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
其他文章
运动系统
【2023-08-15】世间的人通常都是自命不凡,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常轻视他人。佛陀曾经说过:“能够不去轻视未学者是很难的。”因为一般世俗凡夫稍有一点名气,便会或多或少有贡高骄慢的心,甚而目空一切
【2023-08-15】在《增壹阿含经》卷三十一中,叙说一则有关佛陀与尊者阿那律的事迹:有一天,在舍卫城只园精舍,因为精进修行以至双目失明的阿那律正准备缝补衣裳,可是千尝万试,却无法将线穿进针孔里。在束手
【2023-08-14】《维摩经》中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此段经文是佛说唯心净土的真理。意思是说,一切行菩萨道的菩萨想得到严净佛土,应当先清净自己的内心,通达我法二空,舍离
【2023-08-14】过去有一位无果禅师住在山林之中,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是由一对母女护持供养。由于这位禅师长久以来,一直未能明心见性,深怕信施难消,所以就打算要离开去寻师访道,希望能明白生死大事。
【2023-08-14】过去芙蓉灵训禅师问归宗智常禅师说:“如何是佛?”得到的回答说:“即汝便是。”意思是说,你当下就是佛。芙蓉灵训禅师就再进一步问道:“要如何保任?”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2023-08-14】过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位沙门,法号马祖道一。他励志苦行,在衡山常常整日坐禅,用功不辍。当时,怀让禅师见他气度不凡,专心向道的志气可嘉,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法器,就设法想开导他。有
【2023-08-14】在《阿含经》中记载,有人请示佛陀说:“什么是世间?”佛陀开示说:“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依佛法来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六根和合就是有情众生的身心个体。佛
【2023-08-13】从前,有一户贫穷的家庭,因为生活非常困苦,所以时常到邻居的菜园去偷取一些蔬菜来吃。有一天晚上,父亲又带着他的小儿子进入邻居的菜园,准备要偷拔一些萝卜。当父亲开始拔萝卜时,他的小儿子
【2023-08-13】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教化的时候,罗阅只国中有一个人非常暴戾凶恶,总是欺负善良,又忤逆父母,不敬师长。他的事业做得很不顺利,日子过得很苦恼,心中常充满怨怼。为了想让自己能过好日子
【2023-08-13】中国禅宗有名的二祖神光,在未见达摩祖师以前,已经用功遍学佛法,而且修习禅定的工夫有八年的时间,后来到嵩山少林寺,向达摩祖师求教。为了求法,他斩断自己左边的手臂,因此赢得了达摩祖师严
【2023-08-13】世人喜种福田,但常不解佛性,古今皆然。在《传灯录》卷三这样记载:当初,达摩祖师从天竺国到广州,梁武帝遣使迎请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
【2023-08-08】不犯妄语《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
【2023-08-08】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记载:有一次,佛陀问身边诸弟子说:“人的寿命有多长的时间?”一个弟子回答说:“有数日那么长。”佛陀听了就说:“你还没有进入佛法之门。”佛陀又问另
【2023-08-08】《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
【2023-08-08】有一天,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忽然到只陀林精舍,拜访好久没见面的佛陀。佛陀问他:“大王!这些日子,你在忙些什么?”波斯匿王叹气的说:“佛陀!我身为王者,每天有种种的国事要料理,这些日子
【2023-08-07】无欲自在佛经上说:“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受到种种的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主要的原因即在于众生的贪欲心太重。
【2023-08-07】心离贪欲《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
【2023-08-07】远离嗔恚《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
【2023-08-07】永断邪行《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邪行,就是不正当的行为,也就是邪淫。除了夫妇
【2023-07-30】佛教徒是否主张神通?这是很多佛教徒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神通不是主不主张的概念,而是成就者个个皆具备的,它是修行证量的表显,是修行过程中的现象,但不是成就解脱的目的,是行持中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