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真实义

2023-05-25 明心见性

第一节 大菩提道--般若

解脱道的佛法与邪见说完了,接下来讲般若及其邪见。般若究竟是什么?般若并不是讲无常空与缘起性空,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你这个人没有开悟,你不懂般若经。初转法轮讲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无常空、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输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

何谓般若?般若就是法界实相的智慧。般若这个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这就是般若。因为这个般若跟世间、二乘的智慧不同,所以不翻译作「智慧」,如果翻译作智慧,会让很多人误会,所以将它的音直接翻译过来。

第二节 般若慧之三种层次

般若的层次有三种。第一个层次是总相智,就是你参禅破初参明心,找到自己的真如,而你也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他的真如。你已经知道真如是什么、以及祂的体性,这就是般若的总相智;那什么是别相智呢?就是你在证得真如、有了总相智的时候,这时称为大乘真见道;因为你已经找到真如,亲自接触到祂,能够领纳祂的体性。这个见道是真实的,不是妄想来的;不是那些人所想象的「真如是空性、无形无色、遍一切处、遍满虚空」;对不起!那是凡夫及外道想象的智慧;你现在找到的祂和他们想象的不同,所以叫大乘真见道。

称之为真见道,也是为了要和后面的相见道来作个区隔,因为你找到的真如只是总相,可是这个真如还有许许多多的体性是你还没证验到的,需要善知识跟你指导,然后你再一步一步的去体验祂,因为祂有很多别相智。譬如说你从来没看过汽车,现在有个人开了部车给你看,你只从正面看到这部车子,但如果你没看到它其它的部分如:底盘、侧面、后方等等,你不一定能知道这些也是车子的一部分,而这个就是别相智。也就是说你真见道后再从三界九地来看这个真如,从自己、别人、天主、蚂蚁蟑螂乃至地狱众生来看这个真如,这就是别相智,称之为「相见道」。当你真见道后,要从真如的各种法相上面去加以观察,如实现观。这就是般若的第二层智慧--别相智。

这个别相智是相见道位的菩萨所作的悟后思惟修。真如的总相智和别相智就是二转法轮般若经所说的般若智慧。别相智再细分下来还有种智,也就是菩萨证得般若之后,佛再为他开示我们这个真如之中有无量无数的种子,证知一切种子的智慧,名为种智。种子又称为「界」,为什么称为「界」?因为功能差别所以称为界--功能差别不同就产生界限。譬如眼识能看色尘但不能听声音、触知冷暖,所以眼识的功能差别叫做眼识界,只能对色尘有用;因此界又叫做功能差别,功能差别又叫做种子。我们所证的真如里面有无量无数的种子,这一切的种子称为一切种;一切种具足了知,就是一切种的智慧,也就是「一切种智」。这一切种智只有佛才有,初地到十地的菩萨也分证这种智慧,名为「道种智」;因为不具足圆满这个能成就佛道的智慧,只有知道部分种子,所以名为「道种智」,不能称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包含了道种智,因为道种智就是一切种智修学尚未圆满,因此道种智与一切种智都称为种智,也就是如来藏中的种子功能差别的智能,这也是般若;这就是三转法输唯识诸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许许多多三转法轮所讲的经,统统属于种智的唯识学,这就是一切种智。

唯识的八识心王是实际上可以修证的法,不是像藏密黄教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祖师们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是不了义说、方便说」;不是像印顺导师讲的:「唯识是方便说,如来藏是方便施设的假名,不是真实有」。这个第八识和前七识一样是可以亲自体验的,只是众生由于知见错误,被邪见所误导,所以无法证得第八识;虽然你没有证得第八识,你身中照样有第八识,我可以看见你第八识的运作,而你自己却看不见--因为心太粗糙以及被邪见所耽误,所以不能证得。

第八识阿赖耶的体性当然是真实有,既然它是真实有,现前又可照见有七转识,那这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当然有,也都真实可以证验。五十一心所有法证验以后,又现前照见十一种色法法相;至于时间、数目、得、势、力、名、句、文等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我们平常都在用祂、也是可以一一证验;经由以上佛法的修证,也可以证实六种无为法之体性。五位百法一一证验后,再返观一一法皆是展转由阿赖耶而生,无真实不坏之体性,百法中无我、我所,故分证法无我。

但由于第八识祂是唯证乃知的法,尚未悟以及悟错的人,都没办法具足证解以上所说的百法明门,只能依文解义。这种依文解义现象非常普遍,诸位可到各大佛学院及道场去听人家讲唯识的法,及有线电视宗教台上听到法师讲唯识的法;可是他们说出来时,我们一听,发觉错误连篇。为什么会这样?因他们是从想象上而说唯识增上慧学唯识即增上慧学。两增上慧学是证悟的人才能修学的--换言之,尚未证悟第八识真如的人,没有办法如实亲证般若经的空性总相与别相,便无法如实证解唯识增上慧学;因此唯识增上慧学这无生法忍,不是没有证悟的人所能证知以及解知。

第三节 略述总相智别相智种智之关系

这三种智慧: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种智,这三种智慧不共二乘,所以称为别教;前两智是人无我--就是大乘所说的般若--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是人无我--禅宗的祖师们悟后去行脚参访诸方大善知识增益权智,就是在般若的别相智上去增益;我们对见性之同修开示禅门差别智,也是般若智的别相智,所以前两种智慧是大乘人无我--从真如的总相及别相来现观我的五蕴、众生的五蕴,我的十二处、众生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众生的十八界统统无常、缘起,其性是空,这是大乘人无我智依真如而做现观。

至于后面的百法明门种智就是法无我智,是禅宗证悟者悟后所应修学的;犹如这里有许多位很早就破参了,如今在跟我学种智法无我的智慧。但种智与别相智、总相智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凡是通达种智的人一定通达别相智,通达别相智者一定通达总相智;通达总相智则不一定通达别相智,所以在禅三刚破参回来的你,遇见五六年前破参的同修,他们也从总相上说真如时,有时你也会听不懂;这就是人家有别相智而你没有别相智,只有总相智--你只知一个总体而已,不知别相。

可是这破参五六年的人听到三十、二十年前破参,已经入初地证得法无我的人,在讲增上慧学时,他又有些听不懂了:什么等无间缘、所缘缘,从来都没听过,结果听不懂。可是这位少分证得法无我的人,他能懂得你在和人家讲别相智的内容;你在和人讲别相智时,那个证得总相智的人则有可能听不懂,但是那位少分证得法无我的人在旁边微笑看着你,跟你点点头,也许他偶尔向那位证得总相智的人轻微的、让他不知不觉的摇一下头,意思是说:「他悟的还很浅,要赶快精进用功。」这也就是说:总相智是根本基础,没有总相智就不能证得别相智,没有别相智就不能证得种智;证得种智能知别相智,证得别相智能知总相智,这是三智之间的差别相。

这种般若慧与二乘法又有关连:证得总相智的人,不久之后会渐渐了解二乘法之内容--只要将二乘经典阿含诸经读过就知道了;所以我破参没几年就讲《悟前与悟后》那本书--那是一九九三年讲,到一九九五年才出版--那时已经读过阿含四部,已知二乘法,所以就讲二乘入道初门差别:声闻乘的见道、缘觉乘的见道、大乘的见道是不相同的。通般若时,只要有总相智,不用多久就会通达二乘;因二乘之法是断我见后,由断烦恼上苦修实修,在般若上,他们没什么好谈的--因为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他们没有般若,只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

大乘总相智通达了,迟早一定会知道二乘法;可是二乘人即使成为阿罗汉无学位,也不知大乘七住菩萨明心的般若究竟是什么?因为不晓得你所悟是悟什么?那也就是由于大乘菩萨已经证知真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证知涅盘的本际,所以还没有取证无余涅盘、还没进入有余涅盘位,就已经知道解脱是什么,知道无余涅盘境界是什么。而二乘无学乃至成为阿罗汉还不知涅盘本际;入了涅盘以后也不知道,因为入涅盘时他的「觉知心我」已经消失掉了。所以菩萨证悟大乘人无我以后,必定渐渐通达二乘法,可是二乘无学阿罗汉、辟支佛证悟二乘人无我,却无法通达大乘法。

第四节 般若慧之圆满--一切种智

般若智慧的具足也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了四智--佛地的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四智圆满时就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究竟佛地。而般若的总相智又名法界体性智,因为般若所证的如来藏体性就是法界本心的体性。

密宗最喜欢创造名相、头上安头,胡乱骗人说:「显教的佛只证得四种智慧,密教的佛还证得法界的体性智」,多了一种智慧。但何谓法界体性?他们却不懂法界体性。法界体性是说诸法的根源如来藏;祂既是涅盘--空性,而又具足轮回性--有性,所以能生七转识、五十一心所法等,能生万法等,所以才有有情能轮转世间;它具足空性与有性,这两种体性的本来具足就是法界的体性。了解法界体性、有这种智慧,依据这法界体性智慧去修学种智,有了初地道种智就可了知三界九地所有众生心行。有人向你瞎扯淡--胡乱解释死后是怎么回事(譬如西藏度亡经、西藏生死书);你若有种智,听完了就知道他骗人骗已,因为他说的和种智相违背。这就是说:如来藏体性智慧的了解,才是法界的体性智;而不是把四智加起来叫做法界体性智,也不是密宗的佛此显宗的佛多了法界体性智,因为必须先证得法界体性智,才能渐渐修学到达佛地具足四种智慧,所以密宗所讲「密宗的佛多了一项法界体性智」,是头上安头的说法。

般若智与涅盘不同,方才所说四种涅盘都是所显得,都是本来俱有的;我们只是把烦恼障所知障消除,它才显现出来,而它的涅盘性是本来就有的,只是修行以后显现出来,不是修行后把它变出来、生出来。然而般若智慧是所生得,是由于经过修行般若智慧而一点一滴开始出现,是修行之后才出生、才有的,所以般若乃至佛地的四种智慧都是所生得--以前没有,悟了才有,成佛以后才具足,所以是所生得,不是本来就有。

藏密有不少仁波切、法王、活佛们都说:「这菩提智是本有。」对不起!我说他们「乱说、诳语」,因为说话不如实。可见他们连总相智都不懂,因此,密宗很多已经成佛的祖师们,写了很多「密续」流传下来,到今天我们看起来都变成大笑话,可是几百年来都没有人知道这种可笑的内情,但是明年(2001年)年底,《狂密与真密》出版时,诸位会读得不亦乐乎,因为终于有人要把它巨细靡遗的讲出来了。

这就是说:般若甚深极甚深、难证极难证、难修极难修;台湾号称有八九百万佛教徒,其中有几个人证得真如总相智?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而这一百五十人统统是在我们会里悟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会外只有一位居士是读了《悟前与悟后》悟的,因为住在南部,又被家业所绊住,没有来共修;只有这么一位,其它就没有了。所以般若甚深极甚深、难证极难证,总相智尚且如此,何况是别相智?更何况是种智?般若既然如是难证,那么关于般若之修证,会产生各种邪见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关于般若的邪见必定会有很多的。

(邪见与佛法)

智无限自在,佛为什么是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因为佛有佛菩提智,佛菩提智具足四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有时则说佛有三智,三智是说祂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属于出三界生死的解脱道智能,只是佛菩提智里面的极小部份智能;一切智里面有十智,从知他心智,乃至到最后的尽智、无生智。佛果的证得一定要函盖取证解脱果:阿罗汉都可以证解脱果,如果佛的解脱证境不如阿罗汉没有亲证解脱果,那怎么可以说叫做成佛?怎么可以说是比阿罗汉的证量更高?所以一定是同样有这个解脱果的,而且佛所证的解脱果,是连习气种子也断尽的,当然更高于阿罗汉们。另外就是证得一切种智,我们前面讲过道种智圆满了就叫作一切种智,所以一切种智包含了道种智;一切种智成就的时候,就是四智圆明的成佛境界了。

修学佛法的重点是在般若慧上面,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般若慧的最高层次,就是一切种智的万法唯识的实相智慧,一切种智还没圆满具足的时候,就是诸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道种智圆满了,就称为一切种智。

从证悟般若智慧开始,从你找到如来藏后,般若慧就开始出现了。渐渐的你会越来越欢喜:啊!学佛的道路原来是这样子走。

(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因此,学佛人不应该错将修定的法当作是佛法。修定的法永远不能让你得解脱,最多只能上生到无色界天中一念不生罢了,还是不离轮回,所以不管是在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上,或者是在二乘人所修的解脱道上,他们都不能得道、修证。因为解脱道的修证也是智慧,佛菩提道的修证也是智慧,都是靠智慧而获得解脱功德,都是靠智慧而获得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

你得要从根下手才有用嘛!做事情和修学佛道都一样!都要从根本去下手,不要在枝末上面去用心,那没有用的。因既然是不觉,这个因如果灭了的话,缘就会跟着灭。怎么说呢?这就是说,你如果知道自己有个第八识如来藏,如今接触到祂、证实到祂了,现在能够领受祂的真实与如如的体性,也能少分的领受祂的功能差别了;不管领受的是多分还是少分,经由这样的触证与领受,你的智慧开始生起来了;智慧生起来以后,这个不觉的因就断了嘛!不觉的因断了以后,你就不会在那些虚妄的缘上面去用心,就永远都不会再依文解义的了,就可以分证解脱与佛菩提智。

所谓无分别智,譬如说,七转识妄心一定是能分别的,因为祂是能熏的法;心真如第八识则一定是无分别的,因为祂是所熏的法。前七识也就是众生所知的心是能分别的识,由这个能分别的妄心的你,来证得不分别的自己的第八识以后,你就会发觉到:这个第八识心真如真的是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万法,不是因为现在证悟了才开始不分别!是你还没证悟以前祂就已经是不分别的啦!是你今生开悟之前的无量劫以来,祂从来就一直都是不分别的。能够分别的前七识心的你,证知祂的存在,现观祂的无分别性,所以懂得般若经中所说的智慧境界了生起了懂得第八识无分别的智慧这才叫作证得无分别智啦!

所以,无分别智,并不是像藏密那些法王、活佛们,叫你在那边打坐一念不生、不起分别,妄说这样不生分别时就是生起无分别智了,绝对不是这样的。如果真的是他们所说这样的话,那诸佛岂不是都变成白痴了吗?或者诸佛都将会是有时有分别、有时无分别,那这种无分别智就不是恒、不是常的究竟法了,就成为变异法了。所以,应该是你这个能分别的前七识妄心,去参禅而证得那个第八识无分别心,前七识因此而了知第八识心真如的无分别性,所以能真正的领受般若经中所说的实相智慧,真懂佛法了,有实相智慧了,这样才叫作亲证无分别智。佛法般若应当如是修证啊!

(起信论讲记第三辑)

更新于:2023-05-25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