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佛教法器
藏式胫骨号筒是用人的大腿骨制成的带孔号筒。据说,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取悦一切怒相神,也能恫吓一切邪恶精灵和恶魔。瑜伽师、瑜伽母和大成就者,特别是那些与断行派或与尸林有关之人的智慧左手常持有这个器物。在驱魔仪式和呼风唤雨的仪式中,西藏的萨满 或持咒者 也使用胫骨号筒。仅有几个主神,如:持胫骨号筒大红护法 和令人生畏的忿怒女神 ,将其作为手持器物拿在手中。从断行修法来看,忿怒女神是尸林的女性保护神。拥有胫骨号筒主要象征着神对三界的控制。
密宗教派认为信奉婆罗门教的十六岁少女的左大腿骨最具效力,可以掌控精灵及其部众。信奉婆罗门教的十六岁少男的右大腿骨在功效上略低于上述大腿骨。而受害者的大腿骨、遭枪杀者或以外亡故者的大腿骨、死于病毒性或传染性疾病之人的大腿骨的效力依次降低。人们认为,老年亡故者或自然死亡者的大腿骨在降魔上的效力微弱。老虎的大腿骨 也用来制作胫骨号筒,因为,人们认为它能显示老虎的凶猛威力。
要将大腿骨的球状关节精心锯下制成单管号筒或双管号筒。常用铜丝缠绕较薄的号嘴或用一个金属套将号嘴套上。大腿骨内的髓管成了乐器天然的中空孔道。由于是寺院乐器,胫骨号筒也可以用青铜模仿人的大腿骨制成。
[1]原文:shanam,萨满,萨满教巫师。萨满一词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为萨满教巫师的通称。新萨满必须采用神选方式产生。
[2]藏文:sNgags-pa,咒师,持咒者。以念诵咒语为人镶灾祈福的宗教职业者。
[3]藏文:mGon-dmar-rkang-gling-can,大红护法,神名。
[4]藏文:Khros-ma-nag-mo,忿怒女神,神名。
[5]藏文:sTag-gling,老虎的大腿骨。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宗舜法师:请法器会得到佛的护佑吗?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魏德东:谈谈“佛教团契”
吕有祥:太虚大师对佛教平等观的阐发
梦参长老: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大悲心起抗疫情”主题佛教书画诗歌作品选刊(一)
林国良:佛教的自由观与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