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佛教法器
天杖[1]的字面含义是吊床[2]的交脚或腿,是金刚乘佛教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复杂的器物之一。其构成是:一根八面白檀香长木杆(杆底以单股金刚杵或半截金刚杵为饰,十字金刚杵为饰顶)、一个金色宝瓶、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一颗腐烂的人头、一个干枯的颅骨、一个直立的金刚杵或一个喷焰三股叉。从十字金刚杵和宝瓶上垂下一根丝带和一、两颗悬珠。丝带上面有太阳和月亮标识、一个三角幡、一个达玛茹和一个法铃。佛教天杖的形状源自早期印度湿婆教瑜伽师的标志性手杖,瑜伽师被称作持颅骨者[3]。他们最初是异教徒,因随意杀死一名婆罗门而被判处十二年徒刑。这些赎罪者住在林中茅屋、人迹罕见的路口、尸林或树下,靠乞讨为生。他们要进行苦修,要穿麻皮围腰或身披狗皮或驴皮。他们必须随身携带用人的颅骨做成的僧钵,把被他们杀死的婆罗门的颅骨插在木棍上当作旗帜。这些印度教持颅骨者的苦修很快就成了明妃[4]或女神崇拜中左手密法道[5]的一个极端的外道派别。早期的密宗佛教的瑜伽师和瑜伽母选用了持颅骨者所持的女神或空行母器物。这些器物包括骨饰物、动物皮围腰、骨灰标识、颅器、达玛茹、利刃、胫骨号筒及用颅骨作饰顶的天杖。
金刚乘天杖基本象征着终极的菩提心是大乐和空性的结合,在本尊神及其伴偶的双修形式上,这种结合体现得最为完满。作为伴偶的象征,天杖架放在左臂臂弯里。当男性神手持它时,它象征着女性伴偶的智慧之本。当女性神手持它时,它象征着男性伴偶的方便之本。上师、传承大师、大成就者、空行母、瑜伽师和瑜伽母坐像的左臂弯里都架有一根天杖。但作为多臂本尊神的手持器物,它可以握在他们的左右两手中。不同形态的金刚瑜伽母的左肩上都扛有一根天杖。作为她的手持器物,它代表着其伴偶转轮王。天杖上的其他组成部分象征着转轮王坛城里的六十二位神灵。天杖也被画成与神灵等高,但作为多臂神灵或坐像的手持器物,出于审美的目的,天杖一般画得更短一些。
在外在的象征意义上,天杖代表着须弥山的有形宇宙,而十字金刚杵、宝瓶、血淋淋的红色人头、正在腐烂的绿色人头和干枯的白色颅骨象征着地、水、火、风、空五大圆盘。八面杖杆及杆顶和杆底代表着须弥山的中轴线及十大方向。十字金刚杵代表着须弥山较低的地面,而十二个可以看到的股叉代表环围着须弥山的四大瞻部洲和八小瞻部洲。宝瓶代表着须弥山本体,上面的四个叶状饰物代表着须弥山的四个山面。宝瓶的开口代表须弥山山顶的因陀罗宫,山顶中央长着一棵观想中的如意树。宝瓶上方的那颗血淋淋的红色人头象征着欲神[6]的六天,因为红色是欲望之色。正在腐烂的绿色或蓝色人头象征着无欲色神[7]的十八天,因为绿色是沉寂之色。白色干枯的颅骨象征着无色神[8]最高的四层天。而带有冠饰的金刚杵象征着佛陀获得圆满的清净之界。宝瓶上系有的飘逸的白丝带代表着须弥山四周的山脉和浩瀚的咸海。三角幡代表须弥山山顶上的胜利幢。日月象征物代表着环围须弥山山顶的星辰。达玛茹和法铃象征着方法与智慧的结合。
在内在象征意义上,白色的八面杖杆象征着佛陀八正道的纯净。十字金刚杵通常只绘制一半,代表四大净色[9]、四业、四无量和四解脱门。一个盈满甘露的玲珑小巧的金色宝瓶象征着圆满甘露及无须思考的觉识,即:般若波罗蜜多。波浪般翻滚的白丝带代表佛陀的各种教法已被不同弟子各取所需地吸纳。黄、红、蓝三角幡代表着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金刚乘佛教的结合。高悬的达玛茹和法铃代表着诠释方法和智慧的教义,而月牙和太阳的吉祥结合意味着方法和智慧的完满正觉。达玛茹、法铃和三角幡的结合也代表着顿悟后的心、语、意的纯洁。
三个串在一起的人头主要代表断灭三毒,其中血淋淋的红色人头象征着激情或欲望,正在腐烂的绿色人头象征着冷酷的邪恶或厌恶,而干枯的白色颅骨象征着毫无生气的痴愚。同样,它们也代表着三身:血淋淋的人头代表化身;正在腐烂的人头代表应身;干枯白色的颅骨代表法身。它们也象征着三解脱门[10],即:空(红色人头)、无相(绿色人头)和无愿(白色颅骨)。它们也以白、红和蓝相反顺序与金色宝瓶及十字金刚杵合在一起表示佛陀的身、语、意、通用无碍和变化自在五种神通力。此时,干枯的颅骨代表头部(身)上的白色字符Om;正在腐烂的人头代表喉部(语)上的红色字符A;血淋淋的人头代表胸部(意)上的蓝色字符Hum;金色宝瓶代表脐部(通用无碍)上的字符Sva;十字金刚杵代表在私处(变化自在)的绿色字符Ha。这五大字符Om A Hum Sav Ha与五佛的种子符号相符:大日如来(白色字符Om);无量光如来(红色字符A);不动如来(蓝色字符Hum);宝生如来(黄色字符Sva);不空成就如来(绿色字符Ha)。天杖底部或顶部上的半截金刚杵或整个金刚杵象征着五佛智毫无差异的完美和无上瑜伽派五身的统一。当天杖顶部有一个喷焰三股叉时,它就象征着三身、三宝、三世佛及殊胜三界。
在更深的密宗层面上,三股叉代表三大脉道的结合。喷焰的中央杖杆象征着内火[11]经中脉向上升腾。天杖的白色杖象征着中脉里盈涌着白色菩提心露,头部(白色颅骨)顶部的露珠融溶形成白色菩提心露。杖杆的八面代表着从心轮中发出的八大脉道。十字金刚杵(地)、甘露瓶(水)、红色人头(火)、绿色人头(气)和白色颅骨(空)代表着正在升腾的五大元素。颅骨上方有整个或半截金刚杵,代表第六大智。悬挂的月牙和太阳标识代表着方法和智慧的结合,其意为阴阳脉道的进入、滞留和融入中脉的统一能量。成对的达玛茹和法铃方法和智慧,其意为大乐和空性的结合。飘拂的白丝带代表着白色菩提心露的融溶和倾洒。白色菩提心露使瑜伽师内心充满大乐之心。
在神秘的层面上,转轮王的身体和天杖分别代表他的坛城宫和居住在那里的六十二位神。转轮王的双腿呈弓步张开,拱形的风坛城就在其双腿间生成。三角形火坛城在其勃起的三角形***和睾丸上生成,圆形水坛城从其圆形腹部生成,而方形地坛城从其方形胸部生成,其脊骨代表须弥山。头部上的三十二个莲瓣构成了坛城莲花子宫的护圈。其整个身体和伸出的手臂构成了坛城宫四个对称的围墙。其四肢的八块连在一起的骨头构成了宫殿的八大支柱。而其三十二大相和八十小相构成了坛城宫的一百一十二件饰物。
在天杖中心点的金色宝瓶代表着转轮王宫的中央祭坛。宝瓶内的甘露代表着转轮王和金刚瑜伽母的大乐结合[12]。十字金刚杵代表坛城三昧耶轮[13]上的八位神灵。它们生成了八大脉轮,把气传送到舌头、肚脐、性器官、肛门、眉、耳、眼和鼻孔。较低处的蓝色人头代表着坛城心轮上的十六位蓝色神。中间的红色人头代表着坛城语轮上的十六位红色神灵。白色颅骨代表着坛城身轮上的十六位白色神灵。天杖冠顶的五股金刚杵代表着大乐轮上的四位方位神。这四位方位神把转轮王和金刚瑜伽母围在坛城中央。八面白色檀香木杖杆象征着坛城八大尸林的保护圈,杖杆底部的半截金刚杵代表着八大尸林四周的金刚帐护法圈。
某些神灵所持天杖是上述标准天杖的变体。例如,杖杆可能是由红色檀香木或微红色的白色檀香木制成;悬挂的饰物和丝带不一定要画出来;整根天杖可以是骨制的,上面的三个白色颅骨从白色颅骨从宝瓶伸出。
[1]梵文:Khatvanga,天杖,密教修行者所持的一种杖,其上方结附有头盖骨。这本是印度教湿婆天所持的东西。
[2]梵文:anga,吊床。
[3]梵文:Kapalikas,持颅骨者。
[4]梵文:skati,明妃。
[5]梵文:Vamamarg,密法道,道法名。
[6]梵文:Kamavacara,欲神,神名。
[7]梵文:Rupavacara,无欲色神,神名。
[8]梵文:Arupavacara-deva,无色神,神名。
[9]四大净色,四种元素地、水、火、风所构成的清净的物质性的东西。
[10]三解脱门:1)空解脱(梵文:shrnyata);2)无相解脱(梵文:animitta);3)无愿解脱(梵文:apranihita)。
[11]梵文:Candli;藏文:gTum-mo,内火,亦称脐轮火、猛厉火、绝地火。密乘圆满次第根本法之一。集中坚守脉、风、明点,以使脐中针影(形如倒竖梵文字母短阿)燃气乐暖。功能猛厉焚烧一切不净蕴界,灭尽一切烦恼寻思,迅速生起俱生妙智。
[12]梵文:mahausukha-yuganddha,大乐结合。
[13]原文:Commitment Wheel,三昧耶轮。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宗舜法师:请法器会得到佛的护佑吗?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释迦牟尼佛最后的一天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一天比一天老?因为心各处驰逐
从领导开始,大家每周吃一天素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魏德东:谈谈“佛教团契”
吕有祥:太虚大师对佛教平等观的阐发
梦参长老: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大悲心起抗疫情”主题佛教书画诗歌作品选刊(一)
林国良:佛教的自由观与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