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元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情况下只是伏烦恼?要怎么作才能断除烦恼?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时神秀半夜在墙上写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神秀这个偈子,显示出他只是在生灭无常的色阴以及虚妄的六识上来用心,他时时注意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迷而生起贪、瞋等等烦恼。五祖知道这是神秀写的偈子,就找了神秀来,告诉他说:你作这个偈,显示你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但还没有进入到佛法的殿堂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找到无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在言下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个本心是真实而如如、本不生灭的,如果能找到这个出生万法的本心,则一真一切真,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而无有凝滞;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心,这才是无上菩提的自性啊!而六祖慧能在听到神秀所作的偈子之后,也立即作了一首偈,那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这个时候虽然也还没有找到真如自性,但是他所说的偈子,已显示出他是有菩提根性的,已经能够跳开世俗五阴,知道不应该在虚妄的五阴六识上来用心,所以后来五祖才把禅法的衣钵传给了慧能。
不过自古以来,误会佛法,跳不开五阴六识而总是在意识心的种种变相上来用心的人,一直都是很多的。在《景德传灯录》当中就有记载: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出来弘法以后,有一位卧轮禅师也很自豪他自己能够压伏妄念,保持意识的灵明觉了,所以就自以为已经证悟菩提心了,也认为像他这样的修持,菩提就会日日增长;所以,他就写了一个偈子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景德传灯录》卷5)但是当六祖大师听到了之后,就说:作这个偈子的人并没有证悟明心,如果依照他所说的方式来修行的话,不但不得解脱,系缚反而会更为加重!六祖大师也就因此很慈悲地说了一个相对的偈子,他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景德传灯录》卷5)慧能大师的意思是说,找到真心自性、具有般若智慧的人,他时时可以观照到:真心看来好像呆呆傻傻地,什么都不会!祂从来不起念从来不曾对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过,无论意识心如何思想,对境时怎么起心动念,而他自己的菩提自性却仍然是本来、寂静、自在,不与万法为侣的;祂也是从来不增不减的,哪来菩提增长的事呢?
我们听了前面所说的五祖弘忍大师以及六祖慧能大师的开示,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佛法的修行最主要的是要找到真心本性来,才能够产生般若智慧;如果只是在虚妄无常的意识心上用心,就将会永远在佛法的殿堂外打转,是无法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中的。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性论》当中,同样有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马鸣菩萨说到:大乘法的根本是众生心如来藏,祂含摄了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法。这个众生心如来藏有二种门,也就是心真如门以及心生灭门;真如,有真实空以及真实不空两种意涵;而心生灭门呢,即是真妄和合,不生不灭的本觉心如来藏与种子流注不断的六识心等生灭法和合运转,这样而称为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祂既能含摄一切世出世间法,也能生显一切世出世间法。祂又显现出两种的义理:第一种义理是觉,意思是说,祂从本以来离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无二,即是如来的平等法身,这个法身恒有本觉,祂能了别有根身、器世间以及七识心的心行,因此而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而第二种义理则是不觉,意思是说,凡夫不能证知从本以来不起妄念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误以为制伏烦恼妄念让它不再出生,这样便是觉悟;马鸣菩萨却说:像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曾觉悟本觉的人,因此就名为不觉。
所以说,阿赖耶识具有能觉的功能,但是这个本来即有的本觉,却从来不在分别六尘上运作。已经证得阿赖耶识的人,就能现观阿赖耶识确实是有这种本觉,但是从来没有对六尘的见闻觉知;能够这样亲证的人,就是始觉位的菩萨,同时也是声闻初果的实证者,因为在证得本觉的时候,必定同时也断除了我见。阿赖耶识心体本就圆满具足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有情因地本有的心第一义性;证悟这个从来不起妄念的第一义性心的人,就名为觉者、名为始觉。如果一个还没有证悟这个真实心,却把意识心当作是恒不坏法的人,他只是压制意识心让妄念不生起,就自以为这样就是觉;实际上,这样却还只是不觉位的凡夫,根本不是始觉者,因为他根本就还不曾发起任何的无分别智,因此也就难以真的断除烦恼。但是,现在有许多法师虽然在表相上说是在教导大乘法,但是却常常把大乘法的根本心给略去不提。那么依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的说法:不信根本心如来藏、不乐念真如法的话,那么就连对三宝的真实信心都是无法发起的,更别说是要依教奉行或者修持了;所以就会自以为是地错乱修习,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在佛法的修学上有进展以及突破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刚开始进入佛法中修行的时候,因为烦恼粗重,妄心攀缘不断,所以无法克制去造作恶业的冲动,而难以止息烦恼。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欲望,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出脓血、虫啖、骨头散乱等等可怕恶心的现象,用这样的不净观来对治自己的贪念,就可以让贪欲心逐渐静止下来了。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境界,动辄生起瞋恨暴怒心,那么他就应当要修学慈悲观来对治;学习观察众生受苦的可怜悯之相,而逐渐从自己的亲人、邻里、乡镇、国城逐步扩大爱念,到能够慈愍一切众生,这样瞋恚心就会逐渐消除了。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再来,如果是一个心多散乱的人,则可以考虑用数息观来对治,让心念初步安止下来不再散乱。
除了这五停心观之外呢,其实还有其它许多的对治法门。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想 佛陀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功德非常的大,能够对治业障所生的一切烦恼。除此之外,还有在修学之后能够与实相相应的无相观,则是更为殊胜的;例如 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开示说: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猛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也就是说,无相观是依真实心如来藏的诸法实相来施设的,因为真心无形无色,又能出生万法,也能在与万法和合的运作当中,显示出真如实相无为之性;所以说,修学无相观是非常殊胜的!一般打坐或是数息的修行方式,都是在尽量远离外尘境界的静中修行方式,而等下了座回到世间境界生活工作的时候呢?大多就使不上力了!而念佛人在口中念佛名号或者心中观想佛菩萨形像,当回到世间境界时,同样也是难以继续用功,功夫很容易中断;不然就是很容易厌离世间的生活,想要出家修行。
而正觉同修会所倡导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是 平实导师揉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其它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 平实导师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因为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佛拜佛动作当中培养出动中定的功夫;这样的话,在世间法中生活或工作的时候,除非是需要非常专注思惟的时刻,大部分的时间呢,都是可以很容易地忆念佛菩萨而不受世间法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修学的摄心修定的法门。
世尊曾经开示过: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是能够让众生远离世间有漏法的三无漏学。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正法,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常在世间自度、度他。能这样如法修行的话,才是 佛陀来世间传授佛法的本意啊!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说明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更新于: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