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著名诗人海子这句经典的诗句描述出无数文艺青年内心的向往,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有这样一幢房子,面朝雪山,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话还是要从下雨崩村说起。为什么要分做上雨崩村、下雨崩村,网上有不少驴友争论过这个问题,还旁征博引地探究过他们的缘起是不是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其实哪有那么复杂,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这样的地形能有一块完整的平地就非常难得了。
有了平地就可以种庄稼,有了粮食就有了人家,有了十几户人家就有了村落。至于为什么有“上”、“下”之分?那更是简单——这两个可住人的地方处于两个断裂的台地上,中间隔着有溪流的山坡和一道十多米深的断裂带,高差有个百把多米,自然分出“上”、“下”了。
其实看下雨崩村的最好地点是上雨崩村,而且并不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时候,一定要在一个薄雾尚未散去、朝阳斜斜地打下来的黎明,映衬着早期村民袅袅的炊烟,在缅茨姆、五冠峰这样纯洁的雪山环绕之中,她静静的在那里,那么宁静、那么安详、那么美丽,远离喧嚣,仿佛与世无争。
从上雨崩村下到下雨崩村必经的一座小桥,就架在断裂带的深沟之上。从小桥看下去,沟底深不见底,只听见从巴乌八蒙雪峰流下河水的哗哗声,沟底的两边长着巨大的杉树,咋一看还以为是地下森林似的。
过了小桥翻上一个不大却有点陡的坡,你就来到了下雨崩村。应该说下雨崩村比上雨崩村地势更平坦一些,因而住户也相对集中一些,弯弯曲曲的小路伴着不大不小的青稞地很容易让你有种迷路的感觉——不要紧,只要你抬起头,缅茨姆峰总会给你指明方向。
这就是住在雪山脚下的好处,找不到方向了,抬起头,雪山总在那里。其实,相比起大海来,我更喜欢雪山一些。所以相比海子当年憧憬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我更喜欢找一个“面朝雪山、心旷神怡”的别院。
也许还不仅仅是心旷神怡的感觉,看雪山多了,你感受到的会越来越多——坚强、纯洁、神圣、威武……而当你慢慢领悟到当年杜甫先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境界时,呵呵,那么恭喜你——你的人生又更进了一步!
所以,每次走在路上,虽说不讲究、也不能讲究住的条件,但是我每次外出都很“在意”住的地方——不是为了有一个奢华的大单人间,而是在乎它窗外的风景。好在几乎每个景点的宾馆都很理解我们这些摄友的心思,“面朝雪山”都成了这些房间的标配。
住在这样的房间里,经常会有些不寻常的经历:有的时候,那么多人来到雪山面前却因看不见它们而失望而归,你却能躺在这样的房间里,奢侈地看着日照金山的阳光慢慢晒到你的枕头上、床单上甚至pp上,那种感觉真是牛X。
半夜里,远方村落里零星的几点灯光,映衬着黑幕里的繁星点点,一时间你会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在凡间;当然,除了雪山、阳光,你没准还有别的拜访者——窗外牲口的溜达、嘶鸣,不知哪里飞来、扭着脖子、斜着眼偷窥你的猫头鹰……
而当你跋涉一天归来,披着一身的风霜和疲惫,迈上布满冰雪的台阶,推开吱呀呀的这扇门,迎接你的是火塘里一团暖暖的光、餐桌上摆着不一定奢华高档却热热乎乎的乡土饭菜,一碗暖暖的酥油茶、一杯烧喉咙的青稞酒、一块油滋滋的琵琶肉——你便有了回家的味道。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住在梅里雪山脚下一个偏远的小房子里,没有暖气是不用说,要命的是房间里连炉子都没有(估计是怕煤气中毒)。夜晚屋里的温度能够降到零下10度,冻得我们只能把头藏到睡袋里,呼吸着脚丫子的味道。
但是,否极泰来,当早上起床拉开帘子,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挑选一个这样艰苦的地方住宿——布满冰花的玻璃窗户上印着遥远的卡瓦格博,宛如进入了安徒生童话故事里的冰雪梦幻世界,一幅极美的画卷就此展现在你的眼前,那一刻带给你的感动永生难忘。
其实,无论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只要美色可餐就是一座好房子,你说哩?!
更新于:2016-09-1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