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养生
藏传法师
莲池大师
佛教故事:禅·看开
学佛受用
佛教故事
【2023-03-11】我们可以再从整个众生轮回三界生死来看。说如果一个人不求岀离三界,那么他也会有在劫难逃的部分,也就是说他逃不过火劫、水劫、风劫。那火劫、水劫、风劫,这是他所生活的环境当中所会面临的三
【2023-03-11】新浪科技2017-10-20 报道:刚死去的人仍有意识 甚至可听到自己被宣布死亡在艾伦佩姬近日主演的电影《灵异空间》(Flatliners)中,一群年轻的医生开展了一项危险的实验,轮流用药物使心脏停跳,
【2023-03-11】《佛说无常经》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是故劝诸人,谛听真实法
【2023-03-10】有梵志四兄弟,他们这四兄弟都得了五种神通,而且都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后来这四兄弟他们就算了一下,他们发现,他们七天以后他们都会命尽。于是他们就说:我们有五通之力,我们可以翻覆天地,我
【2023-03-10】大学里,一位教师自杀了。在专业领域里,他是一颗璀璨的新星,前途无量,但很不幸,他有一篇论文被曝光是抄袭的,他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再延续自己的学术生命而选择了自杀。婚姻中,一位太太自杀了
【2023-03-10】很多人会抱怨说:我的身体怎么那么差?我的命怎么那么苦?但是,有关于这个色身的无常,连 佛陀也是一样呈现出来告知我们的。像有一次,佛陀祂年纪已经大了,然后祂坐在那里,阿难尊者就走上前
【2023-03-10】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归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
【2023-03-10】佛陀在佛经中讲过:在过去世时,这个世界的劫已经尽了,众生都上生到色界二禅天的光音天上。那时候因为劫尽,这个大地又成立了,光音天的众生就来到这个大地。那时候,光音天的众生身上都有非常
【2023-03-10】经典告诉我们,即使有人在我们的世间法里面能够来帮助我们,可是有一些事情是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的,那这些事情是不如意的。譬如如果我们饥渴,有人可以给我们;如果因为我们生病了,不能洗澡,
【2023-03-10】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佛典故事选辑》。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莲华女悟无常,我们将借由这个故事,进一步来说明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五阴虚妄。在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女子她的名
【2023-03-10】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佛典故事选辑》。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优婆斯比丘的前世与今生,我们将藉由这个故事,进一步来说明三毒心对于有情三世流转的影响。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
【2023-03-10】梨园梦外梦旧帷卷复张生脸勾陈彩老谱吊新腔云狗从变换皮黄自沧桑但识弦中趣啸歌堪俯仰曲终人且静促膝邀月光渠奈戏拖棚久尝泯新味醉眼犹未苏泪洗多少回识者已阑珊喝采懒相陪才子逢佳人将相帝王会
【2023-03-10】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之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标题是当观无常以离众苦。经文不长,内容是这样子的:
【2023-03-09】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概说。这几个讲次,我们是要跟大家谈五蕴。我们之前约略讲过五蕴,为什么要谈五蕴呢,这里再稍微给大家复习一下。之所以要谈色、受、想、行、识这
【2023-03-09】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世间人都在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或者是金钱,或者是权力的永远存在,而且要去获得它、保有它,而且坚执不舍。可是我们看到佛陀在经典里面就有说到,在世间里面,最有福德的人
【2023-03-09】即使有人在我们的世间法里面能够来帮助我们,可是有一些事情是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的,那这些事情是更不如意的。譬如,如果我们饥渴,有人可以给我们(饮食);我们因为生病了不能澡浴,不能洗澡
【2023-03-09】接下来我们再从三苦的角度来了解识阴是虚妄不实的。众生在世间生存,一定接触六尘而领受六尘的境界,所以一旦识阴出生了,苦就会存在不灭;所以在六尘境界中一定会有苦、乐、忧、喜、舍等五种领
【2023-03-09】《杂阿含经》卷8:【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着,以得解脱;是名比丘六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
【2023-03-09】如上集所说,识阴之苦的灭除就是灭除识阴的存在,若不肯灭除识阴的存在,绝对无法获得二乘圣果的亲证智慧境界,特别是亲证二乘极果----阿罗汉的解脱境界。但是如何是确实了知真的识阴内涵呢?难
【2023-03-09】在同样《杂阿含经》卷11中亦开示: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杂阿含经》卷11)在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三辑中的语译为:【眼根、眼识、色尘,以及触、受、想、思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