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寺
达文西
陈瑞三
喜庆的代价
心空身尘
布鲁达克
要慈爱,但不要执爱;要慈悲,但不要伤悲;要慈善,但不要伪善。
居安思危,是要我们在安定、舒适的生活中,想到我们内心还隐藏着制造不安定、不舒适的烦恼。没有解除生命的迷惑和烦恼,所谓安定、舒适只是一时的假相。
生命是无尽的积累。多行善事,长养善心,就会成为善人;常行恶事,增长恶心,就成了不善之人。善或者不善的人格一旦形战,给未来的生命将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对他人的善行和成就由衷欢喜、赞叹,并支持、参与,可以弱化我执,对治嫉妒,同时还能产生相应的功德,这叫随喜功德。学会随喜,也会让社会减少对立,更加和谐。
贫穷、匮乏的人,只会不停的索取;富有的人,才会想着施舍。贫穷、富有都是一种心理状态,并非财富的多少。一个人即便一无所也不觉得缺少什么,这种人才是最富有的。
佛教界要培养学法、弘法的意识,每个寺院教应该有常规的修学内容,弘法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僧人的基本素质,保证佛教的建康发展、正常传播。不学法、弘法,佛教就会变质,迷信化,庸俗化,在所难免。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选泽,始终来自于自我的需求和判断。一个我执重的人,他总会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并且会制造和寻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唯有弱化我执或者认识到缘起无我的人,才能客观如实的看世界
释迦牟尼曾经也是贪嗔痴的病患,通过修行,发现了人类具有觉悟潜质,具有自我治疗的能力,完成了贪嗔痴的治疗,成为真正意义上健康者,一个没有贪嗔痴的人,一个充满着慈悲和智慧的人。佛陀是个大医王,看到众生深陷
要名要利的人,会为了名和利做事;不要名不要利的人,才能为自己的理想活着。
心灵世界有各种各样心理,谁在线就谁当家,你愿意把命运交给谁呢?是让嗔恨心成为主人,搞得世界硝烟四起;还是让慈悲心主导,自他和乐。
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做,有的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同时想着很多事,这样会很忙很累。如果把心带回当下,再多的事也只有一件事,也就是当下要做的这件事。只要做好一件事,也就不会太忙太累了。
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从佛教看,人类的理性并非都是荒谬的。接受正确的知识,善用理性,可以开发智慧,认识真理。而张扬自我,乱用理性,感觉迷乱,则使人走向无明的深渊。
佛弟子,承担着如来使者的职责。传承佛法,实践佛法,弘扬佛法,点亮觉醒的心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自觉觉他,尽未来际。
小孩子会问:人死了到哪里去?天空有没有尽头?星星会不会掉下来?长大了关心,上学、工作、结婚、生孩子。有些老年人只关心三餐饭。真是小孩关心大问题,大人关心小问题。
佛教有三乘教法,下士修五戒十善,成就人天福报;中士超越对人天福报的贪执,发出离心,修戒定慧,成就解脱涅盘;上士舍涅盘之乐,不住涅盘,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广修六度四摄,培植福慧二种资粮,圆成无上佛果
赚钱靠能力、靠福报,花钱却要看智慧。
善心、善行、福报是人生最好的保险。常怀善心、善行就能走在人天道上,平安、快乐的活着。
学佛人有两件大事:一是个人修学佛法,解除人生疑惑,开智慧,断烦恼。二是传播佛法,成就无量福德,无量慈悲,也能帮助更多人从迷惑走向觉醒。在菩提道上,佛和众生具有同等的重要,不学佛无以成就智慧,不度化众生
科技越发达,人性越堕落;物质越丰富,人们却越不容易幸福。这是我们追求发展所要的结果吗?
佛说一钵水有八万四千虫;说人体是虫聚,有不计其数的寄生虫依附着。喝水的时侯要念佛念咒,心怀救度。吃饭时,要想着给身上寄生虫提供营养,使他们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