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义,事理和融,顺入中道法界,故名回向。
我们知道十住位菩萨的重点在空观,用空观来自调;十行位的菩萨在假观,用假观来调他。到了十回向的时候,因为十行位的菩萨也有缺点,他很难顺入中道法界。
而中道的法界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十行位菩萨的缺点就是,他有时候会回忆起以前进修十住的空观智慧,他会不想度众生,偏空;有时候度众生度得过头了,假观太强了,扰乱他的内心,有时候偏有。所以他在空有当中很难保持中道,有时候偏空,有时候偏有。所以从大乘佛法的角度,他不能够很圆满地顺入中道的法界。
到十回向,他怎么办呢?他透过回向的方式,让内心的空有保持平衡。我们看他是怎么做到的。就是说,菩萨在没有入初地之前,他空有之间的这种平衡,一方面无住,又要生心,这是很难的。因为这有两个思考一个有相,一个无相。所以他必须要无住的空性,又要有相的分别去帮助众生,那么他怎么能够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呢?
第一个,他回事向理。他来到人世间做种种的义工,这个是一种事相的因缘。他遇到很多人,说了很多的话,做了很多的事,这个都在心中留下很多影像。他回去以后,要做一道程序,叫作回事向理,他要把这些相状重新地回归到真如的空性。
所以诸位!你看我们只要有做功课,大乘的功课,你放生也好,洒净也好,最后一定要诵一部《般若心经》,对不对?因为你前面的持咒、念佛、开示,都是有为的事相,它一定要有一道程序,回事入理,就是收归到一念清净的本性回事入理,把有为的事相回归到空性的真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回因向果。这个果是什么呢?是无上菩提。他不能追求人天福报,所以他必须要把这个心态,把这些有为的事相、未来的方向要调整一下,把有为的事相回归到无上菩提。
第三个,回自向他。他不能自己受用,这个他指的是什么呢?法界一切众生。
他透过三种回向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他就能够使令事理圆融,顺入中道法界,故名回向。这个人还没有证得初地,但是他透过三种的方法,做所谓的三种回向而达到空有的平衡。
我们把十回向的阶位念一遍。
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
这是讲到十回向的菩萨,他透过回向的力量,让他很成功地走到了中道的菩提道上,保持无住生心的平衡。
更新于:2023-12-16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