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正史记载轮回实例五岁男童自述前世

2014-12-18 佛教故事

编者按:在中国古代著作中有不少故事很神异,即便在正史中也有很多类似故事,常人不明其理,往往怀疑其真实性。其实若用佛教义理衡量,这些故事都很容易理解,比如轮回转世在佛教中本是常理(今人接受不同教育,自然认为轮回乃是迷信)。在《晋书》中就有两则故事,只能用轮回去解释,一位主人公是西晋名将羊祜,另一位是道教奇人鲍靓。今天这则故事摘自《历史感应统纪》,直接出处是《晋书·艺术传》。鲍靓虽是道教奇人(弟子是抱朴子葛洪,女儿是鲍仙姑),但其经历却是轮回最佳例证,这一点不因其身份而有改变。

鲍靓五岁之时,忽然告诉母亲前世死因。

晋朝有一人叫鲍靓,是东海(在今山东境内)人,曾任南海(在今广东境内)太守。鲍靓五岁之时,有一天忽然告诉他母亲:“我前世是曲阳县(在今河北境内)姓李人家的儿子,九岁时不小心坠入井中淹死。”父母听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到离家很远的曲阳县,打听这家人家。果然发现那里有一户姓李的家庭,前几年刚死了一个儿子,年龄和死因与鲍靓所述完全相符。由此可知,鲍靓确是李家儿子转世而来,而且记得前生之事。

史***载,鲍靓是汉司徒鲍宣之后,自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好道学。青年时遇见仙人阴长生,拜他为师,学习炼丹尸解之道,后被师傅打发回家。西晋灭亡之后,王室南迁建康。鲍靓举家迁至江苏丹阳,就在丹阳开馆授徒,因见学生葛洪稳重好学、不慕名利,就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后来鲍靓调任南海太守,而葛洪也到广东罗浮山。鲍靓白天处理政事,晚上乘着两只鞋变成的燕子飞到罗浮山和葛洪研究仙术。相传鲍靓享年一百多岁,或说他年过七十而尸解,或说他后来又回到丹阳死后安葬于召子冈,或说他在罗浮山中得道。

《晋书》还有一桩轮回记录,年代更早,主人公是西晋名将羊祜,小编曾经发过一次,附录于后以供参考——

羊祜找到前世遗失金环

羊祜在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向奶妈讨取一只金环,说是自己以前玩过,现在不知放在哪里。奶妈对羊祜说:“少爷以前并没有玩过什么金环呀?”小羊祜心里也一愣,忽然又像记起什么似的,就往门外走去,一直走到邻居李家东面矮墙外的桑树跟前,竟然在桑树洞里找出了一只金环。这一天李家主人也在场,他看到这一幕,非常吃惊地说:“啊呀!这只金环就是我几年前死去儿子经常把玩的呀,是他丢失掉的,当时还因为找不到大哭一场,原来是在桑树洞里,现在怎么被羊祜拿走了?”小羊祜的奶妈就把前后经过告诉李家主人,说小羊祜在家里就向她讨取金环,结果没有讨到,于是出门往桑树这边跑,还真被他找到金环。李家主人听了以后,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儿子,看着小羊祜的模样,不禁悲痛莫名,长叹不已。远近居民知道了这件事,也觉得很神奇,都认为李家儿子就是羊祜的前身。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品小故事,找出自己的农夫、嫩草和耕牛 品小故事,找出自己的农夫、嫩草和耕牛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十二章 往生实例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十二章 往生实例

战争中的因果故事 战争中的因果故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送亲礼,妯娌上演轮回闹剧 送亲礼,妯娌上演轮回闹剧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一个科学工作者自述:你没有死过,所以你无所畏惧 一个科学工作者自述:你没有死过,所以你无所畏惧

那些曾来到生命中的人,或是为了延续前世的情谊,值得每一次相遇 那些曾来到生命中的人,或是为了延续前世的情谊,值得每一次相遇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真实故事:恶母与怨女,孽缘与佛缘 真实故事:恶母与怨女,孽缘与佛缘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印祖故事:促妙真继任住持,示微疾回归极乐 印祖故事:促妙真继任住持,示微疾回归极乐

因果故事: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因果故事: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 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苏东坡轮回故事 苏东坡轮回故事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印祖故事:不得已讲经一座,为生死闭关六年 印祖故事:不得已讲经一座,为生死闭关六年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