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这是时时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头。要怎样才能生得起来?念熟了就生起来了,常念就会生起来。念得不够熟,常常会忘掉,念熟了就会生起来。初学的同学听经是必要的,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信的程度不够,原因就是我们对于极乐世界了解得不够。
对极乐世界、对我们娑婆世界、对十方世界了解得愈清楚,你的信心才是真诚、恳切。了解透彻了,我们发愿求生一点疑惑都没有,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才会认真去真干。所以听经的目的在哪里?断疑生信,第一个目标。更进一步的,破迷开悟,这是对于念佛有相当基础的人,他清净心、平等心已经现前,他多听经会开悟。
过去听得多、看得多,半信半疑,所以没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阿赖耶里头有这些种子,一旦真听明白了,它马上就起作用。为什么?对于过去所听的这些业习种子不怀疑了,不怀疑就生智慧。
这里头有句话说得很好,「虽观如来相好,不生爱着之心」。如来,我们塑造的佛像,依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把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造出来,世间人所称为这是贵相、福相,没有留恋,没有染着的心。对于佛尚且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当然不生爱着之心。
「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无念是失念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念头,这个时候要生起念佛的心,常常想到佛,常常不离开佛。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挂一串念珠,这念珠的作用在哪里?提醒自己念佛,是这个意思。
《念佛十种心》: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
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哀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
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
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着心。
五、起净意心。念佛之人,能离世间离染之法,复于利养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净意心。
六、无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净土,成佛种智,于一切时,念念不舍,是名无忘失心。
七、无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于诸众生,尊重恭敬,不生轻慢,是名无下劣心。
八、生决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间言论,于无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毕竟不惑,是名生决定心。
九、无杂染心。念佛之人,修习功行,种诸善根,心常远离一切离染烦恼,是名无杂染心。
十、起随念心。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著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
更新于:2021-06-25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