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随众生意,多是给烦恼众生开药方,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如果想用读经治愈自己,就选择特别投缘的佛经作为日常读本,比如《地藏经》、《普门品》、《金刚经》,《无量寿经》,发心读几十几百乃至上千部(遍)。
念佛人如何训练临终最后那一念?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关注最后一念非常急迫。假如一个人不慎从高山悬崖上掉下深谷,那最后一念是什么,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修行结果的问题。平时不练习念佛,自负对临终一念有信心,这是自欺欺人。
并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将最终目的放在极乐世界。有愿生弥勒净土,有愿生东方琉璃世界,还有愿意生生世世到人间度化人。凡是有“目标信仰”的人,总有办法和动力保证自己在“心态平静”的路上。
美国专家发现,数钱也能治病。很多人验证,快乐旅游也能治病。现实中,女士们逛商场也能治病,跳集体舞也能治病。因此我们毫不怀疑佛家的一大发现:皈依三宝能治愈人。
心皈依,却不愿请法师做皈依仪式,美其名曰“不住相”。这其实是“偏执病”。佛法的不住相,有两个范畴,一是不住“有(物)”相,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总挂在心上,做完了,回归于自心的清净;二是不住“空”相,从“空”入“有”,学习贤圣做人做事,有板有眼,有理有节。
皈依三宝的仪式,是佛制;单说心灵皈依,跟佛法关联不大。制度的特点,有责任有义务,有戒律的约束。行使了皈依仪式的,就有护法神保护。心灵皈依只是一种文化趋向。
行三皈依,既跟个人的因缘有关,更跟法师缘有关。皈依不是把自己交给哪个法师,一生中有很多皈依师,有的师父只作结缘皈依(仅取个法名),有的师父做了皈依仪式(严肃皈依)。有的师父能在佛学、僧格、宿缘等方面摄受弟子,这称为“依止师”。皈依顺缘而行,有第一步的三皈依,有后来的五戒皈依,还有菩萨戒皈依。
个性太强的人,本质是心病重。菩萨眼中无恶人,不是否定恶人存在。还要承认自己就是恶人中的一员,否则也不会在这个娑婆世界混日子。很多非正常现象,是共业所感,不是哪一个人单独造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首先做好自己。
学习佛法,必须有原则和方法。就像治病吃药,必须“请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佛法修学,讲究一门深入。这里的一门深入,指两个方面:一是法门,二是行门。
以修学净土为例,一门深入就是不要轻易换法门。有往生极乐的心,你就不会被世俗事烦恼,也不会被疾病吓倒,“愿生极乐”是对治恐惧的最有效的心理治疗。从哲学角度看,你的价值取向不一样,求生极乐,求到极处了,等于无所求,而又不落空。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