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
#8231;拣择受戒戒
若佛子。与人受戒时。不得拣择。一切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淫男。淫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无根。二根。黄门。奴婢。一切鬼神。尽得受戒。应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坏色。与道相应。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国土中。国人所著衣服。比丘皆应与其俗服有异。若欲受戒时。师应问言。汝现身不作七逆罪不。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磨转*轮僧。杀圣人。若具七逆。即现身不得戒。余一切人尽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但解法师语。有百里千里来求法者。而菩萨法师。以恶心瞋心。而不即与授一切众生戒者。犯轻垢罪。
所谓不得拣择,是指不应拣于品类。法师不应心存分别,或云:「此人性恶,而彼人性善」,或「此人种族尊贵,而彼人出身贫贱」。授菩萨戒时,不得拣择。菩萨戒与比丘戒不同,比丘戒有固定之限制,譬如六根不具者,不能受比丘戒。但菩萨戒者,若来人心地端正,性情纯良,皆堪受戒。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是故姑勿论国王乃至鬼神,皆有佛性,皆可随类行菩萨道,皆堪受菩萨戒,而将来必臻佛果。
然亦有二事应该拣择:(一)形仪。(二)业障。第一是形式。形式就是外表。第二是业障。「应教身所著袈裟」等,是教拣其行仪。出家人要身披袈裟,示现比丘或比丘尼相,与俗人异。
袈裟(KASHAYA)是梵语,此云染衣,坏色衣;亦云解脱服、离尘服、杂碎衣(因其以割截而重合)、莲华服等。袈裟(三衣)是僧服之统称,起源自印度时,所有僧人衣不离体。迄至于今,南传僧侣(在锡兰、缅甸、泰国等)仍依佛制服五衣、七衣或大衣,偏袒右肩。但佛教传至中国,因为本土气候较寒冷,故另设袍裰(即海青,是唐代在家人之便服)以御寒。而长袍外应披上袈裟,方为如法。中国的出家人慢慢习惯只穿海青,不复搭衣,习焉不察,后来居然没有人时刻搭衣。此又如何符合「如鸟二翼,衣不离体」之制耶?现佛法西传,在万佛城的出家人,时时搭衣,也是恢复佛制之一部分。
「青黄赤黑紫色」,是律制之坏色。在中国,僧人多服青黑色袍裰,外披深褐色袈裟。在西藏却禁制穿黑色。
「比丘皆应与其俗服有异」:正明比丘及比丘尼,体是僧宝。比丘既代表三宝住世,应与俗服不同,故律制三种「福田衣」,显其与世俗人之别。「余五众」,即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唯听穿坏色衣,但衣服不用割截(割截表示一种福田相),以免滥同比丘、比丘尼。
「应问现身不作七逆罪」等,就是教令拣其业障。犯七逆罪,必堕无间地狱,不可救治,此乃障戒因缘,故不得受戒。七逆:(一)出佛身血。(二)弒父。(三)弒母。(四)弒和尚。(五)弒阿阇梨。(六)破羯磨转*轮僧。(七)弒阿罗汉。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出家人堪为人天师表,鬼神荫庇,故不应反礼父母、眷属,幽冥鬼神等。否则与法相违,并使对方不但不能种福,反而折福。故在南传国家,比丘不礼国王,但国王当礼比丘。
「但解法师语」:由此可知,待法师者何重,这是尊重法师的意思。若有众生自百里千里来,其求法心切,但法师不与他受戒,则辜负当机,未免太甚。「恶心瞋心」者,是指法师无慈悲心,不能观机逗教,利益众生。菩萨戒是「一切众生戒」,三世诸佛之本源,是所有众生同俦。故一切众生,但能解法师语,善根充足,发菩提心者,皆得受戒,于前文已详明。此大戒不同比丘戒,有多种拣择,譬如六根不全,或身有恶疾,则不堪受比丘戒。但若菩萨戒,凡发善心,现身未犯七逆罪者,就可以受菩萨戒。
具缘:此是遮业,四缘成罪。(一)是受戒器:来人非犯七逆,又行仪如法。(二)堪受想:法师亦知来者有资格受菩萨戒。(三)有拣择心:或恶其下贱,或瞋其贫穷,并不平等相待,不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四)令不得受:正式拒绝来人,不与授戒。随所拒绝,即结罪。但若明知其不堪受者,无犯。
更新于:2020-08-08 15:32