的法身。这是第五道,也是最后的无学道。从非常微细的气或能量〔此时心气是一体〕,各种纯净和不纯净的有形身像为了利益众生而自然现起;这些都被称为佛的形身。这就是佛境,是众生快乐和救助的泉源。

而且在经教大乘中,并没有说女人不能成佛。不过,经典中说道,在累积功德的修行中,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你所努力累积的业将成熟为佛的相好庄严;此时根据经教大乘,拥有强壮的身体是有助益,因此你自然会有一个男性的身体。这些经典同时说,在成佛之前的最后一世,必须要拥有男性身体。然而,无上瑜伽密续中说〔这被认为是最后的系统〕,一个女人不仅只能成佛,同时她还能够在此生就成佛。

更新于:2016-12-06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