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外道法--广论(一)【共130集】
佛教故事:《欲海回狂》白话解
大安法师
其他文章
更多文章
【2024-08-23】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
【2024-08-23】佛教相信阎罗王吗?个人觉得说,不应当在相信与不相信上面来讨论。这就好像说,有一类的众生多半不信地狱的存在,因为不相信地狱的缘故,所以往往敢于恣意妄为,因此而就造作很多的恶业,舍报之
【2024-08-23】佛教看待爱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着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
【2024-08-23】《心经》说般若波罗蜜多,意为以智慧而到达解脱生死的彼岸。所以说佛教的解脱是智慧解脱,成佛也是因为智慧的而得成就。佛教所说的智慧有三种,《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
【2024-08-23】第一节略说四圣谛释迦世尊证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当时世尊为五比丘所说的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乃至于化道既圆将入涅槃时,又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
【2024-08-22】《妙法莲华经》卷2〈3 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
【2024-08-22】江流儿:师父,我们当和尚的难道就是为了吃饱肚子?那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师父:当然不同啊,这化缘呢,只是做一个高僧的开始,打坐,念经、参禅,不骄不躁,悠然自得,你看,为师现在不就很好吗
【2024-08-22】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莫非轻。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金带佛前求。黄金
【2024-08-22】众生唐代新译(唐代玄奘三藏及其以后的译经称为新译,之前的为旧译)为有情。众生之内涵,如《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比丘: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2024-08-21】世间者以有所得法观望佛法,期待 如来,但对于自身无始劫来所造之业,却无有一丁点偿还之意;于少行用功之后,即是自认三关齐破,妄比诸圣;后有少殃即至,则怨天尤人,同诸凡夫,自受其殃!然
【2024-08-21】打坐打到一念不生,是不是真的无念呢?打坐打到一念不生,事实上一念不生,当你在一念不生当中,事实上你仍然清楚了知它是一念不生;既然了知自己是处于一念不生,当然这样的境界仍然是有念的。
【2024-08-21】关于第七识:第七识名叫末那识,在十八界中,就是意根。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识是:眼识
【2024-08-21】阿弥陀佛阿:无。弥陀:量。佛:觉。阿弥陀:无量。阿弥陀佛:无量觉。阿弥陀佛原是一国王,舍王位出家修行曰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累劫勤修终于成佛,众生只要有信、愿、行,皆必蒙阿弥陀佛接
【2024-08-21】其它佛教常识:三宝:佛、法、僧。三藏:经、律、论。三学:闻、思、修。1、闻:听闻正法,好比吃饭。2、思:正确思维,好比消化。3、修:落实到身、口、意上。关于《金刚经》:金刚经在说什么
【2024-08-21】下面继续讲《心经》。○无苦集灭道:就是说,站在第八识本体的角度来说,也谈不上声闻所修的四谛法。为什么?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从来就没有生,也没有死,说什么解脱与不解脱呢?只因为众生
【2024-08-21】大乘成佛之道的修行次第:共五十二个,可以分成七个大层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为好记,说信住行向地等妙。大乘五位:此五十二个次第又可以建立为五个阶段,经三大
【2024-08-20】一、无明:什么是无明?无明就是对无我的真理以及法界实相不了解、不知道,没有智慧的光明。一念无明,就是不了解、不知道小乘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即一切万法,刹那变化,没
【2024-08-20】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1、肉眼,即平常人的眼。特点是看前不看后,太近太远、太大太小都看不见,没有光也看不见。而且不能穿越障碍,中间只是哪怕只隔一张纸,也看不见了。2、
【2024-08-20】禅宗六祖:初祖达摩大师,在中国是第一位祖师,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关于定和禅:定或禅,都指心一境性,即指意识既
【2024-08-20】○舍利子:即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由于《心经》是专讲般若智慧的,舍利弗又智慧第一,所以舍利弗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机众的代表。《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讲给舍利弗的。舍利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