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8 生命探源
末学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者,愈研究生命现象愈了解佛教如来藏法教的伟大与事实, 好比说西方争论很久的演化论,我也有一些感想。
其实,我相信某些物种是可以经由基因的累积与突变而造成,例如感冒为何难治,那就是因为感冒病毒的基因组太容易突变了,这和不断产生抗药性的细菌,都是一种天择现象;又比如,有些只能感染鸟类的病毒,如果一不小心感染了跟人在分子层次上(如DNA序列的相似性)比较相近的动物,如老鼠,那麽也容易从那里造成病毒本身的基因重组,进而感染人类,以上这些似乎都证明了演化观念在某些层次上是正确的。
许多胚胎的证据,例如人的胚胎也会经过一些与其他动物外形相类似的阶段, 都使得演化论有非常强的证据支持,但这裡隐藏一个重要的假设,那就是这些生命的来源,是存在于DNA裡,基因在漫长的天择过程中,因为突变,累积,重组,而愈趋复杂化,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形成了今天的人类,换句话说,人类的意识,不过是大自然演化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意外,并没有什麽特殊之处。
我就先不评论基督教等一神教或中国儒家等关于生命起源的看法了,因为错误太多,境界远不如现今之科学,但如果从如来藏法义来看,现今科学的证据,其实用佛教教义解释反而更解释的通,而演化论,则并不完全正确。
首先我敢肯定,世界上有两种科学绝不可能完成,一种是人工智慧,一种是人工生命,如果照演化论的逻辑,生命便是DNA,那麽率先完成人类DNA序列比对的Venter博士,其实在2008年已经用人工合成了一套完整的细菌基因,但此人工细菌的基因却无法接管另一个活的细胞,这又是为什麽?可见生命的来源并非单纯的只是DNA而已。
我在这裡要说,这是因为此人工合成的DNA,它不具备如来藏,也不具备第七识,所以我敢预测,新移入的基因组尽管有可能对原细胞产生一些影响,却不大可能按新基因组的指示而表现新基因组的生命现象,就算有,那所谓的生命也不过是原细胞的宿主所拥有的,而非此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有自己的生命,简单的说,科学家能做到的,就是好比器官移植,能够把一个人造的器官移植到一个动物身上,此器官尽管能实行身体的部分机能,但不能算是生命,而是接受移植的那个人,才有所谓的生命。
同样的,人工智慧可以让他拥有超高的计算能力,但它永远不可能产生诸如爱,恨等情绪,其中的关键,便是它缺乏自我意识。
所以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有没有生命,是要以有无如来藏来判定,但如来藏无形无相,除非开悟的人能够一眼认出,一般人要如何去判断有没有生命呢?那麽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观察它有没有自我意识,因为除了入涅槃的阿罗汉外,所有的众生,第七识一定都还在,只要有第七识,就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就必然有爱恨欣厌等情绪,连细菌或病毒都不能例外。
近一步说,密宗的夺舍法或一些借尸还魂的传说都是胡说八道,首先,甲的第八识与第七识若要进入乙,那么乙本身的第八识和第七识必须先离开身体才行,但一离开身体,乙本身的身体便属于死亡状态,开始烂坏,如此一来,甲的第八识和第七识如何进入?就算进入,两者多劫所造之业完全不同,大种性自性完全不同,哪能完全接管?不信我说的话,看看器官移植就好,简单一个器官,尚且产生诸多排斥,更何况另一个第八识和第七识要全部接管另一全新躯体?不要说器官移植,即便连自己身上的干细胞所长成之全新器官移植回去,尚且不能完全运作完好,更何况夺舍法或借尸还魂?
将话题拉回,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便一定有如来藏在身中,那麽这如来藏便有很多性用,可以很明显与无生物区分开来,好比说喂一只老鼠低剂量的病毒,只要操作得宜,便会产生所谓的免疫反应,这种现象,在无生命的东西上就完全观察不到。
那么,生命若是由第七识和第八识形成,要怎么解释演化的证据?其实,佛教讲六道轮迴,不是乱讲的,如果如来藏不具备变成各种生物的能力,那哪里叫万法之源?既然可以变成各种生物,那麽祂的运行也是有一定规则的,比方说不同物种间一定会有亲疏之分,如人与猴近,同物种间也会在一定规则裡有不同差异,即大同小异,所以你若去比对他们的DNA序列,便可以找出物种间远近的规则,这种以如来藏法则观之,与现今的科学证据不仅不矛盾,反而可以提出演化论之外的另一套说法,而且不违反证据。
其实,我们的身体为何被如来藏这样製造,除了如来藏裡的种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意根,因为意根若不存在,便成了阿罗汉,是不会在三界裡受生的,因此意根作用之广,是难以思量的,现今科学真得很进步,但观察的往往只是结果,而无法说明原因,好比科学知道胚胎长成时哪些基因会调控,如何与母体交互作用,但产生这些作用背后的势力,其实不甚了解,这许多都是落在意根与如来藏之间的交互作用上,如果该受畜牲道的果报,这意根便会导致如来藏流出畜生道的种子,进而配合胚胎中的基因,逐渐长成畜生道的境界,这些妙法,是不可思议的。
这就是为什麽,修神通必须从意根下手,好比说要修宿命通,你的意识不能贯穿三世,因此由意识下手,一定失败,只有意根能导致第八识流出前生识种,同样的,例如说天眼通修成时,如来藏会长出另一副眼睛,也就是长出另一副眼根,来与天眼境界的色尘相对,而这种能力,说不定藏在哪一套基因裡面,等待意根去把它从如来藏裡唤出,这我们以现今知科学,也无法测知,换句话说,你懂的如来藏与意根作用的道理,就可以产生许多神用,甚至不懂科学,也能让自己来世变成怎麽样的人,科学是从果上去改变,我们要讚叹它对人间的贡献,而佛教是从因上去改变,不仅可以与科学把臂而行,还能超越科学,替科学做出贡献。
三界众生的分类,第一当然是他们都有自我意识,所以都算是生命,但最大的差别,我看是吃东西方式的不同,由吃东西方式的不同,一定可以推知有天人和地狱的存在,像这就是如来藏产生的境界相,好比色界天以禅悦为食,他就不需要鼻与舌根,而像我们欲界的人,除了意根之外,最重要的我看是身根,没有身根,别说吃饭不可能,可能连呼吸都有问题,但不管怎麽说,你的心裡是怎样的境界,意根便从如来藏调出怎样的种子,来推动色身的完成,而所谓的基因序列,不过是表现此种潜规则的表相物质,并非此表相物质就是生命。
也因为如来藏有长成各种生物的能力,所以胚胎时期出现不同物种形状的现象也毫不奇怪,但你看看,只要在这个地球上,一定要有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因此如来藏一定会在所有物种裡都让他们具备类似的功能,而人类,当然有最複杂的神经系统,我们也可大胆预测,神经细胞或是负责神经方面的DNA序列或它的下游产物一定在不同物种间差异极大(好比mi RNA的调控,isoform transcripts 与蛋白质的修饰等等等等),而负责基本生命的一些基因则在不同物种间相差极小,可以被保留下来,这都是经由如来藏法则可以推断出来的大概规律,既不会违反现今的科学证据,更能打开另一片天空。
最后我要说的是,佛教也是有演化传说的,比方说光音天的天人下来时,因为吃东西的缘故渐渐演化成地球人,而且因为演化的关系逐渐形成了男女,这都说明如来藏的一些法则如何与环境和意根互相作用,最近新闻说火星上似乎有微生物,这也没啥稀奇,本来这世界众生的如来藏便会在不远处的世界另外形成一些识和生物生存的环境,接著有一些如来藏会先到新的世界诞生,只要我们这世界一毁坏,大家就会在新的世界逐一诞生,而当我们在火星或别的星球上製造适合生命居住的环境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正在做这样的事,这不是很不可思议又很深妙吗?
末学倒是觉得佛教徒不需排斥自然科学,还要好好研究,一者可以造福人群,二者可以见证如来藏妙法的伟大,三者可以增长智识,看看世界有多奥妙,这是末学至今乐此不疲的原因。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香道漫谈,一缕清香遍人间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珠漫谈之佛珠持用方法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魏德东:谈谈“佛教团契”
吕有祥:太虚大师对佛教平等观的阐发
梦参长老: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大悲心起抗疫情”主题佛教书画诗歌作品选刊(一)
林国良:佛教的自由观与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