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 卷三十四

2023-09-09 祖师语录

《古尊宿语录》

卷三十四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颂古

外道问佛

杲日连天照有无。孰云善逝坐跏趺。如今要见当年事。邪正犹来在半途。

世尊升座文殊白槌

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头。负累释迦犹可事。至今千古闹啾啾。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百万人天望举扬。拈花微笑大乖张。几多业识茫茫者。问着劳生沸似汤。

二祖请达磨安心

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

六祖风幡

非风幡动唯心动。大海波澜常汹涌。鱼龙出没任升沉。生死圣凡无别共。

无别共底怎么样。祖佛傍观空合掌。

国师三唤侍者

潦倒江湖上。竿头事可吩。一回浮子动。又是上钩来。

百丈野鸭子

草里寻常万万千。报云飞去岂徒然。鼻头是甚闲皮草。十字纵横一任穿。

百丈归与同事坐次。忽然哭。事问曰:“忆父母耶?”丈云:“无事。”曰:“被人骂耶?”丈云:“无事。”曰:“哭作什么?”丈云:“问取和尚。”事往问大师。大师曰:“你去问取他。”事回至寮中。见百丈呵呵大笑。事曰:“适来为什么哭,而今为什么却笑?”丈曰:“适来哭而今笑。”同事惘然。

一回思想一伤神。不觉翻然笑转新。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马祖升堂百丈卷席。

挂得帆来遇便风。须臾千里到家乡。临门上岸逢妻子。欢喜情怀不可当。

百丈再参马祖

挂拂遭呵耳便聋。衲僧奚若验宗风。金刚脑后抽生铁。华岳三峰倒卓空。

黄檗一日问百丈曰:“和尚在大师处。有甚奇特言句。乞师不吝。”丈遂举再参马祖因缘。乃曰:“我当时被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不觉缩项吐舌。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么?”檗曰:“不然。今因和尚。得见马祖大机大用。要且不识马祖。若承嗣马祖。恐已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

家肥生孝子。国霸有谋臣。拳头劈口槌。未到无儿孙。

百丈开田说大义

开田说大义。后人莫容易。百丈总持门。淡而还有味。

黄檗问百丈:“従上宗乘苗裔,此间如何商量?”百丈默然。檗曰:“教后人如何委悉?”丈云:“我将谓你是个人。”便起去。檗随后入方丈曰:“某甲得得而来。败要个印信足矣。”丈曰:“若恁么,他后不得辜负老僧。”

打阛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现成财本成家者。多见饥寒在子孙。

百丈一日问黄檗。何处去来。檗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曰:“还见大虫么?”檗便作虎声。丈便抽斧作斫势。檗约住便与一掌。丈便休。至晚上堂谓众曰:“大雄山下有一虎。汝等诸人好看。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大雄山下斑斑虎。触着伤人谁敢顾。亲遭一口老婆心。何曾用着腰间斧。

百丈问黄檗:“甚处来?”檗云:“开田来。”丈云:“辛苦不易。”檗云:“随众作务。”丈云:“有劳道用。”檗云:“争敢辞劳。”丈云:“开得多少田?”檗遂酴地数下。丈便喝。檗掩耳而去。

相见言谈理不亏。等闲转面便相辉。毕竟水须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

黄檗示众:“汝等诸人。尽是鼻酒槽汉。”

大唐国里无禅师。不许会兮败许知。着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

黄檗一日在南泉位中坐。南泉遂问:“长老是甚年中行道?”檗云:“威音王佛已前。”泉云:“犹是王老师孙在。”檗遂归本位坐。

彼此老来谁记得。人前各自强惺惺。一坑未免俱埋却。几个如今眼子青。

南泉问黄檗:“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檗云:“某甲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泉云:“莫是长老见处么?”檗云:“不敢。”泉云:“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什么人还?”檗不对。

问答分明是切磋。几人于此见病讹。少年俱决龙蛇阵。潦倒同吟稚子歌。

南泉门送黄檗。泉曰:“如许大身材。戴椰子大笠子。”檗云:“三千大千世界。总在里许。”泉曰:“王老师?尔。”黄檗戴笠子便行。

相见锦江头。相携上酒楼。会医还少病。知分不多愁。

百丈问南泉:“何处来?”泉曰:“江西来。”丈曰:“还将得马师真来么?”泉曰:“败这是。”丈曰:“背后底?尔?”泉拂袖便出。

八面当风败这是。拂袖之谈动天地。堪爱卖身王老师。不作贱兮不作贵。

南泉坐次。一僧叉手而立。泉云:“太俗生。”僧合掌。泉云:“太僧生。”僧无对。

南北东西无不利。令人深爱老南泉。眉毛撕系如相似。鼻孔辽天不着穿。

洞山谓云居云:“昔南泉问座主:‘讲何经论?’主云:‘《弥勒下生经》。’泉云:‘弥勒几时下生?’主云:‘现在天宫。当来下生。’泉云:‘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时云居遂问洞山。败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他安名着字。洞山直得禅床震动。乃曰:‘膺庠黎。’”

禅床惊震被搽糊。惹得儿孙不丈夫。拄杖劈头连打出。也教知道赤须胡。

南泉示众云:“马大师道:‘即心即佛。’又云:‘非心非佛。’老僧却不恁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也无?”赵州出礼拜归众。僧问:“赵州适来礼拜归众。意作么生?”州云:“却问取和尚。”僧上问南泉:“适来谂上座意作么生?”泉云:“他却领得老僧意旨。”

祖佛场中不展戈。后人刚地起病讹。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南泉斩猫儿

五色狸奴尽力争。及乎按剑总生盲。分身两处重相为。直得悲风动地生。

晚赵州従外归。泉举前话问之。州脱草鞋戴头上而出。泉云:“子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

安国安家不在兵。鲁连一箭亦多情。三千剑客今何在。独许庄周致太平。

南泉归宗麻谷三人去礼忠国师

同气相求事可论。一回见面一欢情。两行何处闲文字。一队谁家好弟兄。

大隋葢龟。

骨里皮兮皮里骨。大隋老子无窠窟。上士闻之笑未休。中流特地生疑惑。

俱胝竖指。

老大宗师竖指头。一生用得最风流。玄沙拗折无人会。年来年去冷飕飕。

德山参见,龙潭吹纸烛。

黄金为骨玉为冰。莫把他家此日寻。多少従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咦!

鲁祖面壁

池阳何处得扪摸。后代商量苦也无。古人刚地成多事。敢问如今会也无。

雪峰示众云:“望州亭与上座相见了也。乌石岭与上座相见了也。僧堂前与上座相见了也。”

○佛眼禅师语录序

佛眼老师。自得法东山。三坐道场。二十余年行祖令于淮甸。四方衲子云奔辐凑。不到龙岫谓之空回。而师端居方丈。惟以传道为任。的的示人。晨夕无倦。升堂入室。当阳直指。全用大机。普说小参,方便开谕。巧除禅病。要使学者顿悟本心。大地山河森罗万象。曾非外物。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败是当人。心外无法。心亦无心。一道灵光,随处出现,自然无法可取,无法可舍。不见一法,为无为有,为逆为顺。不见一法,为内为外,为去为来。能所两亡,千差独露。従前恶觉情见,妄想尘劳,当体化为微妙三昧。尘尘刹刹,情与无情,皆是自已真实本体之所建立。若到这里稳密田地。便可纵横变化任运施为。于不二法中。现作无量差别境界。使人于千头百面处见得根本。毫发不移。便苞不为万境回换。独出独入透脱自由。如是神通。录中具载。言言皆正令。句句尽圆宗。虽然镂板示人。切忌唤作言句。若人开卷。洞见指归。当知佛眼禅师至今不曾迁化。宣和七年。八月上休日。遂宁冯楫谨叙。

○宋故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

宣教郎前管句西京嵩山崇福宫李弥逊述江淮之南。有大禅师。号曰佛眼。道行闻于朝。敕居和州之褒山。逾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远近奔凑。执弟子礼。以求法者。不知几何人。名山大刹驰使延请者。方来而未已也。宣和二年。冬至之前一日。饭食讫。整衣趺坐。合掌加额。怡然而逝。其徒哀慕。如亡津梁。如失舟楫。莫知攸济。嗣法兄佛果大师克勤。状师之行。且谓弥逊曰:师之于公。闻风而悦。一言而契。今其逝。公实见之。知师莫若公。是宜为铭。乃序而铭云:师姓李氏。名清远。蜀之临础人。舍家十四受具。尝依毗尼。师究其说。因读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持以问讲师。莫能对。乃曰: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捐旧习。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闻舒州太平演道者。为世第一流宗师。径造其室。恭事勤请。既久益坚。演深奇之。谓可以弘持法忍。壁立不少假。冀其深造。师七年未尝妄发一语。一日有所契。洞彻超诣。机辩峻捷。莫当其锋。自是释子争归之。而师益静默自晦。不自为得。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属天下新崇宁万寿寺。方择人以处。舒守王公涣之。迎师住持。师辄引去。会龙门虚席。遂补处焉。居十有二年。迁住褒禅。师三领名刹。所至莫不兴起。其在龙门。道望尤振。四方学者皆曰:吾必师龙门。由是云集至。居无所容。师不起于座。而化湫隘为巨刹。壮者效筋力。智者授轨度。富者施赀财。初不靳也。师严正静重。澹泊寡言。笑动有矩。则至出语。和职中节。人服膺之。其为教。则简易深密。绝蹊径离文字。不滞于空无汗漫之说。不以见闻言语辩博为事。使人洞真源履实际。非大有所契证。不妄许可。平居以道自任。不従事于务。尝曰:长老但端居方丈传道而已。与士大夫游。不为势利屈。苟道合则欣然造之。不尔虽过门或不得见。公卿大人高之。枢密邓公洵武。闻其风奏锡紫衣师名。司谏陈公聩。见所传法语叹曰:诸佛心宗。众生性海。远公涵泳深矣。皆未识师也。况其亲炙者乎。与佛果佛鉴。同门莫逆。道价相尚。世称东山二勤一远云:尝宗百门义。着圆融礼文。又摭楞严法华。着普门礼字。并行于世。其参学得法者。无虑数十人。士邦善悟为之首。而宿松无着道人李法慧。颇臻其奥。师寿五十有四。”僧腊四十。将逝。谓其徒曰:诸方老宿。必留偈辞世。世可辞耶。且将安往。逮终无一言。初在龙门作灵光台。以会葬较棒之火化者。且自为志曰:余他日亦藏于此。后门人函骨以归龙门。龙门之人悲且喜。奉之如生。以宣和三年正月壬寅塔成。铭曰:

大智唯心。无南北祖。一离其源。遂开牖户。守玄尚同。执解随趣。岐行派流。既倒莫溯。洪融混合。演得其醇。师则嗣之。道益以尊。如收全潮。众波莫分。如举大地。万有以陈。用晦而明。厥问四驰。觉迷解缪。远迩是依。用舍孰测。动言有规。严以治已。夷以示机。端居丛林。唯道是则。化行事修。不识静默。大兴龙门。蛊坏以饰。洞明真源。深履实际。圆融普门。并照兼利。最后说法。不立一偈。呜呼师乎。孰识其归。渊澄月现。舟行岸移。于一举手。示大慈悲。元珠在前。罔象莫窥。后学谁师。灵光之碑。

福州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住持嗣法士邦重勘。

更新于:2023-09-09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