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
破诸烦恼
正心堂
一行禅师
达文西
托尔斯泰
因果报应,说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反作用于自身,善的行为会有善的回应,恶的行为会有恶的效应,如影随形。
佛教不只是讲身体的无常、不净,让我们不要贪著;同时也讲人身难得,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有效使用,为自觉觉他服务。
现代人特别缺乏安全感,为什么?难道我们的生存保障比以往更匮乏吗?显然不是。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发达的资讯让我们更了解世事无常,二是我们不愿失去已有的一切。事实上,当你贪著得越多,拥有得越多,对失去的恐
佛教很重视忏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犯错后及时对治。一方面,要把曾经有过的不善行为发露出来;一方面,表示真诚悔过并发誓永不再造。有了强烈悔过之心,罪业就能得到相应化解,所谓“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
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我们
时常保有对三宝的依赖感及归属感极其重要,关系到皈依后修学目标能否明确,人生观念能否调整,以及内心能否安住。若不能对三宝生起依赖感及归属感,一切将无从谈起。这正是不少人学佛多年,内心仍漂泊无助的原因所在
无明,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是脆弱而无常的,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在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
为什么整个教界存在信仰淡化的现象?就是因为对信仰目标认识不足,对信仰动机定位不准。如果三宝在我们内心没有地位,只是当做消遣似地信一信,可有可无地信一信,那佛法是不可能对人生产生多少影响。所以说,皈依不
我们制造了很多需求,同时也制造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因为世间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有企业倒闭,有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只要用心观察,无常时时都在为我们揭示真相,告诉我们,永恒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使我们的内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得过杂,势必无法深入。而不深入的话,对法就难以相应,就会越学越没感觉。不少人学佛多年,经论比我看得还多,却始终不得要领。所以,端正态度非常重要。凡是没有做到真诚、认真、老实
昨天看到一条德国谚语:“人生如果只活一次,等于没活“。由此我想到生命的出现,如果只是偶然的、暂时的,眼前即使再有意义,终归还是没有意义。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是父母的孩子;后来又成为孩子的父母。与此同时,还担纲着形形色色的职业身分、社会身分。在这场无休止的连续剧中,我们有着演不完的角色。即使眼前这个角色命终
问:有没有快速静心的“秘诀”可以和大家分享? 答:秘诀是:无所得。现象忙,内心不忙。根据当下的状态去做,但不执著结果。再加上每天禅修,定期回到阿兰若处调整。总体来说,系统的自我保护功能很好。
洗脑,似乎是贬义词。但如果能被智慧洗脑,清除错误观念,不良情绪,这种人却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