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为人,绝无执著。前念相信,不妨相交。后念不信,不妨即绝。来去任人,我固无心于交与绝也。然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著力。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设不能尽分,纵将禅教一一穷源彻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而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印光法师文钞编卷上 》·一函遍复
阿罗汉,就是无生的意思,“阿”就是无,无生又称为无著,就是三界的烦恼、业因断了,所以他不在三界里再出生了,叫无生。长揖三界,不受后有,所以称为阿罗汉。
「叹此身无有是处,奈谁人不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肉块。九孔常流不净,六根恣逞无明。发毛齿聚落若堆尘,涕泪唾津污如行厕。里面尽蛆虫聚会,为头招蚊虱咬钻。沾一灾一疾皆得死人,更大热大寒摧人易老。
「凡非自己妻妾,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坏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所宜说者,务须实行为要耳。若学佛之人,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与世之伶人无异。在当场苦乐悲欢,做得酷肖,实则一毫也与己无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恶实之痴汉,心欲欺人欺佛,实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过。人尚不能欺,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如果我们对地狱之苦没有感觉,不相信,很麻木,我们抑恶扬善就没有动力。如果我们对佛法界净土的庄严很隔膜,不相信,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信愿力也生不起来。一定要对这两个法界有鲜明的认知,从内心深处产生远离地狱
「所谓护身符子,亦只至诚礼念阿弥陀佛而已。而观音大士,悲愿洪深。寻声救苦,随感即应。宜于朝暮礼念佛外,加以礼念大士。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自可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不自知也。」《印光法师文钞》·复张云
「愚痴者,不是绝无所知。即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谓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皆名愚痴。此种知见,误国害民,甚于洪水猛兽。」《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禄禄几时闲。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换,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醒世诗》·【明】罗念庵
「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一函遍复
「敬之一法,乃世出世间学道之根本。若不主敬存诚,纵有所悟,必不能实得其益。以一落狂慧,决难事理圆融。偏执理性,不重修持,纵见理不错,亦与魔外相去不远。况既执理废事,所悟之理,亦难的当。」《印光法师文钞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定散两门的利益最终归结到阿弥陀佛的愿心,就是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的,以名号度众生。虽然有四种念佛,但持名念佛最为捷要,最为圆顿。
「商人经纪最奔波,远地他乡到处过;江湖风浪危中险,不如归去念弥陀。」《劝世念佛》【唐】·永明延寿大师
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坎坷挫折时,如能抱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襟怀,则何处没有光风霁月的空间?遭遇到颓唐失意时,如能记取「回头是岸」的古训,则何处没有美丽光明的希望?
把一个陌生人变成自己的至亲,以他的苦为苦,以他的乐为乐,这是世间上的爱。把每一个陌生人都当成至亲,希望这世上最好的东西给他,却不执著他为己有,这是佛教中的爱。
「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念,致令伤气受病耶。」《印光法师文钞》·复刘智空居士书
佛灭度之后,造像的功德很大,礼佛、供养佛像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造像一定要造得庄严,庄严的佛像能够寄寓法身的功德,拜这尊佛就会有感应,就会有灵验,就会有加持力。所以我们造像的时候一定要把他造庄严,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