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乘的四加行?

2023-06-03 修断我见

所谓的四加行,事实上就是在加行位里面要伏除二取;也就是说要对于所谓的能取、所取,要能够把它伏除。也就是说,在我们进入大乘的见道之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我们觉知心的所取跟能取它的虚妄性。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有介绍到,我们用四寻思的方式,来对五阴进行寻思;可是在寻思的过程里面,有所谓属于它的自性,还有自性的差别,种种的分辨。可是不是只有这个部分。譬如说,我们也举例,我们要去寻思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什么是善行的自性,什么是恶行的自性,还有它种种的差别。可是不是只有如此,我们还要寻思:当我们在观察所谓的善恶行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善行、恶行,这是我们所取的一个相貌。譬如说,我做了一个善行,我的身行做了一个善行,那是我以我的身行在种种境界中去行,去取了一个境界;我们把那个利益他人的境界,我们就说它就是我们的所取;虽然我们做了那件事情,可是事实上我们也取了那个境界。

可是,我们还要除了分别它的自性之外,我们也要知道说,虽然它有善的自性,可是这个善的自性也是依于我们的觉知心去取那个相、取那个境界,所以我们说它是善行。或是我们观察到别人传播错误的邪法,虽然他是以和颜悦色的方式来宣扬错误的恶法,所以说它是恶行。我们虽然取了这样的境界,了知了这个境界,但那个境界是我所取的境界,也是我的觉知心去以眼识、耳识乃至鼻、舌、身、意识,共同去取了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取。可是我所取的这个境界,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境界,因为它是一种生灭的境界。譬如说,原来如果有人弘扬错误的法,我取了这个错误,知道它的错误,取了这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是不是永远会存在呢?事实上它并不会永远存在,譬如说如果这个人了知了正法是什么样的内涵,他可能就改正了他的错误见解,所以他就不再造作他的恶行。所以说这个境界它并不是永远恒常存在的。

所以当我们观察到这样子的境界的时候,不管它是善行还是恶行,事实上我们都应该要如实来观察说:这个是我所取的一个境界,所以我所取的境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我取了什么东西,因为我只是去了知这个境界;可是当我了知了这个境界,我并没有获得真正说我拥有什么事情。所以要观察说,我们只是取得一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境界;所以说要能够了解说,那个境界也是一个虚幻,它也是暂时而有。譬如说那件事情过了之后,你要重新去觅得那件事情,也了无所得,因为那件事情已经过了。即使我们现前还有境界在取,可是我所取的境界刹那之后它又消失了,消失之后我也无所取、无所得;那我还有再下一个刹那,还有明天的种种境界在取,可是那些取了之后,它也总是要消失啊。所以,我所能够取得的所有的境界,事实上它是空无所得。

所以事实上,我以我的觉知心去取了种种境界,它都是假有的,不是真实存在,不是永恒存在的法,所以它不是实际存在的境界,它是假有实无的境界;能够这样子去第一次观察,去如实地观察种种的境界,这个时候就叫作创观。如果能够这样子经常去实行,就能够获得煖相,就能够进入四加行里面的煖位。

有了煖位之后,对于这个菩萨来说,他还要再更进一步去进行重观。也就是说,在初步创观的时候,在第一次观察的时候会发觉说,我们明明境界是真实,可是佛法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是非常的正确。所以在一般人、世俗人的领受里面,所有的境界都是真实的;所以说他会去在乎:哎呀!过去多久之前,某某人对我怎么样啊;哎呀!那件事情怎么样他永远念念不忘。可是修了四加行煖位的时候,他会开始觉得说那是过去的事情;因为那个已经就我们的观察来说,它是无所取的,那个只是我所取的一个境界;可是那个境界并不是恒常存在的,所以说事实上那个境界它已经过去。既然已经过去的,事实上我并没有真正取得一个真实的永恒存在的境界,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法被我取得;所以那个都是已经过去的,过去的就已经消失了;所以,那只是当时因缘和合的假有,而不是一个真实之法。所以他就把它忘怀。所以,当一个创观的菩萨在进行煖位的观行的时候,事实上他会觉得说跟我之前的确有所不同;所以他能够忘怀过去的一些爱恨情仇,他能够开始淡然,这样子就进入了煖位。

可是,这样还不足以去让一个人真正断我见,他还要继续重观。因为刚开始创观的时候,要对每一件事情都能够这样子如实来观察,以四寻思的方式去如实观察;那时刚开始是不习惯,也会跟之前原来还没有修行之前有所不同的,所以他还不习惯,还不能成为一种完全接受的一个见解。所以他还要进行重观,他还要在所有的境界里面,重新用这个方法继续去观行,然后观行到最后他会完全接受:确实过去的这些境界,乃至我在人间行种种欲的领受,虽然是快乐的,虽然是令人贪着的,可是那个是无法让我们真正获得的;所以说你即使想要贪它,可是它毕竟将来会永远地丧失这个境界。

因为这样子进行重观,重新在一切的境界里面去观察,我们觉知心所取的,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它只是假有的一个境界,所以它是假有实无。如果能够这样子持续地去观察,乃至观察自己在一念不生之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里面,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可是这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也是要丧失的,它也不是一个恒常永远存在的境界;所以,那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也是假有实无,也是空无所取。如果能够这样子观察的时候,这样子就是进入了所谓顶位的一个观察。也就是说,进行四寻思的时候,它已经到达了寻思的顶;也就是对于所取的这个相,所取的空的这个相,等于一切法皆空的这个相,它已经到了寻思的顶,所以就立为顶位。

这个时候对一个菩萨来说,他就会淡然处之,在一切的境界里面。可是这个时候,他对于能观的心他还是执着不舍,还是不能把祂伏除。因为外境确实是假有实无,经过如实的观察之后,它确实是刹那过去、不可追寻,即使现在的境界里面也没办法保留;那未来还没到,即使它到来了,我一样不能永远地获得它,所以它确实是假有实无。这个时候这个菩萨还要更进一步去寻思,以四寻思的方式在一切的境界里面去寻思:我观察的这些境界确实是假有实无,可是我还有我的能观之心,就是能取之心;能取之心是不是真实呢?

这个时候这个菩萨还要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这时候他就要在五位里面进行观察。譬如说在睡眠位,他就要去观察:当我进入睡眠的时候,我的觉知心就断灭,我的六识心就断灭了;我断灭了觉知心之后,我的能取之心事实上祂也是空无,我并没有所得,我并没有一个恒常存在的一个觉知心。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菩萨,他就开始对于能取的心,也会觉得说祂的虚妄性。不只是在睡眠的时候,乃至在正死位,观察到其他人死亡的时候,也要能够如实观察:他的六识心断绝了。这个时候他才能够更彻底地了知,自己的觉知心确实是假有实无。当他能够这样子去忍受:原来我自己的觉知心,这觉知心就是我自己啊,我自己竟然是这样的虚妄不实。可是要能够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虚妄不实,这是很难令人接受,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要安忍这样的境界。所以说这个就是以真实的境界来印证:在睡眠位、正死位乃至其他的位次里面,闷绝位等等,确实我的觉知心是会灭的。他要印证这样的事情,然后随顺这样的事实,然后他要能够安忍。

所以,当他能够对于所取的境界,能够确定它是空无所取;对于能取的心,他也能够去接受,我的觉知心,能取的觉知心也是虚妄不实;虽然还不能完全接受,可是他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能够安忍这样的事实;虽然他还不能完全否认自己的存在,这个时候他就进入了忍位。也就是,忍于他所取的境界是虚妄不实,而自己能取的这个心竟然也是空无所得,也是这么虚幻不实。他必须要能够忍住,去强迫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

当他接受了这样的事实的时候,《成唯识论》里面说:【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于无所取决定印持,无能取中亦顺乐忍;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印顺忍时总立为忍;印前顺后立印顺名,忍境识空故亦名忍。】(《成唯识论》卷九)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在忍位的菩萨,他要能够印前顺后,也就是说,对前面的境界,他要能够印定那是事实,而能够对于这个事实能够去完全确认;能够顺于后面的这个能取的觉知心的虚妄性,他能够随顺。当他能够这样子确实去接受,自己所取的境界还有自己的六识心它都是空无、空假不实的,所以说他能够因为这样子,对于能取的六识心、所取的境都知道它的虚妄性,所以他能够去安忍这样的境界,所以他就进入了忍位。这时候就是四加行里面的忍位。

这个时候这个菩萨还是不能停下来,他要更进一步的对于能取的觉知心,还要更进一步的去加行,还要更进一步去确认这样的事实:我这个能取的心,祂确实在正死位的时候,乃至能够观察到我们的末那识,虽然在我睡着无梦的时候,我还有第七识心末那心还继续在攀缘着一些法尘;可是因为我的第七识末那心,如果在声闻的解脱来说,我要入无余涅槃的时候,声闻人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事实上连这个末那识他都要灭尽的,因为祂也是刹那生灭。因为他能够继续如实地观察,能够舍离世间的一切境界,乃至舍离自己的觉知心,不再认为自己的觉知心是多么的重要,这个时候他对于自己的身心,不再认为说它有多么重要了。因为说:我即使富可敌国,乃至我有种种的世间的名闻利养,高贵的名声,最后它一样是消失了;即使我能够被历史学家把它记录下来,再流传于千百年,可是当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总有一天要灭,灭了之后我们的历史也就灭了,那个时候再有再广大的名声也是空无所有。因为这样子,所以就能够对于自己的一切身心能够放舍,对于自己在这个世间存在或不存在已经无所谓了,这个时候他就能够真正的实证断我见的境界。这样子他才能够如实地观察能取、所取空,能够伏除错误的见解。

这个时候如果他是一个声闻人,他就会寻求解脱,入无余涅槃去。可是大乘菩萨就不如是作,当他能够完成四加行,到达世第一,因为他已经内心中知道:世间一切不可取、不可获得,它是必坏之法;可是我有一个佛道可成,我的身命财都是无常色身无常,生命无常,乃至财富无常;可是我可以以这个无常之法,舍弃了它能够获得未来常恒不变异的佛国;既然我的身命财是会坏灭的,终有一天是必须要被舍弃的,即使我多么爱乐它,我的身命财三法总是会归于空无;如果我可以以我的身命财护持正教来作为修行,我必然可以成就佛果。所以他就舍身命财,护持正法,然后继续修他的菩萨行,这才是大乘菩萨。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由断我见的功德,而能够把进入大乘见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个资粮准备好。这样子这个菩萨他就已经把大乘见道的资粮完全准备好,他就可以很快的在遇得真正善知识之后,他就有大乘见道的因缘。

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06-03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