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5 P82-102
答5:
传圣法师来文:
【三乘教之佛典言说,被名为教下;而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被名为宗门下。教下与宗门下,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大可各行其是,不可相互抵诽,亦不可合而为一。若把宗门下一法,归于三乘教,则是贬低宗门,深违了义之旨。若三乘教包含宗门一法,则世尊不应于灵山会上嘱令此法别传。只为世尊演宣一大藏教之后,犹觉未能直显此一心法。(纵是维摩诘等经中亦有缄言以显不二,但前后文长,让人忽略而未能加重视)故世尊借拈花以示众,见迦叶会心微笑,即为印可,嘱令别传,名为教外,毫无络索,不立文字。此是最究竟了义圆顿之法,更无有法在此之上,名为最上乘,故自不应将此别传一脉归于教下,有违世尊原意。(当然,吾作是说,亦是涂糊宗门不少!不得已而作是辩也)。】
谨答:
真正悟得教外别传之旨者,阅读三乘教之佛典言说,必然处处皆见 世尊、处处皆见禅宗真悟祖师,尤其是般若系列诸经及唯识系列诸方广经;单从教外别传之旨观之,不仅经中机锋之显露更胜于禅宗祖师,更于言语中譬喻而说,乃至显说涅槃妙心如来藏于三界现行时之体、性、相、用。此外,对于实相无相、不立文字涅槃妙心本体离言法性之胜义,世尊于经中亦有极多精譬阐释,未曾有不能直显教外别传心法之理体与胜义之处,只是传圣大德您读之不懂,妄谤与宗门有所不同。例如《楞严经》卷一:“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自开自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又譬如:《世尊因有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 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五灯会元》卷第一)
若有人要强言:“ 世尊对阿难的开示与对外道的开示,是两种不同的法,是要开出两条不同的路,内容不相同。”那么此人若非外道,必定尚于佛法宗门之外,千百年来一直都被系于名相之木橛上,更不知如何是宗门、如何是教门者。此人倘若自认已入宗门,则不离二种情况:一种是所悟非真,又擅长于拾取古人牙慧者;另一种就是愚痴狂慢恶心的谤佛、谤法者。不知大德应是属于哪一种?竟然会说 世尊于娑婆示现八相成道并演说一大藏教以后,还觉得未能直显自心如来之理体与事证,这是表示 世尊说法时无方便善巧?无四无碍辩?或是世尊说法未竟而先取灭度?此种言语难道不是谤 佛吗?阿难无法于 世尊之多方讲解及机锋中悟入,并非 世尊未直显自心如来,乃是阿难之多闻而欠缺参究实修所致;外道能于世尊壁立万仞之机锋中悟入,乃是此外道之慧力敏锐并曾真参实修所致,所以犹如世间之良马,见鞭影即知行进,而不需鞭子触身乃至抽打才能领纳。
云门因见僧在殿角立次,乃拍手一下云:“佛殿露柱走入厨库去也。”僧回首看,师云:“见你不会,却来秖候佛殿。”因僧侍立次,师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你作么生道?”僧无语。师云:“你问我。”僧便问:“师唤小师某甲,小师应喏。”师云:“你又得个师弟也。”师问僧:“今日搬柴哪?”僧云:“是。”师云:“古人道:不见一法是你眼睛。”乃于搬柴处抛下一片柴云:“一大藏教只说这个。”(《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
如上所举,云门与其座下之僧人问答间,就像 世尊之教导阿难一般,虽是入泥入沙百般提点,然而却未曾减损 世尊或云门之为人处,无奈云门座下僧人及阿难皆未具眼,总是平白辜负数场无生之演说。倘若如大德所说“把宗门下之法归于三乘教是违背了义之旨”,是否意味著三乘教中 佛之言说开示皆非是了义之旨?那么云门说“一大藏教只说这个”又是指什么?这却是您所信受的禅宗祖师说的:教下所说的正是禅宗所悟的。大德是否因此就要指责说是云门禅师诽谤禅宗、贬抑禅宗?依大德的说法,云门这个过失倒像是无量无边似的。然而,究竟是大德说的对?还是云门说的对?大德何妨说说看?云门如此披肝露胆的开示,相较于大德尽叫人于无意义、不会有答案之问题上放任而住于不明白之白痴境界中,真是天差地别。如今大德却须于云门禅师所说之有意义问题上疑著,二六时中都得悬著此疑,切莫等闲视之。
何谓了义?当以 佛于经中所说为准,大德不可自以为是。《大宝积经》卷五十二中 佛说:“又舍利子!何等经中以为了义?何等经中名不了义?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分别。若诸经中宣说于道,如是言教名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于果,如是言教名为了义。若诸经中说世俗谛(四阿含中所说的二乘解脱道)名不了义,说胜义谛(第二、三转法轮说的般若与一切种智)名为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作业烦恼惑染,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烦恼业尽,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诃责染污之法,名不了义;若有宣说修治清净如是法者,是名了义。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种种文句差别,名不了义;若说甚深难见难觉,是名了义。若诸经中文句广博能令众生心意踊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文句及心皆同灰烬,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数取趣者、意生摩纳婆、作者、受者,又说立有种种受蕴、无有主宰,如是言教名不了义,不应依趣。若诸经中说空、无相、无愿、无生、无起、亦无出现,无有我、无有情、无命者、无养者、无数取趣者及三解脱门,如斯言教是名了义,则可依趣。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了义,不趣不了之义。”
又《大般涅槃经》卷六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
佛于三乘教之教典言说中,有了义之说,亦有不了义之说;不了义者,乃是指宣说声闻乘之言教。声闻乘所对治者乃是五阴之生死,于五阴中有我、有作者、有受者、有有情,因此而有三界烦恼;有三界烦恼即有三界中之生死。说此三界生死之因及对治三界烦恼,并说修八正道解脱于三界烦恼之系缚者,此种种言教(依蕴处界等世俗法之观行而解脱于三界生死之道),是世俗谛,皆是不了义。而声闻乘之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智慧,无法善于分别何等经所说是了义,何等经所说非了义,尚未证得佛甚深秘密藏之自心如来之所在故,因此不能发起般若真智,则于浩瀚之佛道真实智慧上,心智如同婴儿般之幼稚,无法像大人般智慧胜妙。因此,声闻乘的法为何是不了义?以于实相无知导致智慧狭略,于佛法未能真实知,亦于五阴之微细烦恼不如实知,亦不知生死本来非是真实故;声闻乘乃是灭了五阴而不再于三界现起世间及出世间智慧,而说为解脱,灭了五阴则无法修证般若、无法成就佛道故。再者,尚有更高于声闻乘修证之智慧、更上于声闻乘修证之佛菩提法可修可证,故说声闻乘之法非是无上之法,故非是了义之法。
了义者,诸经中宣说胜义谛者是名了义;所谓胜义谛,即是以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心体于三界现行之有为无为体相性用而说之言教,不仅仅是指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心体自身之无为而说为胜义谛。如上所举经中佛说:“诸经中宣说于果,如是言教名为了义”、“宣说烦恼业尽,是名了义”、“宣说修治清净如是法者,是名了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宣说于果者,为何是了义?所谓声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须陀洹果、菩萨斯陀含果、菩萨阿那含果、菩萨阿罗汉果,皆要以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为依来说,才有“果”可言。修证者虽是五阴,然而五阴无常、刹那变异不住,色阴乃四大合和所成,物质之法终归坏灭;受想行识觉知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若要论果,是要以哪一刹那之五阴、之觉知心而判之论之?说有修证有得果者,乃是依行者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所持之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诸法种子之状态,而说此行者得初果、二果乃至四果。所以佛又说“宣说烦恼业尽者是名了义”,五阴只是与烦恼种、业种相应,而于其七识种之等流果及六根六尘境之增上果受用上现起杂染诸法,非是五阴本身能持有烦恼与业之法。因此,烦恼与业尽者非是就五阴而言,而是指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所持之烦恼种与业种经行者修证净尽而言者。
如是能够修治诸杂染法而让烦恼与业清净之法, 佛说是了义之法,例如断除我见、断除三界无明与贪爱、断除我执习气;然而如果仅是为了厌恶三界之轮回生死,而乐于追求背离生死之涅槃者,仍然是不了义。应以佛所宣说之修治法要,净尽三界之烦恼与业种,而以 佛所宣说生死与涅槃无二无别之法安住者,方名了义者。如何之法是生死与涅槃无二无别?要能够觉悟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所在者,能够现前观察自心如来所生之五阴有生有死,然而自心如来一向无生,故无有死;五阴有生死之法相,因此说没有五阴之生死时为涅槃,此涅槃乃是依自心如来而施设。但是自心如来却没有五阴生死之法相,一向自住于本来涅槃;此世的五阴于老死后,又由自心如来出生另一世的五阴,于此生死中自心如来仍然住于本来涅槃,如是,五阴有生死,自心如来永无生死,而五阴与自心如来非一亦非异,是故生死与涅槃不二,是故生死之中本有不生亦不死者,是故生死与涅槃不二、轮回与涅槃不二。一切亲证自心如来之菩萨们,皆能如是领纳佛所说如是生死涅槃二无差别之了义说。
声闻乘厌背生死欣乐涅槃,以五阴之法而言,生死与涅槃有大差别,因此声闻乘者必然是灭了世间法、断了五阴,解脱于五阴生死之系缚,成为三界应供者,但是却因为未能证得生死与涅槃无二之法源──自心如来──故不能成就佛道,名为不了义。菩萨知证生死与涅槃无二之自心如来,能够依照佛所宣说而修治三界烦恼之贪爱、我执与业种,虽然亦能证得初果二果乃至四果,但是不厌背生死也不欣乐涅槃,如是之实修实证,是名了义之法,何以故?能转有漏有为法为无漏有为法故,使得无漏有为法能够具足圆满,能因无漏有为法之圆满具足生起而利乐无尽有情、而究竟显露无漏无为法之功德;无为法不离于有为法之有为有作之中而显故,有为法不离于无漏法之自心如来所具之真实体性故。若转依自心如来而不依阴入界法来看待一切法时,则一切法皆是缘起缘灭、其性本空,因此佛说“空、无相、无愿、无生、无起、亦无出现,无有我、无有情、无命者、无养者、无数取趣者及三解脱门,如斯言教是名了义,则可依趣。”空、无相、无愿即说自心如来之虚空无为、真如无为;亦是说阴入界悉皆缘起缘灭,其性无常故空;但是阴入界都摄属自心如来,都属于自心如来阿赖耶识心体所有,而自心如来本身却又空无形色,故说阴入界…等诸法实性即是毕竟空,诸法毕竟不可得故,毕竟空是诸法实性。
一切法──世间法及出世间法──皆是从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而生,而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无常、无自己本来存在之自性故,附属于自心如来而有,自体性毕竟不可得,是故诸法不可得。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乃是众生中际现法中之苦,无常、变异、不自在,有生老病死等苦故,是行苦、苦苦、坏苦所摄故;于中际现法中,因无明所造诸善恶等业及我执习气,熏习于自心如来阿赖耶识之异熟果及六识身之等流果,必于中际寿尽舍报后再出生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当来也是无常、变异、不自在,非真实常住不坏之法。前际之五阴坏了,又出生中际之五阴;中际之五阴坏了,又出生后际之五阴,是故五阴无常。然而,五阴乃是自心如来聚合众缘所生,自心如来本来无生故亦无有灭时,因此自心如来能出生五阴之法亦无有灭时,故说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唯有摄归自心如来时方可说是无生之法,方可说是无生、无灭之法;若离自心如来,单以阴入界自身而观,则皆无常、生灭,毕竟不可得,毕竟空。自心如来本身住于无余涅槃界时,亦复一法不生,自身复又空无形色,故亦毕竟空,由是故说一切诸法毕竟空。
一切诸法毕竟空,故无有作者、无有所作,无有受者、无有所受;能知能觉者亦是缘起缘灭,无常故空,空故言无能知能觉者;摄归自心如来时,自心如来亦恒离六尘见闻觉知,故亦无有觉者、无有所觉,故说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相故,无有所求、无有所得,故于一切法无愿。一切世间法生起、出世间法显现之实相都是自心如来,而一切法之实性是毕竟空,此毕竟空乃是由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所生之一切法中显示来的。空、无相、无愿乃是无为之法,此无为之法即是显示出:自心如来虽于三界现行出生了有为有作之法,然而其无为之体性却须由如是有为有作之法,于无常、变异之过程中显示出来。纵然自心如来于三界现行所出生之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被众生执为有我、有有情、有命根、有补特伽罗人我,佛于经中宣说此种道理时,即是为人悉檀,非为了义之说;以空、无相、无愿之虚空无为、真如无为,说明了自心如来与世俗法阴入界之无我性、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人我;而虚空无为、真如无为却要在诸有为法中显现,离于有为法,则无为法亦无从显现。这样的言教才是了义之说,应该要依持并且往此方向渐次修进,传圣大德于此应知。
依 佛之言教,所谓了义之旨,并非仅说教外别传之旨──宗门下所悟本来面目自心如来,凡所宣说能够清净自心如来之有漏烦恼业种,并且能够转依自心如来之人无我、法无我之无为体性,而渐次修证成就佛道者,皆是了义之说。成就佛道之法方是无上之法,一切有漏有为法皆已灭除并圆满无漏有为法之四智心品果德;以圆满无漏法而成就佛地八识心王纯无漏之清净法界、无住处涅槃功德,皆究竟显现无遗,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未学,故为无上之法,方是了义之法。大乘教之教典言说中函盖了声闻乘不了义之说,也具足了无上大乘佛菩提道了义之说;能善于为众生分别 佛所说真正义理者,唯有菩萨,因为菩萨亲证了无上大乘佛菩提道之因──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因为亲证自心如来故,依亲证自心如来所得之般若波罗蜜多,了知 佛所说之声闻乘不了义者,是指声闻乘者所修所证之解脱道、有余无余涅槃,乃是因自心如来而施设二乘解脱涅槃,自心如来即是无余涅槃之本际故,而声闻乘者于此本际却无所知、无所证。无余涅槃位之自心如来,无有为法及无为法可言,有为无为、我与无我俱泯,所以 佛说“若有宣说文句及心皆同灰烬,是名了义。”因此,唯一佛乘之大乘教,包含了三乘教法,也包含了宗门一法,这样的唯一佛乘才是究竟了义之法,才是 世尊真正之意旨;所以宗门一法仅是唯一佛乘教法中之初入道而已,初入道之人只是刚刚要进入菩萨修行之人,尚不是已经开始修道之人,还没有进入修道位中,岂可说是已经成佛之人?岂可说是佛道五十二阶位所不能分摄之人?传圣大德于此应知。
大德不解 佛意,妄解祖师意,主张宗门下一法不可归于三乘教,认为是违背了义之法。大德如是说法,违背了 世尊于经中所有之圣言量,此举无异谤 佛及谤 佛所说法。身披大乘法衣而食如来食,竟然写出如此大胆之言论,公然违背 世尊圣意,果报无边,思之令人全身毛发悚然,不寒而栗。宗门一法非是究竟成佛之法,只是成佛之入门、之起步,虽是了义顿悟之法,然非大德所言最究竟了义圆顿之法,非是无有法更在其之上,非是最上乘,尚有一切种智未圆满故,尚有思惑未断尽故,尚有习气种子未断尽故,传圣大德于此应知。
禅宗行者于宗门下悟得自心如来,是以禅法及禅宗祖师之公案为方便而一念相应顿悟自心如来之所在;以其所亲证之现量境领纳到自心如来于六尘如如不动之清净性,领纳到自心如来能善分别诸法相,而于第一义而不动。如是自心如来之体性,非因修行而得,本就具足故;非不修而得,要得经修学禅法乃至降伏烦恼、调柔心性、值遇善知识才能悟得。自心如来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不生不灭之涅槃性,乃是法界之一味相,此一味相非因凡夫、外道、声闻、缘觉、菩萨、佛而有所差别,于般若经中 佛处处宣说此法界一味相总相之平等性与无差别性;顿悟自心如来而能正观其体性者,说此行者证得般若,方能修学般若波罗蜜。然而如是亲证自心如来者,亦只是真见道位之初见道者,只得根本无分别智,尚未发起后得无分别智之胜妙智慧,更未证得道种智,其智尚浅,殊不足以和诸地菩萨面论法义;这即是禅宗多数真悟祖师之证量,衡于禅宗真悟祖师言教即可证知,自是大德未知未证自心如来,根本智未得,后得智亦无,更无道种智,故无智慧能作观察,读之不解,更作狂言,徒然贻笑方家。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佛告文殊:‘如实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中,有佛有凡夫差别不?’文殊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文殊:‘若无差别,何故生疑?’文殊白佛言:‘世尊!无差别中,有佛有凡夫不?’佛言:‘有。何以故?佛与凡夫无二无差别,一相无相故。’佛告文殊:‘汝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不?’文殊白佛言:‘世尊!我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世尊!若我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则如来成不最胜。’佛告文殊:‘汝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世尊!我若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如来则成可思议。’”
语译如下:佛问文殊师利菩萨:“一切法界如实相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法性,及此法性住于四生三有及十法界之实际中,有佛与凡夫之差别吗?”文殊回答佛说:“没有差别!世尊!” 佛告诉文殊:“倘若没有差别,初发心菩萨及阿罗汉听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要生疑?”文殊向 佛禀白说:“世尊!一切法界实际中之真如法性没有佛与凡夫之差别,然而于显示此无差别真如法性之一切法界中,有佛有凡夫吗?”佛说:“有。于一切法界中有 佛有凡夫。何以故?由于佛之无漏有为十八法界中显示出佛清净法界之无漏无为,与凡夫之有漏有为十八法界显示出凡夫自心如来虚空无为,两者之无为与无我无二无别,皆是
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佛又问文殊:“你相信如来在一切众生中,是最殊胜的吗?”文殊回答佛说:“世尊!我相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解脱道之修证、一切种智之修证、福德之庄严等,是最殊胜而无与伦比的。世尊!我若是相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是最殊胜的,那么如来就成为不是最殊胜的(如来与众生的真如法性同样都是平等性、无差别性故)。” 佛问文殊:“你相信如来已成就一切不可思议之法吗?”文殊回答佛说:“世尊!我相信如来已得十力、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不共法…等不可思议之法。世尊!若我相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则如来就成为可思议者(于真如法性中,一切法不可思、不可议、无一法可得。若如来是住于“具有一切法不可思议境界中”,就成为有所修、有所得、有所证,那么如来则成为三界中法,则成为可思议者,因为真如法性过于言语道,无有一法可与之相应、无所得故)。”
经中 佛说一切凡夫众生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与 佛无二无别,仅是就自心如来心体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无漏性、有为性、无我性等之般若总相而说,此般若总相又称为法界一相,要得亲证此自心如来者方能现前观察、领纳,不是传圣大德未证自心如来而落入意识心境界者所能稍知的。因此经中亦可看到以此法界一相而说“不见凡夫、不见学与无学、不见非学与非无学乃至不见 佛;以不见故无所证亦无所说,无一法可得故。”因此,多有禅宗祖师以此法界一相之般若总相而说“一切六道众生本来寂灭,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尽与百千诸佛同参”、“教外别行,单传心印,金色老子以来的的绵绵,只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阶梯,不生知见”、“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祖师如是言语,乃是藉般若经中 佛之言教开示而显其所悟,都是从理上来说自心如来之平等无二,非是指事上及一切种智所修所证已经与 佛地相同,大德显然不知此中同异。
犹如天台云居智禅师说:“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永明延寿禅师于《宗镜录》卷二十五中亦说:“若实见性,心境自虚,匿迹韬光,潜行密用。是以全不悟道,唯逐妄轮回,起法我见,而轻忽上流;恃错知解,而摧残未学。毁金口所说之正典,拨圆因助道之修行,斥二乘之菩提,灭人天之善种。但欲作探玄上士,傚无碍无修,不知返堕无知,成空见外道。”大德正是永明禅师所斥之此人,毁责教门不能函盖宗门,正是“毁金口所说之正典”;大德又主张一悟即同于佛地,不知初悟只是见道,仍然未入修道位中,正是“拨圆因助道之修行”,误导众生在佛道上之修证而“灭人天之善种”;大德以未悟之身,仍堕意识常见之我见中,而公然主张一悟即成佛果,不能摄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则是永明禅师所说:“…是以全不悟道,唯逐妄轮回,起法我见,而轻忽上流;……但欲作探玄上士,傚无碍无修,不知返堕无知,成空见外道。”以凡夫我见、常见之见解,轻忽上流之士,虽欲作探玄之士,仿效无碍无修之圣者,却不知实已返堕于无知无智之中,成为空见外道了;大德既称禅宗祖师之开示方是宗门所应归命者,则不应对禅宗祖师如是语录开示视而不见,祖师未尝主张:“见性成佛、一悟即至佛地即是已经究竟成佛。”虽然说是最上乘、更无有法在此之上、圆顿了义之法,但都只是方便摄众之说,大德不懂祖师真意而作引申误解,并且写出来流通,不仅让祖师蒙冤,更堕于拨无因果,成为空见外道!
传圣大德说:“三乘教之佛典言说,被名为教下;而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被名为宗门下。教下与宗门下,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大可各行其是,不可相互抵诽,亦不可合而为一。若把宗门下一法,归于三乘教,则是贬低宗门,深违了义之旨。”但是佛门有一段名言是大家耳熟能详者,大德不应该不知:“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大德怎可离于经教而将宗门从教下剥离而独立于教门之外?宗门中之证悟明心一法,可以让人一悟之下即成究竟佛吗?请大德写出来看看!请大德写出来广利众生吧!
佛门又有一句名言:“宗不离教,教不离宗。”意思是说宗门绝对不可离于教门,若离于教门,则若悟错了,自己都不知道自我检点,就误自以为悟,就会误导天下人;名声越大,误人越多;若是误尽天下人,只好承受最大的来世不可爱果报了。大德千万要注意这件事。可是教门若离了宗门,那也不可以,因为一定会成为依文解义,而把教门中经典的真义给解释错了,也会成为误导众生、断人慧命。解说经教而不会错误的人,只有证悟的菩萨;但是菩萨们解说教门经典也不一定全对;因为菩萨毕竟还没有成佛,仍无法完全的了解佛的意旨。但是,即使是刚悟的菩萨,再怎么错,都远比未悟的大德所解释的要好上很多;因为大德只能依文解义,不免三世佛怨。大德对此也应该有所了知。
而且,《楞伽经》中 佛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换句话说, 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所以佛语就是教门;可是 佛说“佛语以宣说真实心为宗旨”,意思就是说:教门所说的内容,正就是宗门所悟的真心如来藏。如果有人所悟的真心违背佛在经中所说的真心体性,像大德一样的落在意识心之中,那就违背了 佛所说的真心,那就是错悟的凡夫。可是 佛在经中说了许多证悟宗门的法要以后,这个证悟宗门真心的事,却是无门可入的:证悟宗门所悟的真心时,并没有次第性,不是像十牛图一样的次第证,而是一念相应之下就全体亲证的,是一念之下就证得如来藏心体全部。悟后进修则是证知如来藏心体的种种别相,这就是三贤位菩萨所得的后得无分别智,称为别相智。地上菩萨则是深入的证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功能差别,名为道种智;道种智具足了就改名为一切种智,这才是究竟佛地的般若智慧。而这一切佛地智慧的渐次进修,都必须依凭真见道、初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作基础,才能够于内门上进修的;若未证得如来藏,决无可能进修。所以佛说:“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证悟如来藏的大乘见道,只是一念相应之下就悟的,不必像大德那样故意住在不明白里而保持之,根本就不用保持,这智慧是悟后就永远一直存在著的。由此可知大德真的是误会严重。
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古来禅师为什么有很多人都像药山惟严禅师一样在悟后猛读经典?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达摩大师为何却以《楞伽经》四卷交付二祖慧可,教他以教门经典印证?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五祖为何却以《金刚经》印证六祖?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五祖为何解说《金刚经》中之义理而使六祖证悟?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为何佛说法(讲经)时会有许多菩萨悟入般若,甚至于悟得无生法忍而入初地以上?若宗门与教下无关,永明禅师为何要造《宗镜录》而广引教门经典佛语来开示宗门之悟?若宗门与教下无关,佛在悟后为何要广说教门来帮助大家证悟?为何要广说教门而教大家以教门来检查所悟之真假?若宗门与教下无关, 佛在菩提树下所悟的又是什么?为何却要悟后才能广说教门?若宗门与教下无关,宗门与教下所悟是不同的心,则成佛应当有二种,则真心也应当有二种,大德对此有何看法?能否写出来让大家“广开眼界”?若宗门与教下无关,为何佛会说证悟了只是七住位?而不是究竟佛?为何还要说“证悟后应该进修一切种智、断除习气种子”而说明尘沙惑等内容?大德为何不知此等真相?愚于此等真相?
又:纵使真正悟得如来藏,仍然永无成佛之时;必须发起无生法忍、亲证道种智,方能入地;仍然必须次第进修,具足十度波罗蜜,再经等觉位之百劫修相好,方能成就一切种智而成就究竟佛道。所谓一切种就是真心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功能差别,圆满证知一切种智而发起如来藏本有的无量无边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才有能力广利众生而无穷尽,所以一切种智正是成佛的最重要条件,是一切菩萨在三贤位以后寻求成佛智慧的唯一行门,没有人可以避开一切种智的修证而能成佛。返观宗门禅宗所悟者,不过只是如来藏心体本身而已;历史记录中真正眼见佛性者极为稀有,过牢关者也一样少之又少。但是即使过了牢关,也还只是三贤位中的修证而已,还入不了初地,何况成佛?然而大德连明心都没有,仍落在凡夫的常见、我见之中,五利使都还未断,般若智慧尚未生起,怎敢出面争执说宗门不可摄在教门之中?并且,一切种智既是成佛之要件,而一切种智都只在第三转法轮方广唯识系诸经中才说,也是宗门真悟之后才有能力修学的妙法,大德怎可不依方广诸经所说唯识一切种智之理进修,就妄想在证得如来藏时即成佛道?何况大德根本就不曾证得如来藏,仍然落在意识心而且是不能发起禅定的世俗无记境界中?
佛于经中又同时说,于显示出此无一法可得、无差别相之一切法界中,有佛有凡夫,佛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佛已成就一切不可思议之法。佛之言教,即是开示我等:“一切众生本有如来藏”,证悟此如来藏并且持续依 佛之言教修学者,即是菩萨道之修学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亲证如来藏,是宗门下顿悟法门,因于顿悟宗门下事而得以真入菩萨道之正修行中,生生世世不离此正修行乃至最终成就佛道,如此宗门不离教门、教门不离宗门之证悟,方是最上乘、无上之佛菩提道修学之法。一切正信之禅和应如是知、如是修、如是证,方不违世尊之原意。
大德一味的违背 世尊本意,所说全都与 世尊所说相违,并且又处处都与禅宗真悟祖师所说相违,正是自己所说的“糊涂宗门”之人。至盼大德此后一改以往,别再糊涂了!人家禅宗祖师装糊涂,是助人证悟的机锋,您不懂机锋,引来误用,将来真悟之时,恐怕不免自己读了会脸红的,所以请您别再糊涂了,赶快理清正知正见,赶快弃舍原有邪见,赶快弃舍您的意识心所住的不明白的糊涂境界,赶快寻觅您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涅槃妙心,才能成为真正的禅和子。
但是以大德目前的邪谬知见,一定无法自己理清正知正见的,所以还是请您舍弃慢心,好好的、恭敬的阅读 平实导师的书籍,并作好无相念佛、看话头的工夫,然后再参禅,才会有证悟的时节。如果还是坚持己见,不肯放弃原来的邪见,那就无可救药了!盼大德领受末学的好意,盼大德知道末学的善意!
更新于:2023-01-03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