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为何还会得癌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得了癌症,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关于什么是善或恶的疑问,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处处能够找到答案。中国自古就有善恶因果报应之说。《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周礼》表达含义说:正月祭祀神明,不用母的动物。因为这是它生育的时期,要怜悯它。孟子说:「君子应当远厨房,就要成全吾人恻隐之心。」等等观点,不一而足。明朝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了凡四训》等书中,关于「真善」和「伪善」就说得非常清楚。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书中的俞净意先生,早年自以为行善,没做过什么恶,但是一生贫穷潦倒。俞净意先生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还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却一味埋怨上天。灶神很慈悲,来点化他:你意业太恶,沽名钓誉,专务虚名。所做善事是附和别人,不会主动去做。灶神说:你戒杀也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爱护生命的真实善心,你家也吃虾蟹之类的动物,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它们在砧板上被杀,在油锅里被煎,难道就没有痛苦吗?你是外放生,内杀生,戒杀的誓言清净吗?另外,你在私居独处时,贪念、淫念、嫉妒念等等妄念、杂念太多。没有一件是真的善念,全是敷衍,做样子给人看。这种恶意固结于心,天地鬼神已记录在案,逃祸尚无暇,何有福求?
「意恶太重,专物虚名」,灶神的一席话点醒了俞净意公。意恶如此严重,就是这样的因果,导致了他三十年凄惨的境遇。为什么俞净意公三十年来一直自欺呢?就是因为不懂因果。后来俞净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诲,了解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依教奉行,改变了命运。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也是一本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劝善书。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榜样。
这些故事给我们启示:人的吉凶福祸由谁造的?完全由自己的起心动念所造。言善、行善而意念不善,这个善就是伪善,只有心善、意善才是真善。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我们就已经能够判断出自己究竟是善良还是不善良了,而且这个就是我们最终要得到的是善果还是恶果的根本原因。
俞净意公、袁了凡先生的遭遇完全符合因果规律原理:凡事皆有因缘。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患上癌症的人一定是造作了什么其得癌症的因。其实,当肉食占领餐桌的时候,人类也攻占了医院、手术室、病房、药店。当我们得了癌症,被各种疼痛折磨得呻吟不断,被手术刀活生生左割右切,被各种治疗仪不停摆布,像不像当初我们对各种动物美食生吞活剥任意宰割的景象?
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凡是动物被人抓到时,知道自己要被屠杀、被食啖,那种痛苦和可怜,与人有何两样?而人虽有眼睛却没有看到,虽有耳朵却没有听到,虽有心思却没有体会。人们任意宰杀动物,以满足自己的食欲,结怨无过如此。我们是不是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这是巧合还是因果,其实,我们施加在动物身上的一切,最终都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袁黄《了凡四训》专题
敬请观看收藏转发
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
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
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
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
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一切由源头诞生和创造,所有的生物都是热爱生命的,杀了别人养活自己,怎么能够安心?
被杀的一方,是被刀割被屠杀,再下到油锅里被煎炸,这些痛苦,深深地刻入骨髓之中。
山珍海味不管多好的味道都是虚的,吃过就没有了,蔬菜水果就可以吃饱,为什么要动起杀戮,损自己的福报?
再想想有血有气的生灵,都是有灵性有意识有灵知灵魂的,既然都有灵魂,我们是没有分别的。
总不能以为自己高高在上,比那些要高一等,要杀掉那些生命,令到他们永远都仇恨着自己?
一想到这里,就对那些有血肉的生命感到痛惜,不能吃食。
更新于:2022-11-27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